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演社雙戲齊發 黑色幽默隱喻現實荒謬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客第一天團」金枝演社雙戲齊發,《雞雞好吃》、《籠子裡的白狐》8至10日牯嶺街小劇場首演,中生代2齣新作聯手上演現代人心寓言,前者是異趣橫生黑色幽默,融合魔術、偶戲、雜技,大膽解剖人性,後者結合說書、吟唱、戲曲和肢體表演,一人化身動物園,鋪陳現代怪談。一票看兩戲,帶領觀眾在人生動物園裡,透過異趣橫生的黑色幽默,隱喻現實荒謬。
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近年預告啟動交棒,積極為中生代接班鋪路,劇團陸續發表中生代創作系列,今年一口氣推出兩部作品,包括資深團員李允中作品《雞雞好吃》,還有施冬麟的獨腳戲《籠子裡的白狐》。
李允中是金枝最資深的團員,被稱為「金枝一哥」,歷年擔綱多部重要作品,尤其飾演《浮浪貢開花》系列的主角阿才,擄獲無數觀眾的心,甚至粉絲私下見到他都直接以「阿才」稱呼。《雞雞好吃》是他在金枝首部自導自演之作,但這次他不演浮浪貢,而是要演雞。故事從他和搭檔邱任庭演出的一對雞兄弟開始,一窺雞隻百態對應人類的各種丑態。
《雞雞好吃》全劇在猶如卡通般色彩斑斕的可愛養雞場裡展開,一隻是對所有規矩深信不移,相信只要遵守規定、勤奮不懈就能實現目標的阿澎;一隻是對任何事都抱持懷疑,但不斷質問卻又找不到答案的阿萬。兩隻雞不斷爭辯,殊不知嘈嘈啼啼講出的人話,都是人們最不願意聽的鳥話。
《雞雞好吃》融合魔術、偶戲、雜技等元素,遊走在寫實和可愛卡通化的表演風格之間,透露的卻是對主流價值規則的質疑,以及現實世界隱藏的種種黑暗。李允中表示,雖說說眼見為實,但所見未必真實,不經思考判斷貿然相信,非常危險,戲裡說的是雞,但對他來說,人又未嘗不是活在一個名為世界,或是主流社會的雞籠?
李允中表示,《雞雞好吃》奠基在「相信與質疑」的二元討論,兩隻雞的結局,刻畫人處於大環境的徒勞無功感,世界不因你做了什麼事就停止轉動,雖然終點無法改變,過程的選擇還是很有意義。
金枝導演、首席演員施冬麟集編導演於一身,最新作品《籠子裡的白狐》採獨腳戲的形式,結合說書、吟唱、戲曲和肢體表演,無獨有偶也以動物生靈的圈養場為舞台,抽絲剝繭展開心理的異世界,化為一則現代版的怪談。
《籠子裡的白狐》故事描述能聽見動物心聲,卻有社交障礙的動物園管理員董悟,唯一傾訴對象只有他所照顧的白狐,每夜都進入白狐的籠子,把自己一切心情、奇思異想、甚至愛慾都傾吐給牠。漸漸地,他發現白狐竟能聽懂他的話語,能夠回應,最後董悟發現自己迷戀上牠,渴望與白狐結合,並變身成為籠中一員。
施冬麟表示,怪談是用「非人」的角度來詮釋「人」的面貌,透過「演員」這個載體,淋漓盡致地進行多重角色扮演,從說書人、性別男女、到河馬、猩猩等動物,一眨眼或轉身變換角色,高度流暢的敘事視角轉換,尤其以偶和戲曲旦角身段結合而成的白狐形象,讓白狐會說話,更是全劇點睛之筆。除了尋找傳統戲曲身段的更多變化可能性,也讓經典「狐仙」的文本產生新模樣,從傳統找到新變體,打造現代社會的異色怪談。
《雞雞好吃》透過一對養雞場的雞兄弟,一窺雞隻百態對應人類的各種丑態。(金枝演社提供)
《雞雞好吃》 遊走在寫實和卡通化的表演風格,色彩斑爛的可愛視覺系,卻大膽解剖人性的種種黑暗(金枝演社提供)
施冬麟 集編導演於一身,最新作品《籠子裡的白狐》獨腳戲,結合說書、吟唱、戲曲和肢體。(金枝演社提供)
施冬麟在《籠子裡的白狐》快速切換角色,從人類演到動物,抽絲剝繭展開心理的異世界,化為一則現代版的異色怪談。(金枝演社提供)
施冬麟《籠子裡的白狐》以偶和戲曲旦角身段結合而成的白狐形象。(金枝演社提供)
金枝演社團員李允中首部自導自演作品《雞雞好吃》,融合魔術、偶戲、雜技。(金枝演社提供)
金枝演社中生代2齣新作,《雞雞好吃》、《籠子裡的白狐》8至10日牯嶺街小劇場首演。(金枝演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