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的惡夢真實上演——安天旭在柴賽之後

前情提要:2019柴科夫斯基鋼琴大賽傳重大失誤!


世界上所有的鋼琴家,應該都有一個相同的噩夢:走上舞台,坐到鋼琴面前準備來一場精彩的演奏——但樂團卻演奏了你沒準備的那一首曲子。

在幾個星期之前,對安天旭(Tianxu An)來說卻極其真實,這個惡夢上演在歷史上最負盛名的音樂比賽決賽之一——柴科夫斯基鋼琴大賽。

就讀寇蒂斯音樂院,今年年僅20歲的安天旭,今年六月在莫斯科舉辦的柴賽中過關斬將進入了決賽,準備彈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但當指揮棒開始揮舞時,落下卻是天差地遠的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我非常震驚。」安天旭說,「當時我來不及有任何的情緒,因為我必須在意識到的瞬間立刻反應。」應該是說,他倚賴的是純粹的肌肉記憶。

在莫斯科柴賽鋼琴組決賽現場,安天旭準備要演出第一首柴科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但誰知道出現的反而排在第二首、節奏快速的拉赫曼尼諾夫,這樣的差錯使他慢了一拍,而那一幕「怨念」的表情也因此被世界所看見。

但是事實上,他一點都沒有生氣。

「我決定繼續演奏」

「我的面部表情和我的情緒並不相符,當下我的情緒反應並不是生氣,而是困惑,我想暗示指揮並讓他修正,但很明顯的他沒看到我,所以我也只能繼續演奏。」

你曾經有機會可以重來一遍,為何選擇了拒絕?

「一方面來說,當下的情緒已經無法復原,無法彈的像第一次一樣好,另一方面來說,觀眾和評審會期待第二次彈得比第一次好,但這無論是對我和對比賽來說,都不是好事,音樂無法重來,你無法原封不動地重現它。」

柴賽官方事後為某個員工所犯的「嚴重的錯誤」公開道歉,也特別頒發給安天旭第四名以及「最佳勇氣沉著獎」(courage and self-possession)。(第一名是法國鋼琴家Alexandre Kantorow)

自1958年范.克萊本拿下首獎的時刻起,柴賽儼然成為提升能見度的捷徑之一,後世許多一線鋼琴家也曾拿過此獎——阿胥肯納吉( Vladimir Ashkenazy)、蘇珊.史塔爾( Philadelphian Susan Starr)、貝瑞.道格拉斯(Barry Douglas)、安德拉斯.席夫(Andras Schiff )等等。

安天旭認為,他並不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鋼琴家,在他參與柴賽時,就已經是莫大的肯定,「我想感謝柴賽」安天旭說,「能夠成為前往莫斯科的25人之一,並且給我三次機會、初賽、第二輪以及決賽來展現我的天賦,已經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禮物和財富。」

2015年,安天旭進入和寇蒂斯音樂院的鋼琴教授劉孟捷門下,隔了三年獲得了Albert M. Greenfield 學生音樂比賽的最高獎項,當時他演奏的曲目是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以及莫札特第21號鋼琴協奏曲。

而現在,這位長期在費城居住的鋼琴家,在這周二和指揮 Elim Chan以及費城管絃樂團在曼恩表演藝術中心演出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安天旭認為,比賽是用來提升自己能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人類的本性是傾向放鬆、不喜歡鬥爭,而比賽是一個外部的推力來促使自己提升自己。」

「我認為我在音樂中有做到我預期的情感以及技巧,這是好的一面,但要說壞的一面,因為音樂順序調換,所以使我的體力沒有平均分配,在第一首曲子(拉赫曼尼諾夫)超支了體力。」

把柴科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和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兩部重量級作品放在一起,帕格尼尼相較之下比較「輕盈」,但是這兩部作品都需要炫技以及力量,加上曲目之間的休息時間很短暫:「當我彈奏玩拉赫曼尼諾夫、回到柴科夫斯基時,可以明顯感覺到在第三樂章的力量不足。」

他特別喜歡帕格尼尼的第18段變奏,對他來說非常具有啟發性,就像是一個老人回憶起年輕的時候。

「我覺得這首曲子和我非常貼近。」安天旭說

下一次,在曼恩表演藝術中心的舞台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開頭的16分音符落下前,會有不一樣的漣漪,首先,在舞台上的等待鋼琴家會期待它們的到來。

原文出處:Anxiety nightmare comes horribly true for rising-star Philly pianist at Moscow 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