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地建功嶼 烽火迢遠永誌和平

記者楊喬琳/專題報導

來到金門一定要造訪的景點,莫過於素有金門版「摩西分海」之稱的「建功嶼」,每日限定2小時的特殊潮汐地形,只有退潮時才能看見潮間帶豐富生物,沿著石板步道還可通往孤島賞景,每天吸引數千名遊客一睹奇觀美景,是來到金門旅遊不容錯過的地點。

建功嶼在過去又稱W038據點,位於金城鎮浯江溪出海口的一座島嶼,面積僅500平方公尺,並與廈門相望,當時因防範共軍從浯江溪登陸,國軍在島上修築防禦工事,目前還留有當時的碉堡,經歷戰火的痕跡清楚可見。

摩西分海奇景 自然生態豐富

建功嶼早期有許多別名,又稱「珠嶼、鰲嶼、擋嶼、董嶼、痲瘋嶼」。因位處後浦海中之浯江口外,猶如一珠砥流,古名為珠嶼,又因形似鰲魚凌波而稱為鰲嶼;以其抵擋浯江及外海之流而稱擋嶼,和閩南語「擋」音近「董」,又稱董嶼,清末民初時期,曾是留置痲瘋病人的收留所,所以也被稱作痲瘋嶼。因為有駐軍堅守如砥柱中流,於民國49年內政部核准改名為「建功嶼」。

每逢退潮時,石板道從海水下露出,遊客走在通往建功嶼的步道上,會看見4座牡蠣人裝置藝術,是在民國102年由芬蘭藝術家馬可·卡薩格蘭所創作,退潮時完整高度為6公尺,漲潮時則會淹掉膝蓋部分的3公尺,如今成為金門觀光文宣的特色,反之,漲潮時,遼闊的蔚藍海景在眼前展開,如此美景使建功嶼成為著名觀光打卡景點。

此外,建功嶼上設有紀念因公殉職的「宣善海士官長」紀念碑,宣善海忠勇愛國,以部隊為家,在部隊照顧後輩,捨己助人,廣受士官兵同袍尊重及喜愛,民國65年間隨陸軍步兵忠誠部隊駐守建功嶼,工作辛勤、任勞任怨,期間在一次修築工事時,不幸意外身亡,獲上級單位特准,在此島立碑紀念。

曾經歷戰火洗禮的建功嶼,如今已變成熱門的金門景點,一條退潮才會顯現的神祕走道,還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讓人印象深刻,提醒遊客來建功嶼如果要登島,一定要注意潮汐表,只能在乾潮前後才能過去,若不是在乾潮的時間,就無法下到灘頭去看鋼盔魚、招潮蟹、寄居蟹、彈塗魚等潮間帶生物,也無法走過步道登上建功嶼,並及時在漲潮前返回,所以掌握潮汐時間,也是到金門旅行必做的功課之一。

石板道在退潮時從海水下露出,讓遊客可走在通往建功嶼的步道上,欣賞潮間帶生物。(記者劉程鈞攝)

從建功嶼視角,可以清楚看見金門大橋五座橋塔的全貌,天氣較佳時,大橋身後的廈門景觀也能一同捕捉入鏡。(記者劉程鈞攝)

建功嶼又稱W038據點,經歷烽火歲月,如今成為金門著名觀光景點。(記者劉程鈞攝)

建功嶼上有紀念因公殉職的「宣善海士官長」紀念碑,緬懷貢獻。(記者劉程鈞攝)

為防範共軍侵襲金門,國軍官兵利用原有礁頭形勢構築工事,興建碉堡,成為堅固嚴密之海島型要塞堡壘。(記者劉程鈞攝)

(資料來源:金門觀光旅遊網;記者楊喬琳整理)

(資料來源:金門觀光旅遊網; 記者楊喬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