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若沒訂好遊戲規則 LINE BANK將看得到吃不到

台灣連線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INE Financial)籌備處負責人劉奕成26日對LINE純網銀的規劃有詳盡的說明。(攝影 /鄭國強)

金管會預定在10月前後公布純網路銀行的業務條件細則,有意申請純網銀的LINE今日(26日)舉行說明會,LINE台灣總經理陳立人與台灣連線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INE Financial)籌備處負責人劉奕成共同對外界說明,對LINE BANK的雛型、發展方向作說明,但其實扮演關鍵角色的仍是金管會,但對於關係到純網銀存活的關鍵法令至今未有確定的答案。

隨著網路世代的崛起,全球金融市場這幾年掀起了金融科技的革命,台灣官方亦提出發展藍圖,純網路銀行是Fintech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但即使一般金融業本身跨入都遇到障礙,例如台灣第一家純網銀「O-BANK」王道商業銀行目前連銀行公會的席次都拿不到,更不用說其他資訊產業如這次有興趣的樂天、LINE、中華電信欲成為金融業可能遇到現有業者的障礙。

然而金管會提出了解方:讓銀行入股純網銀,因為這樣就比較不會有金融業本位主義去阻礙其他業者進入的問題,當LINE的純網銀(可能叫LINE BANK)有現有的銀行、金控、壽險等金融業者成為大股東後,可能成為一家由銀行業開的資訊公司,或者是由資訊業者開的銀行,也可以幫助非金融業者迅速熟習特許金融事業的一些特定要求,例如法尊問題,資訊安全問題。

金控持股過25%,共同行銷將被嚴控

根據金管會的擘畫,純網路銀行必須有金融業者如金控、銀行、保險、證券入股,合計將超過50%,劉奕成26日被問起合股對象,他表示LINE未來要合作的銀行家數「絕對少於5家」,再加上一家電信業者與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未來LINE BANK可能有8大股東,而且金管會也要求,不論幾家金融業者入股,其中參股最大的一家必須持股達25%。

問題可能就出在這裡了,第一,如果LINE本身持股沒有比25%還高,這家網路銀行還能叫做「LINE BANK」嗎?還是最大股東有所主張?

劉奕成在26日被問起時給的答案相當有彈性與想像空間,他說「以LINE Financial在日本和其他地方合資情況,大部分都是由LINE取得大股」,在台灣,「LINE可以接受與台灣本地機構合作時,由其他本地機構股分大於50%」。

第二個問題,也是關鍵的問題,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公聽會上並未回答清楚的問題,就是萬一持股LINE BANK的大股東(25%)是金控公司所衍生出來的問題,「金融控股公司共同行銷規範」將阻礙了LINE BANK的發展。

當金控入股LINE BANK超過25%,等於是多了一家銀行子公司,例如中國信託金控同時有兩家子銀行一樣,而且這家銀行還是由其他的銀行一起參股的銀行,在金控的資料共同行銷上就受到許多的限制,這個限制可能多到讓LINE BANK沒有資料運用的價值了,因為傳統銀行入股LINE BANK最大的動機之一就是可擴展原先沒有、缺乏的客戶群,若卡在金控資料共同行銷準則上,入股的動機少了一大半,否則,就是要修金控法。

第三個問題關於金融產品銷售,劉奕成在說明會上是以基金、產險與產險商品為例,強調「結合電子商務來擴大金融的生物圈」、「有機會來re-design有市場上的服務」,一位銀行業者表示,網路銀行永遠躲不掉的問題,「在簽同意購買一項金融商品的時候,是否為本人親簽呢?」。目前大部分的產品仍需要在銷售員面前親自確定是否為本人簽名?在日本的網銀,可以委託郵差去幫網銀確認銷售者的身分,但在台灣,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的回答是「NO」。

遊戲規則沒訂好,純網銀將成賠錢貨

因此,就衍生出了第四個問題,能設立幾個客服中心?目前國內外許多金融機構讓客服中心分擔了銀行櫃檯的工作,有些基本業務可以由線上客服中心來執行,甚至,客服中心的員工可以分擔「親自確認客戶本人簽名」的責任,經營地方客戶。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回答的答案是「台灣北中南」各一家。這意味著,台灣東部的客戶和純網銀成了平行線,而只有三個客服中心,是沒辦法接觸、服務到足夠的客戶的。

最後,等在LINE BANK眼前的可能還有損益兩平問題。目前國內純網銀的企業仍未達損益兩平,許多銀行內的數位金融部門也面臨虧損的壓力,LINE BANK和其他銀行從既有客戶引導到手機APP的行動銀行不同,LINE BANK是從0開始,這意味著前期投入成本很高,不禁令人問起「怎麼損益兩平」?

劉奕成說,「我們成本結構不太一樣,我們沒有很多的分行,不會虧損太久,而且找主要的合作金融夥伴的時候,會跟他們學習,如何讓我們資產負債表是有效率的,在合理的狀況下盡快地達成穩定的獲利。」

更多信傳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