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首季獲利 年減近4成

工商時報【魏喬怡、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環境黯淡,獲利動能熄火。根據15家上市櫃金控公司第1季自結獲利,逾半數年衰退達兩位數,尤其大型金控因去年基期偏高效應,今年衰退達3∼5成以上,連帶使得整體金控第1季獲利年衰退近4成。 15家上市櫃金控公司第1季自結獲利,僅5家仍維持年成長,其中2家為規模較小的國票金與玉山金,以及3家公股金控的合庫金、第一金、華南金等。 至於第1季年衰退的9家,包括三大金控的中信金、國泰金、富邦金,年衰退分別達3成、5成、5成以上,其他元大金、台新金、永豐金、日盛金、開發金年衰退也都是兩位數,兆豐金為小幅的個位數衰退;另外,新光金第1季為虧損。 金控主管強調,去年第1季基期高是主要原因,大型金控在一次性獲利挹注下,單季獲利大爆發,前兩強更高達180億元、200億元,第3、4名也有8、90億元佳績;但今年回歸到完全靠本業的硬功夫,加上大環境不佳,整體金融市場黯淡,獲利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符合預期。 中信金第1季稅後盈餘65.6億元;中信金財務長高麗雪表示,主要是去年基期較高,加上今年投資環境、市場氛圍相較保守,但3月營收、淨利息收入、財富管理手續費已轉成長,股票及債券操作表現佳。 因應日本主管機關對金融機構應加強風險承受能力的要求,高麗雪指出,中信金針對孫公司日本東京之星銀行提列額外備抵呆帳,也是3月盈餘下降原因之一,如果排除增提備抵影響,3月核心業務及盈餘已啟動穩健成長步伐。 永豐金代理發言人陳亭如說明,銀行第1季獲利較去年減少,主要因為央行去年下半年至降息2次,影響利息收入;另去年第1季因客戶資產品質改善,有呆帳回沖6億多,且今年理財業務收入持平,證券因有價證券評價影響,獲利也相較去年同期減少8,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