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庫緊縮大陸授信 國企入列

【時報-台北電】大陸當地傳出倒帳、財務危機的大型企業愈來愈多,各大行庫在承作大陸授信更加小心。據了解,儘管目前幾乎全體行庫對大陸的曝險已較三年前「對半砍」,但接下來大型行庫在「防雷」下,還會再有新一波的緊縮措施,包括國企將入列緊縮名單,同時對於非台商的新作授信案,擔保品的擔保成數將一律要求至少100%。

金管會日前統計顯示,國銀的大陸分行今年前三季的獲利比去年同期增加三成,公股金融圈人士指出,這並不代表大陸授信風險降低,目前大陸分行獲利主要來自於債券買賣收益,至於授信風險仍是有增無減,包括先前有擔保品的授信案也不例外。

行庫主管分析,一般而言在國內外地區,只要有擔保品,銀行在授信上好像吃了「定心丸」,但在大陸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經過這幾年在大陸發展業務的經驗,這些作為擔保品的土地或廠房,由於當初地方政府給的審批、附加條件繁多,經常致使就算處分擔保品,但最後結果銀行只分回兩、三成。

但這些擔保品出售後還要分給員工保險賠償、津貼等,這樣的分配結果,即使當初銀行只給約當擔保品價值六成放款的金額,仍然會賠錢,因此未來將要求對非台商企業的新作放款「至少必須要十足擔」,以減少擔保品在各種渾沌不明的地方政府審批、約定條件下,對銀行的擔保價值遭「虛胖」的弊端。

另一個將直接被大型行庫緊縮的是國企授信。行庫主管指出,大陸國企太多,參差不齊,並以「榕樹」來比喻,國企就像是榕樹之下一條接一條的鬚根,有問題時,會先從一條條鬚根開始斷掉,樹幹本身雖沒事,但鬚根已一根根斷掉,現在作國企授信,最怕就是「碰到要斷掉的鬚根」。

據了解,即使是對台商授信戶,未來大型行庫不論是作聯貸,或是作自貸案,都將更重視其上下游供應鏈和往來對象,以確實把關借款戶本身金流是否無虞。(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