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率甚至比台大低!要進長榮工作有一個先決條件,林省三:長榮對新人最重視的5項特質

長榮海運前首席副總裁林省三的一生事業都與海運有關。20多歲,考取台灣省政府交通處航運科。40歲,受張榮發邀請加入長榮集團。85歲,才從長榮集團退休。

林省三說長榮的成功應是張總裁的英明領導和那些優秀人才共同努力的結果。

這群長榮員工,幾乎都是不分日夜在拚搏,林省三也不例外。他回憶有一次有業務需要,想跟歐洲的長榮同事聯絡,因為時差關係,歐洲上班時間,臺灣是深夜,所以他當天就睡在辦公室的地板,以便等到臺灣時間半夜,是歐洲同事的上班時間,就能夠立即通話。

當時林省三辦公室在松江路長榮松江大樓(松江路63號)的9樓,10樓是張總裁的住家,張總裁在半夜察覺樓下辦公室怎麼還會有聲音?因此特別走下9樓,看到林省三還在工作,馬上回10樓,倒了一杯人蔘茶給林省三,表示慰勞,也讓林省三對張總裁愛護部下的心意相當感動。

林省三回憶到,在長榮的營業部門,工作應酬到深夜是家常便飯,有時候,晚上吃完飯後,還要到北投上酒家,長期下來,與家人們都不是說晚安,因為回家見到家人時,通常都已經是第2天早上,而是說早安。

長榮的員工會如此優秀,也源自於他們的養成教育,能進入長榮的員工,素質都非常優秀,錄取率甚至比台大還低,但要進長榮,有一個先決條件,就需要是一張白紙,不能曾有工作經驗,由長榮從頭訓練及教育。

長榮非常注重張總裁所強調的三個精神:挑戰精神、創新精神、團隊合作。林省三經過多年觀察,又加上使命感與道德心,這是長榮對新人最重視的五項特質,林省三也常在新進人員的教育課程對新人耳提面命。

一是挑戰精神,指的如何挑戰困難。對新人而言,不管是以往就學期間,或是未來的工作,都會遭遇困難,一旦遇到困難,就要挑戰它,並想盡辦法克服,碰到困難就逃避,那就會變成無用之人。日後要挑選主管時,首先就會考量這個人有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勝任新的職務,所以能迎接挑戰,成為解決問題的能手,就能掌握升級的機會。

二是創新精神,這個世界瞬息萬變,過去所學的東西,很有可能在幾年後就派不上用場,林省三也常鼓勵博士班的學生,不能拿到博士就此滿足,如不持續研究,博「士」馬上就會變成博「土」,惟有持續不斷學習新知,才能將所學的知識活用,走在時代的尖端,不會被時代潮流所淘汰。如林省三自己也非常喜歡閱讀,每次出差第一件事就是到書店買書,透過閱讀,才能吸收新知,保持創新精神。

三是團隊精神。林省三強調,用一隻手指頭無法將一個茶杯拿起來,若用五隻手指頭就很容易,這就是團隊的力量。公司如同一部龐大的機器,大家都是這部機器中的齒輪,若一個齒輪故障,整座機械就無法運作,所以每一個單位都要合作,不要堅持己見或分派系,不能因為來自那個學校,或是屬於那個單位,就自成一派,在長榮只能有一個派系,就是「長榮派」。

四是使命感。因為臺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嶼,民生或產業基本物資,如石油、煤炭、小麥、玉米都需要仰賴海運進口。相對地,臺灣也必須生產有價值的貨物外銷才能換取外匯,因此對海島型國家而言,海洋運輸就是命脈,因此長榮員工必須對自己從事的工作要有使命感。

五是道德心。林省三覺得這是現代教育中非常大的問題,學校培養出來的學子普遍欠缺道德感,這也是造成社會亂象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很強調道德感。林省三認為有些人很努力、認真,但就是不成功,因為上天眷顧也是很重要的,要如何做到上天疼愛,最重要就是具備道德感,對父母孝順、對公司盡忠、多做善事,即使天資不夠聰穎,上天仍會疼惜,相信也會有成功的一天。

作者簡介

林省三

林省三從台灣省立行政專科(臺北大學法商學院前身)畢業後,得公務人員任用資格,分發到台灣省政府交通處,選擇了航政相關業務,開啟了他的海洋人生。公職時期,曾擔任過台灣省交通處股長、交通部航政司航務科科長,主管過國內及國際航線,超過十年的公職生涯,對航運業務更加瞭解。1974年,林省三辭去交通部航政司航務科長一職,受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邀請前往長榮公司任職至2015年退休。於長榮工作四十年期間,參與長榮集團貨櫃化推動讓長榮成為世界貨櫃船公司龍頭、長榮航空成立等重要歷程,從基層做起,深受張榮發信任與倚賴,成為長榮集團第二把交椅。

王御風

1966年生,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現借調服務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擔任館長。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笑看波濤:林省三的海運人生》


更多今周刊文章
不想處理婆媳問題,老公索性裝傻獨留她面對婆婆...發現乳癌後她才懂:其實可以不當一個聽話的媳婦
00940申購倒數,元大官宣「震撼訊息」又消音!2特色狠戳市場、銀行錢快被提光 金管會、楊金龍急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