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員們的1月17日:被譽為「現代建築傑作」的舊第一勸銀神戶分行已成廢墟,最具代表性的巨柱全然崩塌

【神戶新聞】金融街的榮町通上,曾屹立著神戶最具代表性的近代建築──第一勸業銀行(現今的瑞穗銀行)的神戶分行。該建築於1995年1月17日,在阪神淡路大地震中崩塌。這間分行成立於日本第一家銀行「第一國立銀行」開設之年,即1873年(明治6年),以「日本最古老的銀行分行」之姿,擁有足以誇耀的傳統和風範。在餘震不斷的情況下,分行員工從這座名建築的廢墟中搬運出重要文件,奮力保護當地經濟的命脈。(行員的職稱為當時的職稱)

如果地震晚來兩個小時的話⋯

堅固的辦公桌中間被擠壓成「ㄑ」字形,完全無法辨識出原本的形狀。

神戶分行外務第一課長江守洋一先生(66歲,東京都)在地震發生後,確認自己座位的所在位置時,倒抽了一口氣。在石材和磚塊散落之中,勉強能看到被壓扁的桌子。他回想地震當天的情況,說道:「如果地震發生晚兩個小時的話,我肯定坐在那個位置,被巨大的石頭直接擊中。」

地震發生後的照片記錄了現場倒塌所帶來的衝擊。大石柱的碎片和石材堆疊在一起,阻塞了榮町通。與其說是倒塌,更接近於「崩壞」。

大地震發生的瞬間,江守先生身處於位於神戶市垂水區的公司宿舍,正準備出門上班。在確認了家人的安危後,他在早上六點過後駕駛自己的車,前往公司。「因為我對公司有責任,所以必須馬上趕去。當時,公司比家人優先是理所當然的。」

江守先生是在地震發生的半年前從總行調派到神戶。當時,他的妻子美和女士(65歲)得知女兒的小學沒有預備防災頭巾時感到很驚訝。「在東京,防災頭巾是必備物品,當時我還安心地以為神戶不太會發生地震。」

江守先生時常需要開車拜訪客戶,因此很熟悉神戶的開車路線。他巧妙避開常塞車的主要道路,熟練地利用小巷道朝東行駛。在趕往須磨和長田的路上,不僅和火災現場擦身而過,其間時而拖曳著垂落的電線疾馳。抵達分行時,已經過了下午三點。

倒塌的古典巨柱

據說這座建築原本正面豎立著六根高達九公尺的古典巨柱,每一根都是切割自整塊御影石後,安裝固定而成。

對於倒塌的神戶分行,推動歷史建築保存活動的「愛護港街神戶協會」秘書長中尾嘉孝先生(53歲)感到惋惜地表示:「在表現力和美術價值等方面,這實在是日本近代建築的傑作之一。」
此建築原為1916年11月完工的舊三井銀行神戶分行,由曾數度設計銀行建築的長野宇平治擔綱設計,他是設計出東京車站等名建築的日本近代建築之父辰野金吾的弟子。此建築共有三層,地下和1、2樓,總樓地板面積約1500平方公尺。從鋼骨結構,到內部使用磚瓦,外部鋪石頭,採用了當時最新的工法。

即使在銀行和商社林立、被譽為「東洋華爾街」的榮町通,支店的建築依然格外顯眼。當時的日本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帶動的繁榮景氣中,以神戶為據點的商社「鈴木商店」於隔年超越了三井,成為日本營業額最高的企業。

太平洋戰爭中的1943年(昭和18年),在戰時經濟統制的影響下,第一銀行和三井銀行合併為帝國銀行,三井銀行的神戶分行也因此成為帝國銀行的分行。戰後這兩家銀行再度解併,該分行被歸為第一銀行。

中尾先生表示:「雖然這是分行,但建築水準可以媲美總行。」即便在平成時代,這是少數由高階主管擔任分行長的分行之一,包括3名副分行長和7名課長,總行員人數超過80人。

1月17日的早晨,在銀行任職第三年的年輕行員宮崎泰明先生也趕往分行。他是江守先生的部下,現任瑞穗銀行Hibarigaoka分行長(54歲)。他在神戶出生長大,畢業於神戶大學。起初在第一勸銀時也被派駐到神戶分行。他很自豪能為當地盡自己所能工作,當時負責灘區和東灘區的中小企業。

強震發生當時,他身處西宮甲子園的單身宿舍。在搭乘前輩的車子往西的途中,眼前不斷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

報導:高見雄樹

標題圖片:在阪神淡路大地震中崩塌的第一勸業銀行神戶分行,1995年1月17日 ©copyright kobeshinbun

◤家裡都該備一個防災地震包◢
地震避難包、急救包、防災糧食一次備足!
預防地震 免打孔櫥櫃安全固定器
防傾斜防倒 推薦家具安全櫃
關鍵時刻的防災自救備品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