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緊縮時代的投資心法

工商時報【野村投信投資長周文森(Vincent Bourdarie)】 量化寬鬆已一去不復返,各國央行現已朝向貨幣政策正常化,並將資產負債表調至正常區間。聯準會率先開始縮表,其次將是英國央行,我們是否進入量化緊縮的新時代?隨著接近年底,投資人可能感到困惑,並嘗試從迄今尚未回檔整理的市場中獲利了結。 市場可能會變得比較緊張並可能出現獲利了結,不過我們認為,修正乃是投資機會。量化寬鬆結束,對於市場的破壞程度可能還不及投資人的恐懼。聯準會縮表的影響相當溫和,首先,目前的緊縮規模有限,對於市場影響遠低於先前買進規模,2008年8月底,聯準會資產負債表略低於1兆美元,現在則是4.4兆美元,成長超過4倍;聯準會可能縮減至3.3∼3.5兆美元,即減少約1∼1.3兆美元,全球儲蓄量足以消化。全球的經濟規模也持續成長,2014年聯準會資產是美國GDP的25.4%,現在是約23%;因此,不僅縮減規模小於寬鬆的規模,對於整體經濟的影響也隨著經濟規模成長而遞減。 不僅如此,聯準會官員的利率意向點陣圖顯示未來升息速度將趨緩。均衡實質利率不太可能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因此,在聯準會縮表的同時,升息步伐將非常地溫和且令投資人驚訝。我們預期今年底前將有一次升息,明年兩次則是較合理的期待。 投資人第二個擔憂是債市,高達6兆美元的企業債券投資人擔憂。但事實上,市場流動性仍非常充足,足以消化緊縮的影響。債券成本仍然低廉,縮表對於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影響僅50個基本點,市場要吸收並不難。 新興債市方面,觀察重點仍是在於升息與縮減購債規模是否會造成新興市場流動性危機,答案是不會,我們並沒看到流動性趨緊或金融緊縮的現象。新興經濟體復甦提供有利支撐,我們預期2018年仍持續復甦。當市場波動度低,經濟健全且貨幣政策溫和,新興債市風險不高。 當其他央行也開始調整其貨幣政策時,情況是否會不一樣?各國央行政策不同調是否會讓流動性突然趨緊、造成市場波動?歐洲央行可能在明年開始讓貨幣政策正常化,不過,歐洲央行遇到的情形與幾年前的美國很像,信貸成長逐漸改善,經濟轉為通膨但相當溫和。結束量化寬鬆將是緩慢且經過評估的過程,讓市場足以支撐經濟。投資人應該要瞭解的是,主要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迄今並未打擊市場。 本次投資儀表板維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