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釋利多 壽險淨值比緊箍咒…有望鬆綁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記者林俊良/攝影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記者林俊良/攝影

壽險業利多要來了。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22)日說,2026年TW-ICS(台版新一代清償能力標準)實施後,將考慮調整目前淨值比不得低於3%的監理指標,他心中已有腹案和想法。市場樂觀預期,2026年實施TW-ICS後,壽險業淨值比緊箍咒可望解除。

目前金管會對壽險業有雙監理指標,一是資本適足率(RBC)需達200%,二是淨值比需達3%,每半年檢視,一旦低於這雙監理指標,就得提增資等財業務改善計畫。

彭金隆坦言,包括淨值比的所有監理指標,都要依真實狀況調整,「過去用淨值比做資本監理,確實在學理上有討論空間,未來會持續調整淨值比的內容」。

他認為,資本監理是一個動態,淨值比需跟接下來要實施的TW-ICS做配套,將等2026年接軌TW-ICS、新指標ICS 100%上路後,再看淨值比如何調整,修保險法拿掉可能是長遠做法,看是否有其他方法再來思考。

彭金隆昨赴財委會業務報告,立委李彥秀、林德福關注當「彭教授」變「彭主委」,過去曾撰文對壽險業財業務建言,如今立場為何?主要有三大關注焦點,一、監理指標淨值比是否取消?二、接軌ICS時間和方式是否改變?三、壽險業接軌ICS的15年過渡期是否可行?

彭金隆說,淨值比需達3%是訂在「保險法」中,剛性蠻強的,但只要是正確的,對市場、消費者有利,金管會都要做,將等2026年TW-ICS實施後,再來調整淨值比。

其次,ICS接軌時間和方式,目前會維持既有計畫。他說,一個制度(指ICS)是要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台灣保險市場有獨特性、國際制度有其一般性,需兼顧自己獨特性與國際一般性,在地化調適很重要。

最後,以金管會目前試算結果,各壽險業接軌ICS後的15年過渡期還是可以做得到(指ICS可達標100%),但制度優化沒有止盡,仍會繼續努力。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愛犬誤食異物送醫 開刀竟掏出丈夫「偷情鐵證」人妻崩潰
醫師買房直上3500萬預售屋 網見地區示警:不是一步好棋
獨/女神腰腹肉滿溢遭偷拍 爆尪為愛結紮「剪掉電燒」懷孕機率0
公開裸體渡假村內幕 男性雄風擋不住怎辦?天體營老闆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