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拿去繳房貸!50歲才開始存退休金?她49歲「被退休」過來人經驗談:給三明治族的實用建議

「自住房能不能算入退休資產?」

  1. 年過50歲還沒有自住房該買嗎?中年買房要注意哪些事情?

  2. 一半薪水付房貸、另一半付小孩學費、生活費,沒錢存退休金怎麼辦?

  3. 房子是不是抗通膨的好投資?退休後賣掉出租房背後原因

【文 / 嫺人】「自住房能不能算入退休資產?」

最有名的論述應該是《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所主張的「自住房不是資產」,因為你住在裡面,當要用錢的時候是不能從房子敲下來用的,然後還要負擔房貸、維護費用、水電費、稅等。

羅勃特.清崎認為,貸款還沒還清之前,你欠銀行錢,房子是銀行的資產。就這一點來說我是同意的,如果把房子算入資產,還沒清償的貸款加上未來還沒付的利息,要放在負債的那一邊。

至於其他稅和水電費等等,我的日文老師在東京的房子,光房屋相關的稅一年就要繳100萬日幣。臺灣的稅和相關費用比較低,感受比較不深刻。

清崎先生說,很多人說房子是資產是因為房屋會增值,但他認為這是賭博,看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房價跌多慘就知道。

不過那是美國的狀況,當年臺灣的房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且在2024年寫這本書時的臺灣,應該也很難感受,政府打房、房價還是一直漲啊!

雖然清崎先生說的有他的道理,不過,以臺灣目前的相關費用狀況,當最大宗的貸款逐漸還清時,似乎也能是退休資產吧!即便是美國人說的「空有房子的口袋富翁(House rich, cash poor)」,當擁有一間房子,退休後需要用錢時,也可以從自住房釋出可以使用的退休金。像是:

.房子賣掉,搬去更便宜房價的地區,當然當台積電所到之處房價都大漲,這個空間愈來愈小了。但,行動力強的話可以搬去別的國家。

.房子價格夠高的話,賣掉去住養生村,還可以擠出零用錢來花。

.可以辦理以房養老,或是在利率還低的時候,可以貸款出來進行投資。(雖然必須警示,退休後資產配置就要保守,不比年輕的時候可以積極投資賺取高報酬,熟齡人士已經沒有夠長的時間可以冒險)

▲屆齡退休才驚覺名下無房,擔心老後無房漂泊,專家提醒4件事不可不知,以免淪為下流老人。圖/Getty
▲屆齡退休才驚覺名下無房,擔心老後無房漂泊,專家提醒4件事不可不知,以免淪為下流老人。圖/Getty

中年買房已無退路,慎重考量4件事

雖然清崎先生認為房子不是資產,不過他說的意思並非要大家別買房子,畢竟住在自己的房子裡也是種享受。而且我覺得,即便同意自住房不是資產,但是租房的話,未來需要付的租金也是負債。

這一題實在很難有共識,不過以務實面來說,40、50歲不比30、40歲有比較長的人生可以轉圜,有幾個面向對於中年過後買房特別需要慎重考量:

1.年齡和工作性質,是否有能力支付5年以上的貸款?

民國110年最新的「房地合一稅2.0」,為了打房而對短期套利者加重課重稅,買房要考慮是不是可以正常繳房貸5年以上?不然就要繳35%的重稅,甚至如果是只持有2年以內,稅率還會高達45%。

2.家庭成員能分擔嗎?

萬一有需要時,家中有工作能力的成人兒女,或許可以一起全家群策群力繳房貸,但如果小孩的工作也不穩定、或收入不高的話,還是要謹慎評估靠自己的力量繳貸款的持續力。

3.資產配置,避免風險過於集中

如果在買下這間房子之後,幾乎沒有其他可以用來投資理財的資產,那要考慮風險過度集中在一間房子上的問題。

像是多年前,有朋友買到林肯大郡的房子,又像是2024年花蓮地震中倒塌房屋的受災戶,就有人貸款還沒還完,這時如果身邊沒有其他的資金,並且已經年過45甚至50歲,現金流的隱憂就會浮現。

如果考量到中年過後要更安心的情況下買房,也許是有「兩桶金」──也就是一桶買房、一桶可以理財運用的時候,才考慮進行。

4.預算控制:總貸款不超過月薪的3成5

美國有總貸款(包含房貸)支出的35%法則,也就是所有貸款還款支出不要超過月薪的35%。

在申請貸款時,銀行也會做一些評估,不過可以先自我評估過,買房並不一定對每個人、每個年齡都是最好的選擇,別讓買房的壓力壓垮每一天。

誰說包租公很好賺?退休後賣掉出租房背後原因

有朋友問,房子是不是抗通膨的好投資?因為實在不喜歡股市的高低起伏。雖然清崎先生認為,期待房屋增值是在賭一把,不過近年臺灣的房屋飆漲,很難否定它抗通膨的能耐。

不過,我的幾位朋友在退休後把出租房賣掉了。投資房屋到底可不可以對抗通膨?可以從兩個角度看:

1.房子出租,可以收多少錢?

我有朋友把出租房賣掉,是因為2023年升息後雖然臺灣升息幅度不高,但是貸款支出增加還是有感;並且,在貸款的寬限期過後,房租收入用來支付房貸已經捉襟見肘。

即便房貸已經付清,也有的人面臨房子出租收益率低到大概2%,因為分母房價漲很多,房租收入沒有同步增加太多。

我的好幾位朋友都說他們佛心,很多年沒有給房客漲價。如果這是退休後的現金流,有可能是沒有跟上物價上漲的幅度。

2.房價是不是上漲?

房價漲上來的部分的確是可以對抗通膨,像是台積電所到之地,房子都得用搶的。說了很多年少子化、不看好臺灣房市,不過,房價還是一直漲。

房產穩賺不賠是許多人的共識,我無法預測房市,不過的確也有運氣問題,在地震頻繁的臺灣,房屋的風險仍是存在的。

如果用資產配置的角度,還是建議搭配股債資產多元配置,避免資金全部集中房地產,是比較均衡的做法。

至於房屋投資那些流程,看房、找銀行辦貸款,房子買好要裝潢,還有要把家具就定位,房屋出租後續維護問題,房客遇到的各種水電問題、颱風漏水、夏天冷氣壞了等等,或是更倒楣遇上了奧客,就看個人有沒有心思處理,而現在也有包租代管的服務可以外包,也是一個處理方式。

有人問過我,股債配置有按照年齡、風險承受度配置的規則,那如果有出租房的話,要怎樣評估適當的配置比例?

資產配置的討論大幅集中於股債配置,關於房產,常見的建議是不超過個人淨值的25%∼40%,把房子包含進去計算一下,多數人應該會發現自己太過集中於臺灣本土,這樣可以做為提醒,在股債投資的部分,可以適度分散到全球其他市場。

三明治世代的兩難:錢都拿去繳房貸,沒錢存退休金怎麼辦?

這是三明治世代很普遍的問題:「房貸占薪水的一半,另一半支付小孩學費和生活費,每月可以支配金額只有一∼兩千,該怎麼為未來退休金規劃呢?」

我思考的方向是這樣,如果到孩子結束學業和貸款還清之前,沒有可能增加收入,那也就只能晚幾年再開始存退休金。1、2千也是錢,就慢慢開始吧!

等這些都負擔完畢,例如50歲開始,設定15年的計畫,在65歲前完成一個退休金目標。而到時至少勞保、勞退、公保等,也會由政府幫你一起累積一些了。

倘若50歲之後退休金累積不如預期,也可以考慮前面說到幾種方式,將房子的價值釋出作為退休金。

現在兒子去到英國留學,他的法國同學18歲就離家獨立,到英國留學的學費是自己賺來的。讓孩子申請就學貸款、大學之後讓孩子去打工,讓自己盡快啟動退休理財的規劃。

作者簡介_嫺人

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當上高階主管,卻在49歲無奈選擇「被退休」,比她原本規劃的退休年齡還早了6年。一方面基於深怕錢不能撐到老的擔憂,一方面也不希望成為親友眼中的「閒人」,她開始整理財務,讓不工作後的現金流可以安心養老。除了重新調整規劃自己退休後的資產配比,靠著投資月花3萬生活無虞,成功實踐了退休後依然能有現金流的安心生活。

☆本圖文摘自幸福文化《退休後,錢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