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出自他之手 楊英風三女費時8年攝製《我父英風》

金馬獎設計大師楊英風的一生被拍成電影《我父英風》,8月2日將首登大銀幕。(海鵬影業提供)
金馬獎設計大師楊英風的一生被拍成電影《我父英風》,8月2日將首登大銀幕。(海鵬影業提供)

讓電影人朝思暮想的金馬獎獎座,出自台灣雕塑大師楊英風之手。楊英風一生充滿傳奇,年輕時曾以大阪萬國博覽會雕塑〈鳳凰來儀〉妝點中華民國館驚艷世界,連建築大師貝聿銘都讚嘆不已。而他精采豐富、令人讚佩的一生,如今也被拍成電影《我父英風》。電影日前舉辦口碑試映,觀眾無不感動萬分。《我父英風》將於父親節前夕8月2日全台電影院感動上映。

該片由符昌鋒執導、王亞維教授製作,並由楊英風三女——釋寬謙法師費時8年、親自監製完成,劇情則由釋寬謙尋找父親失落各地的作品展開,她追尋父親楊英風的過往足跡,走遍北京、東京、大坂、新加坡、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十多個城市,重塑她心中父親的完整樣貌。該片除呈現這位一代大師的百年風華,更充滿思親之情。

楊英風年輕時曾以大阪萬國博覽會雕塑〈鳳凰來儀〉妝點中華民國館驚艷世界。(海鵬影業提供)
楊英風年輕時曾以大阪萬國博覽會雕塑〈鳳凰來儀〉妝點中華民國館驚艷世界。(海鵬影業提供)

這部費時8年攝製完成的紀錄電影《我父英風》,劇情從楊英風三女釋寬謙法師的視角出發,引領觀眾一探楊英風大師的成長經歷與深情人生。楊英風日治時期於宜蘭出生,少年赴北京依親,開始學習西方藝術。在赴日本學習建築時,目睹日本帝國戰敗,令他反思。戰後他遊歷雲岡石窟時,受到了極大震撼,回台後投入創作,將東方人文與現代抽象藝術成功結合,並以雕塑成名於藝壇。值得一提的是,明年即為楊英風百年冥誕,電影《我父英風》此時問世,格外具有意義。

1995年朱銘在日本森之美術館展覽開幕,老師楊英風抱病赴日參加。(海鵬影業提供)
1995年朱銘在日本森之美術館展覽開幕,老師楊英風抱病赴日參加。(海鵬影業提供)

該片由楊英風三女釋寬謙法師親自監製完成,釋寬謙「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的力行實踐,她跨越了東亞、北美與中國,追尋父親楊英風足跡,走訪北京、上海、雲岡石窟、東京、大坂、新加坡、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十多個城市,重塑她心中父親的完整樣貌。

釋寬謙片中坦言,楊英風與她的關係其實比較像「師生」,而她更是出家後才真正緊密理解了父親的思想與為人處事。《我父英風》透過楊英風一生的創作,呈現了這位大師對生命素養與宗教人文的重視與關懷,並為台灣百年藝術史溯及了根源。片中楊英風上千件藝術極品令人嘆為觀止,當〈鳳凰來儀〉(大阪,1970)、〈東西門〉(紐約,1973)等代表作一一在大銀幕出現時,在場觀眾無不震撼驚呆。

楊英風三女釋寬謙法師費時8年,攝製《我父英風》。(海鵬影業提供)
楊英風三女釋寬謙法師費時8年,攝製《我父英風》。(海鵬影業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楊英風除一生藝術作品多達2,554件,更為台灣作育英才無數,包括台灣木雕界譽有「北朱銘、南張敬」的兩位大師,也都是他的弟子。朱銘生前更在電影《我父英風》現身表示「不可能再找到這樣的老師了」。有趣的是,當年朱銘舉世聞名時,有人問楊英風「你是怎麼教朱銘的?」,楊英風表示他其實沒什麼教他,「我只是告訴他(雕刻時)什麼時候該停」,讓人深深感佩其藝術涵養與智慧,而這些也都收錄在電影《我父英風》裡。這部見證楊英風大師的百年風華的電影《我父英風》,將於父親節前夕8月2日起全台感動上映。

更多鏡週刊報導
《化外之醫》前進國際市場 楊一展首次到越南會影帝網友
桃園電影節「台灣獎」徵件倒數 《橋頂少年》桃影奪獎挺進金馬
《戲說台灣》媽祖真實身分超狂! 林佳瑾出生「基隆顏家」平溪鐵路她家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