野蓮現況剖析 美濃農會總幹事專訪

野蓮在這幾十年中,從客家野菜慢慢變成餐廳菜,但其實台灣野蓮產量中,有九成是美濃出產,這除了農民自己的努力外,美濃農會長期輔導,扮演居功厥偉的角色;美濃農會十年來,不但推廣良好農業生產規範和產銷履歷,這幾年還推出了美濃野蓮的證明標章,因此記者專訪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說明目前的野蓮產業。

目前國內野蓮總種植面積兩百公頃中,約一百八十公頃是美濃的,尤其疫情這幾年,野蓮種植面積迅速擴張,且大面積種植。由於野蓮全年都是產季,甚至可達四穫,全年一公頃三萬公斤計算,平均每天產量有將近一萬五千公斤。

事實上每天出產的野蓮,有一半以上送往行口、有很多送往傳統市場,也有出貨給如好事多、家樂福等大型量販,甚至有送到韓國販賣。而目前美濃農會運送至台北農產批發市場的量,為一天四百箱。以每箱所知六公斤重計算,相當於兩千四百公斤,平均批發價格一台斤五十元以上。

雖然送北農批發佔總產量比例不高,但北農價格是全台指標,因此美濃農會致力於提高野蓮品質,並解決農民遭遇的問題,希望藉著這些方式穩定價格。以銷售為例,美濃農會於七月一日起試辦冷鏈物流車運送,每天湊成一、兩個棧板的供應量;每個棧板大約是七十箱野蓮,試辦期間幫農民還分攤一半運費,希望解決高溫天氣對產品的影響。

野蓮雖然全年生,夏天的時候生長最快,但夏天保鮮是個問題,而且火鍋店等類似通路也會減少銷量。美濃農會不但在七月下旬,預定舉辦第一次「野食節」產業推廣活動,推廣料理方式的多樣化,例如涼拌等,讓野蓮變成家常菜,下個月還配合高雄市政府,出貨兩百箱到新加坡,日本也將由農民恢復出貨。

而歷年來嚴重的野蓮缺工問題,美濃農會更是關鍵角色。以往美濃野蓮農雇用黑工,但在幾十萬的高價罰金的壓力下,黑公幾已絕跡。目前由美濃農會以媒合方式幫忙申請農業外勞,已經有四十名,近期將補齊至一百名。

在這個方式中,農場主指名想要請的外勞,並負責其吃住和適應性問題,他可能是現在工人的親朋好友,這樣不但能夠降低外勞的思鄉情懷和不適應性問題,還能夠讓農場主更容易管理外勞,更兼具公平性。

美濃農會也強調其服務性質,不像一般仲介,單純只是為了解決美濃農業的問題而服務,未來政府計畫開放農場主申請農業外勞,允許農場主通過投保勞保或農保的方式,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申請。目前該計畫已進入說明會階段,有助於解決台灣農業缺工的問題,屆時美濃農會的階段性媒合任務,也將大功告成。

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左)與野蓮青農邱政鴻。(本報資料照)
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左)與野蓮青農邱政鴻。(本報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