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點新秀設計獎得主「蜜餞岩究室」,把臺灣的山脈收進蜜餞禮盒裡,地景山巒變得甜蜜蜜!

 

一舉拿下了2024金點新秀「包裝設計特別獎」、青春設計節「評審團獎」及放視大賞「傳達設計組銅獎」的蜜餞禮盒有什麼過人之處呢?不同於傳統蜜餞總是保持著果乾最樸實原始的外表,讓人一眼就能聯想到它的味道,南臺科技大學視覺系的王韻茹、楊芊羽、張書亞、鍾汶錡將輕盈透明蜜餞與臺灣厚重而的山脈進行聯想,透過紋理、顏色、花紋的對比,恰到好處地將蜜餞變成了獨具臺灣特色的地質岩石,讓大家既能送出臺灣味,又能吃出真趣味!

 

「蜜餞岩石」為感官帶來新趣味

 

 

打開「蜜餞岩究室」為臺灣十大地質公園設計的伴手禮盒,蜜餞就會自然地從內部緩緩升起,營造板塊從海平面浮起,形成山脈、地形的意象。禮盒分別有有馬祖地質公園、草嶺地質公園、草漯沙丘地質公園、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利吉惡地地質公園、東部海岸富岡地質公園、野柳地質公園、龍崎牛埔惡地地質公園、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及和平島地質公園。

 

一次偶然的聯想,團隊發現蜜餞的外觀與紋路其實很像岩石,於是有人提議可以把蜜餞做成山巒的造型。團隊一邊搜集岩石的相關資料,一邊了解蜜餞的加工製程,不斷地反覆修改、查證,才終於實現「讓吃蜜餞的人能夠在欣賞、把玩的同時,認識臺灣的岩石與地景之美」的心願。

 

 

禮盒中三種口味的蜜餞,依照各地質公園涵蓋量前三名的岩石製作而成。包裝則會按照每一座地質公園的區域、範圍形狀進行真空處理,為蜜餞塑型。視覺意象的選用也不馬虎,團隊特別考察每座地質公園最具特色的特殊景觀,依對應蜜餞設計風景樣貌,將地景如精品般呈現。每一次打開禮盒,就是一次地質探索的驚喜之旅!

 

像龍崎牛埔惡地地質公園還蓋量前三名的岩石分別是砂岩、泥岩、礫岩。經比對,團隊發現無籽梅肉偏向磚紅的顏色,很類似砂岩;雪花梅顏色白中帶灰,就可與泥岩進行呼應;顏色更深,接近暗紅色的小紅莓,則很適合代表礫岩。而惡地地形表面主要以泥岩為主,遇水容易層層流失、片片脫落,在經年累月的溶蝕下,形成富含可溶性鹽分的土質,加上有如黏土一樣遇水膨脹的特性,因此植物不容易生長,僅能在部分斜坡存在,泥質岩石會因地表逕流刻蝕而有清晰的痕跡。這些特色皆以不同的圖像呈現在禮盒上,浮雕呈現的陰影也讓臺灣的地形以更加精緻小巧的方式被凸顯出來。整個禮盒充滿設計師的小巧思,在同學的集思廣益下,蜜餞猶如一件件精品,散發著臺灣地質的獨特。

 

 

小小的蜜餞展現同學們大大的創意

 

 

團隊提到,臺灣其實有十座地方級地質公園,扣除外島兩座,他們實地走訪了本島的八座地質公園,在互動中,同學不小心吐露「過程真的很累」,但「能夠以另類的方式完成環島,也很有趣」。

 

說起做蜜餞禮盒的初衷,團隊成員也能夠理解大家的擔心,因為以往的蜜餞透過外型就能很直觀地知道「原始食材」,而蜜餞岩石在一開始拿到時,可能會讓人遲疑、困惑,進而好奇這是什麼味道。但他們解釋:「我們的出發點主要是希望透過吃蜜餞來認識臺灣的地質,所以比較強調可以蜜餞的顏色與紋理這個部分。雖然我們的成品看起來比較像岩石,但吃起來味道還是大眾熟悉的香甜蜜餞,所以不擔心喔!」

 

 

面對展場中,許多民眾會在他們介紹作品時,指著蜜餞岩石問他們「那是可以吃的嗎?」或「這個是岩石嗎?」他們總覺得很可愛,而且作品能夠以這樣的方式被許多好奇的民眾欣賞、接受,團隊成員也相當開心。他們說:「雖然這真的很常發生,但我們打從心底覺得很溫暖。在講解過程中,我們也覺得能透過『食物』這麼有趣的渠道,勾起民眾對地質、岩石的好奇,進而可能想去地質公園走走,真的是超棒、超有成就感的。」

 

另外,團隊成員也要提醒,禮盒所採用的包裝紙皆為100%再生纖維製造成的再生紙,利用資源永續的概念降低伴手禮包裝對大自然的危害,而禮盒中所有關於地質公園的介紹與蜜餞風味的細節,皆印在上蓋內層,減少額外耗材。

 

最後,團隊成員也表示,若只是想淺嚐蜜餞而不想購入禮盒,他們也推出了十二款單一口味的蜜餞,並依照火成岩、沈積岩及變質岩的方式將蜜餞做成單一岩石的造型,並真空塑形為臺灣島的模樣,每一口都能吃到島嶼的美。

 

 

 

團隊成員介紹

 

南臺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四年級學生 楊芊羽、王韻茹、鍾汶錡、張書亞

指導老師 賴孟玲

 

 

圖片來源:蜜餞岩究室提供

原文網址:金點新秀設計獎得主「蜜餞岩究室」,把臺灣的山脈收進蜜餞禮盒裡,地景山巒變得甜蜜蜜!

掌握時事,鎖定放言

更多放言報導
在地青年設計師揮灑創意 高雄地方產品包裝優化再升級 「山海 to GO!高雄地方市集」,精美設計元宵駁二大集合!
鍛造公共工程韌性,鋪墊理想家園 台灣世曦榮獲金質獎「特別貢獻獎」讚譽,卓絕佳績源自團隊傾力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