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35關鍵詞:當跨界跨域進行時,流行樂將被重新定義

 

本屆金曲獎在主視覺上以「探索」、「挖掘」的概念,巧妙呼應本次金曲的入圍作品,並將音樂視為生活中的寶藏,探索更多可能性。

 

「探索」、「挖掘」更多好音樂,是金曲獎努力的方向

 

 

今年金曲獎的視覺總監由陳鎮川再度接下,視覺設計則由楊士慶操刀。楊士慶曾是2021年、2022年金曲獎的前導主視覺設計師,且憑藉巴奈的專輯《愛,不到》入圍第32屆金曲獎的「最佳裝幀設計獎」。有別於過去以熱力、熱情為題搭配單色流動線條營造音樂的感染力,這一次,他將音樂概念內化,並將抽象概念包裹在具體情境中,以山洞、天空、日光、雲朵等具體可感的意象,帶出「探索」、「發現」的樂趣。

 

主視覺中,金曲獎獎盃被放置於一個開口對著天空的山洞中,光圈環繞著獎盃,閃閃發亮,背後的天空則以撥雲見日的意象,標示著金曲獎將持續在音樂世界中探索、引領音樂人走向無限可能的意涵。

 

楊士慶表示,在和設計團隊構思本屆金曲Logo時,也經過多次討論和嘗試,最終才決定以簡潔俐落卻不失隆重的筆畫呈現3、5。兩個數字巧妙地被結合在一起,如同金曲獎和音樂人密不可分的關係。

 

「包容」、「接納」更多好作品,金曲獎規模不斷壯大

 

今年報名參選的公司總共有303家、專輯1,568張、作品24,071件,因此金曲獎將擴大評審團編制,由原本的總數90席增加到160席。從逐年創下新高的報名人數,足以一窺金曲熱的影響。

 

然而,激烈競爭的背後,金曲反映的是在獨立音樂四起的風潮下,許多音樂人紛紛自立門戶的現象。本屆金曲入圍名單中,隸屬三大唱片公司(索尼、環球、華納)的作品已創新低,原本較邊緣的另類風格、獨立樂團也漸漸成為金曲名單中的中流砥柱,相較以往捕風捉影的世代交替等論述,他們也以各自的草根性成功在音樂歷史的論述中開出不一樣的花朵,成為了一座獨特的里程碑。當以往大眾認知的「非主流」、「邊緣」甚至「另類」歌曲逐漸成為金曲獎中不可缺席的常客,流行音樂的定義也將被重新表述,映射出不同世代的獨特風格。

 

 

這次金曲獎的主席為曾擔任過第29屆流行金曲獎評審團主席的陳子鴻,製作資歷超過30年,至今完成300張專輯唱片的製作,更是臺語天后江蕙的幕後推手。儘管入圍作品數量創新高,成功擴充金曲獎的規模,但陳子鴻在接受Yahoo新聞採訪時,依然不無遺憾地表示:「今年競爭相當激烈,華語女歌手沒有投5輪,至少也有3輪,討論非常激烈,大家都是一時之選。」

 

儘管前有入圍8項大獎的大贏家楊乃文,女歌手如閻奕格、梁靜茹仍是他心中的遺珠,而男歌手方面雖然沒有大滿貫贏家,但他特別回應記者提問陳奕迅是否因粵語專輯而無法報名金曲的問題:「金曲獎中,粵語其實算在華語的語種裡,像唱臺語的人要報華語也是沒問題的。陳奕迅是有進入複選的,但金曲獎評審們的耳朵都很『硬』,各自有各自的定見,討論時的結果也常常與投票的結果不同。」

 

回想起評選結果,陳子鴻也表示過程非常糾結,面對複審名單動輒二、三十個,他表示很難有一次性勝出入圍的例子,全靠評審們慢慢投票聚焦的,而增額入圍又需要三分之二的評審投票翻案才能決定,非常難達到。他表示:「無論怎麼投,每次大家評到最後都會後悔。」

 

鼓勵「大膽」、「前衛」的小眾創作,讓邊緣的非主流作品被聽見

 

陳子鴻延續了他在擔任第29屆流行金曲獎評審主席的風格,祭出了充滿前瞻與開拓性的入圍名單,打破了許多人對於流行音樂的既有框架。過去他曾將「最佳新人」與「最佳臺語專輯獎」頒給臺灣獨立搖滾樂團「茄子蛋」,並讓盧廣仲以迷你專輯中的臺語創作〈魚仔〉拿下「最佳作曲人獎」與「年度歌曲獎」,從而讓「臺語」以特別的姿態進入公眾視野。在這之後,非典型臺語創作逐漸興盛,催生出多元、創新的「臺流」作品,臺語歌手也在這過程中慢慢完成「世代交棒」。

 

 

今年的入圍名單中,也有不少亮點。其中被許多樂評人稱為「死亡之組」的最佳作曲人獎,一方面是入圍名單許鈞、林俊傑、草東沒有派對、周興哲、黃韻玲、蔡依林及Richard Craker幾乎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但又出現了許多意料之外的入圍者。而蔡依林與Richard Craker合作為Netflix網路劇《此時此刻》作曲的〈Someday, Somewhere〉,是蔡依林首次入圍金曲獎的創作類獎項,若突圍成功,她將晉升為唱作俱佳的全方位才女。

 

 

另外,不少歌迷也發現本屆金曲將是「樂團大亂鬥」的一年。樂團非常難得霸佔了半數以上最佳華語專輯、年度歌曲獎的入圍名額,如楊乃文《Flow》、傻子與白痴《姿態》、告五人《帶你飛》入圍「最佳華語專輯獎」;滅火器〈家和萬事興〉、告五人〈又到天黑〉、草東沒有派對〈但〉、楊乃文feat.佛跳牆〈墮落〉入圍「年度歌曲獎」。這在金曲獎歷史中非常罕見,過去也僅有五月天與蘇打綠成功突圍拿下「最佳華語專輯獎」。而樂團能夠從「獨立」與「非主流」的標籤中一躍成為金曲獎的常客,也標示著不同世代對於歌曲的風格喜好逐漸模糊主流與邊緣的界線,刷新我們對金曲的認知。

 

年度專輯獎首見出現「跨語言」特例

 

最後,除了「跨界」、「跨域」的合作曾出不窮並帶出許多「獨立」創作的作品,「年度專輯獎」中也首次出現跨語言入圍者。若嚴格按照金曲獎規章,年度專輯獎的入圍者包括華語、臺語、客語、原住民語四個類別中所有的最佳專輯入圍者,因此,年度專輯獎又被稱為金曲CP值最高的獎項。今年的年度專輯獎中,雖然大象體操《世界World》演奏比例高於演唱、蘇珮卿《你會永遠活在我的歌裡》除了演奏外還是全英語專輯,無法報名任何語言類別的最佳專輯獎,但也因而成為年度專輯獎的特例。

 

特別的是,蘇珮卿《你會永遠活在我的歌裡》紀錄了抗癌時的黑暗期,引發不少歌迷朋友的共鳴。雖然是全英文專輯,但情感真摯動人,甚至拿下金音獎最佳專輯獎與最佳創作歌手獎。不少喜愛她這張專輯的的樂評家也直呼,她在金曲35只入圍了一個獎項,實在是「大遺珠之一」。

 

金曲35透過許多跨界、跨域巧合呼應著「探索」、「挖掘」的主題,透過打破中心與邊界、主流與非主流、大眾與小眾的界線,也讓大家對於流行音樂的認知被改寫。

 

 

 

 

圖片來源:楊士慶FB、陳子鴻FB、金曲獎FB、蘇珮卿FB

更多放言報導
王力宏遭撤紀念李玟演唱嘉賓⋯周玉蔻點名文化部「踹共」、四叉貓喊「會去了解」籲綠營立委加強質詢
止血!王力宏受邀金曲獎不唱了、風波平息⋯經紀公司指「避免浪費社會資源」:請辭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