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續徘徊歷史高點!兩大需求將把價格撐在高點

《日經新聞》報導,受惠於 AI 熱潮和中國經濟復甦預期升溫,日前才創下歷史新高的銅價仍在每噸 1 萬美元以上持穩表現。該金屬三個月遠期合約價格曾在 5 月 20 日漲至每噸 1 萬 1104.5 美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銅價料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在高檔,交易商和投資人仍在觀察 AI 和清潔能源計畫的強勁需求是否能夠實現

實現電力系統和運輸系統向再生能源轉型,所需要的銅的數量將遠遠超過銅礦業者目前可提供的產量。

但問題在於,向來謹慎、持續努力應對日益嚴格法規的採礦業是否會擴大世界所需的投資規模,全球礦業巨擘必和必拓集團對英美資源集團的收購邀約顯示,開發新的銅礦場有多艱難。假如不能提供充足的銅礦,清潔能源轉型就會偏離軌道。

根據標普全球研究,要實現凈零碳排目標,可能需要在 2035 年前將每年的銅需求量增加一倍,達到 5000 萬公噸,即便較保守的預測也認為隨著政府和企業加大對脫碳的投資,未來十年銅需求量將成長三分之一,但目前仍還無法確定銅的產量會達到這一水準。

儘管銅的回收利用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唯一的替代選項就是開採更多的銅。

此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也就是隨著新礦開採難度加大,成本也在提高,意味著獲得相同數量的金屬需要開採更多礦石。對採礦環境成本日益嚴格的審查,也阻礙投資的增加。

高盛預估,未來十年銅礦業必須斥資 1500 億美元,才能彌補每年 800 萬噸的供應缺口,產業巨頭 Trafigura 和貝萊德也說,銅價必須漲至創紀錄水位,才能讓礦業公司啟動這樣的支出。

銅價近來強彈也讓交易商和礦業公司高管們擔心,銅價是否開始對即將到來的供應緊張做出反應。

嚴重短缺將導致銅價飆漲,進而可能損害電動車、智能電網和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並減緩其採用速度,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製造商或可嘗試減少產品中的銅使用量,從而實現自保。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