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新戰場1】歐美日汽車大廠紛紛押寶 固態鋰電池供應鏈可望重新洗牌

歐、美、日車廠均將固態鋰電池視為反超中國的武器,連鴻海也隨著美國新創SES掛牌參與私募成為股東。(翻攝NYSE臉書)
歐、美、日車廠均將固態鋰電池視為反超中國的武器,連鴻海也隨著美國新創SES掛牌參與私募成為股東。(翻攝NYSE臉書)

眼看著中國挾著礦料優勢長期在液態鋰電池獨大,目前中國電動車出貨量也居世界第一,讓歐美日各國車廠莫不把固態鋰電池視為反超祕密武器,在這樣背景下,攤開世界地圖發現,歐美日等傳統汽車大國,幾乎傾全力在固態鋰電池卡位。

其中,平價車龍頭豐田早從2008年就率先投資英國電池新創ilika研究此一技術,後來更與本田、日產、松下結盟,以國家資源打團戰,是這波固態鋰電池領軍者。

歐美車廠的積極度也不遑多讓,更有不少美國新創獲得至少一家以上的車廠押寶,浮上檯面的股東卡司,一個比一個豪華。

其中,福斯投資美國 QuantumScape開發鋰金屬固態鋰電池,這家新創還有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個人入股;寶馬則與Solid Power合作開發鋰金屬固態鋰電池,而Solid Power也與多家車廠包括福特(Ford)、現代(Hyundai)建立合作;其他像是美國Ionic Materials,也分別取得現代、三星、日產投資;Solid Energy System(SES)則有通用、韓國SK與本田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集團旗下的賓士,去年也投資國內的輝能科技取得一席董事席次,接著鴻海也隨著SES在美掛牌參與私募,是鴻海2021年在國內成立新芯量科技之後,針對固態鋰電池發展的新海外投資。

工研院材化所組長陳金銘告訴本刊,台灣電池產業過去累積了蠻成熟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可惜受限經濟規模多以利基市場為主,進入固態鋰電池時代,供應鏈全新洗牌,確實是台灣廠可發展的契機。

然而,「固態鋰電池雖然是鋰電池發展卅多年的創新突破,但一樣的產能,其在材料成本比液態鋰電池最高貴上10倍,製程良率卻始終無法突破經濟規模,導致量產與商化頻頻卡關。」工研院材化所組長陳金銘向本刊一語點破其生產瓶頸。

從資本市場表現也可看出,被眾多車廠捧上天的美國新創Quantum Scape,去年掛牌後股價從132美元崩跌至6.2美元最低,顯示投資人對固態鋰電池預期趨於冷靜。

對此,愛國者綠能科技董事長彭裕民也告訴本刊,鋰電池任何一項新材料,至少要15年才有辦法在兼顧安全、能量密度、使用狀態下進入標準化生產,呼籲市場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6月中,豐田在靜岡技術說明會宣布2027年將推出全固態電動車,業界謹慎觀望居多,楊敏聰認為,豐田雖是全世界固態鋰電池專利最多的業者,但在固態鋰電池推進時程其實不斷延後,已從2023延至2025年,如今望向2027年,代表這門技術水很深。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鋰電池新戰場2】商化之路充滿荊棘 固態鋰電池新創股價跌落神壇
【鋰電池新戰場3】全固態鋰電池是電池界九陽神功 輝能創辦人練好練滿
【鋰電池新戰場4】愛國者推固態樹脂與格斯中華車合作 鴻海集團也表達高度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