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揮大刀頻開鍘保險業 學界多支持

保險新制將在7月1日上路,近期「純儲蓄險」、「終生失能險」的尋問度增高,且成為新制上路前大賣的保險商品。(圖/陳林幸虹 攝)
保險新制將在7月1日上路,近期「純儲蓄險」、「終生失能險」的尋問度增高,且成為新制上路前大賣的保險商品。(圖/陳林幸虹 攝)


金管會近期頻揮大刀開鍘保險業,從今年5月20日開始計算,截至9月11日為止,不到4個月時間,金管會對保險業開出43張罰單、等於平均不到3天就開出1張。不過,學界對此多表示支持,認為保險業本應回歸保障本質,且以公司治理角度來看,也能保護消費者權益。#請聽記者陳林幸虹報導#

根據保險局統計,到今年年中,壽險業總資產已經突破新台幣28.3兆,且光今年上半年就增加近2兆,比去年更加快速。分析原因,和今年7月1日金管會祭出的保險新制有關,由於儲蓄險利率已不再優惠,也使得民眾在新制上路前,搶買最後一波。

壽險業擁有龐大資產,但如果公司治理不善,保戶權益也會受到影響。金管會15日對新光人壽開罰新台幣2,760萬,創下史上第二高,董事長吳東進也遭停職。累計從今年5月20日開始計算,截至9月11日為止,不到4個月時間,金管會對保險業開出43張罰單、等於平均不到3天就開出1張。

金管會屢下重手,但學界多表支持。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副教授林盟翔說:『(原音)如果組合的類型,而造成保障本質,有可能受到某程度威脅的時候,主管機關有義務,也有職責導正,從過去儲蓄險的政策,到現在很多保險公司做一定程度的行政處分,可以看出這樣的本質。』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也指出,目前主管機關正在推「公司治理3.0」,也希望強化槓桿度較高的金融機構,以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張士傑說:『(原音)因為它是高槓桿的行業,所以很多的分層負責授權,希望針對適當的人,做適當的職務分配,而不是透過干預的方式,影響到財務穩健。』

張士傑也指出,對財務面等影響公司損益和淨值裁罰予以支持,但如果是業務面的缺失,或許金管會可多以糾正取代罰款,讓業者可以有較正面的發展。

 延伸閱讀 【台灣保險史大變革】系列報導

系列1/七一新制上路 保單未來怎麼買?

系列2/附保證投資型保險商品取代儲蓄險成主力 消費糾紛增加?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