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美食當前卻咬不動、吞不下?「5個飲食小撇步」克服咀嚼及吞嚥困難

長輩若進食量持續下降,容易造成營養不良、肌肉量減少、體重減輕等,進而加速失能、臥床。(圖片來源/acworks@photoAC)

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退化的咀嚼、吞嚥能力,常讓長輩面臨美食在前卻咬不動、吞不下的問題。若進食量持續下降,容易造成營養不良、肌肉量減少、體重減輕等,進而加速失能、臥床。當遇到咀嚼及吞嚥功能障礙時,可參考以下幾點:

1. 味道香一點

因味覺、嗅覺退化,容易食之無味,建議烹調時加入八角、紅棗、肉桂、薑、九層塔、芹菜等辛香料提升香氣,亦可將檸檬、柳橙等帶酸味的水果入菜,增加食慾。

2. 質地軟一點

因咀嚼能力退化,可挑選豆腐、雞蛋、絞肉、魚片等質地較柔軟的優質蛋白質,搭配嫩葉及瓜果類蔬菜,多利用燉、煮、滷、蒸等烹調方法讓食物吃起來不費力。

3. 塊頭小一點

多加利用調理機、刨絲器、研磨機等工具,將食物調整成適口的大小,方便進食。

4. 食物濕一點

因唾液分泌量減少,食物在嘴巴中較不容易成團。建議讓食物保持濕潤,幫助吞嚥。

5. 固液分開吃

分開進食不同質地食物能減少食物誤入氣管內的風險,建議將湯及湯料分開吃。液體中可加入天然或市售的食物增稠劑,或利用烹煮後具黏性的地瓜、馬鈴薯、山藥、白木耳等增加湯的稠度,讓口感更滑順也減少嗆咳風險。

除上述5個技巧外,最重要的莫過於提醒家中長輩要專心吃、慢慢吃、進食時盡量保持坐姿且避免邊吃東西邊講話或看電視,才能吃得安全又健康!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營養課 詹于萱 營養師,本文轉載自第378期《新光醫訊》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重讀甘迺迪「和平的戰略」》和平是一個過程 是很多國家的產物、很多行動的總和
華納音樂影音產品上市前的最終把關 台灣女孩江宜臻在美國影視音樂產業發光發熱
「網路成癮」只是冰山一角 兒少精神科醫:背後可能潛藏「注意力不足過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