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臉書自動標示美國總統大選預測結果?創作圖片非實際狀況

網傳「臉書會自動將不相關的內容標示美國總統大選預測結果」的圖片,根據查證,發布此則圖片的粉絲專頁已表明是經過編修的照片,具有反諷的意味,並不是實際情況,只是後續經轉傳、截圖以及不同的個人描述,造成部分誤解的狀況。

臉書標示選舉結果的圖片

最近在 Facebook 流傳這樣的圖片內容:

主要呈現在 Facebook 貼文出現含有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或「川普」等關鍵字,就會跳出提醒的系統標示。

民眾也有回報發現不同的設計:

查證解釋:

事實上,透過原始的圖片來源進行反向搜索,可以找到最早製作圖片的粉絲專頁針對此貼文進行闢謠,並表示流傳圖片是經過合成的「迷因」,並非實際情況。

根據臉書粉絲專頁「逃生活」的貼文與留言說明,該張圖片並不是真的被臉書標示,而是製作合成圖用來「諷刺臉書的事實查核荒謬行為」。該粉絲專頁也希望民眾在轉傳時應標註來源,除了尊重創作者之外,也能讓其他人知道這不是實際的圖片。

另外,粉絲專頁「Foolpanda」也同樣在貼文標註「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物為準」,並於留言處說明該張圖片是「合成」而非實際情況。該專頁也指出,此則貼文的用意正是在凸顯臉書的事實查核行為,才「惡搞」此張圖片。

什麼是迷因?

所謂「迷因」(meme)一詞最初出現於英國科學家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在書中,道金斯說明文化內容被廣為複製、再造、流傳的過程類似於遺傳基因的情況。因此,他將「meme」定義為「文化傳播的單位」(a unit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如同基因可以做為繁衍的因子。

依照迷因主題網站《培養 meme》的說明,廣義而言,被模仿、再製的流行語或在現實生活中的熱門主題都算是迷因。

而另一種定義則是「某件引人注意的東西被傳遞、改造(包含模仿、改圖、重製、剪接等)」,而在「超過某一個門檻」之後,被轉傳、複製,並蔚為流行,就會成為「迷因」。

何謂「超過某一個門檻」呢?《培養meme》解釋,由於不是所有梗圖、影片等內容都會被大量傳播,因此有時候這些迷因只會在某些特定圈子裡流傳,並不是大眾都能普遍了解的「梗圖」。但是,也因為這些內容有「相似的特質」,容易使人會心一笑,因此很容易被模仿再製。

事實上,「迷因」的定義甚廣,尤其在社群網站盛行的當代,迷因、諷刺的「梗圖」、文章更是隨處可見,但很多時候其所蘊含的本質和意義,或者說是「梗」,不見得每個人都能了解或有所體悟。因此,在轉傳內容前,可以先試著了解該則貼文、圖片背後的脈絡,除了避免讓其他人有所誤會,也是尊重創作者的一種行為。

資料來源:

逃生活 - Facebook 粉絲專頁貼文
Foolpanda - Facebook 粉絲專頁貼文
培養meme - 什麼是m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