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台灣蛋雞進口只限美國?所有飼料也必須跟美國買?與產業事實不符

網傳「台灣蛋雞進口只限美國」、「連飼料也必須跟美國買」的相關內容貼文,文中還提及美國賣出來的蛋雞,即使 50% 以上不能生蛋,台灣進口商也不能異議,更不敢串聯或抗議以免生意垮台。專家表示,台灣進口的都是「蛋種雞」而非「蛋雞」,外國來的蛋種雞進到台灣長大下蛋後孵育出來的第二代,就會變成國外品種,但是在台灣出生台灣長大的「蛋雞」,且美國只佔蛋種雞進口比例的 46%,另外台灣進口的雞飼料以巴西、阿根廷為最大來源國,因此傳言說「蛋雞進口只限美國」、「所有的蛋雞飼料,也必須跟美國購買」為錯誤說法。

另外專家表示進口商參與的產銷協商機制是用來協調蛋種雞的進口數量,總量管制是為了產銷需要而不是壟斷或定額,採取滾動式調整,去年、今年即大幅增加進口數量以符合市場需要量及汰換雞群,傳言提到「台灣進口商不能異議,不敢串聯或抗議」為誤導的說法。

台灣蛋雞進口只限美國?連飼料也必須跟美國買?

原始謠傳版本:

昨天碰到一個台中地區,算是雞蛋的最大盤商,跟我很分享一個讓我目瞪口呆,卻又義憤填膺的情形! 如果後面我所說的不是事實,我很樂意聽聽看別人分享真正的事實是什麼? 他跟我說,現在台灣所有的蛋雞的進口,只限於美國! 全世界另外有一百多個國家,也有很多蛋雞的大型生產國家,但都不可以進口他們的蛋雞! 不但如此所有的蛋雞飼料,也必須跟美國購買! 以上這兩點還不算離譜的,更令人瞠目結舌,憤恨難平的,是美國賣出來的蛋雞,即使50%以上的不能生蛋,但台灣的進口商也不能有任何異議! 所以你買了他們的雞,吃了他們的飼料,卻不能生蛋,你就活該, 這簡直是已於一魚4吃! 重點是這些盤商的群組,好幾百個人,每一個人都罵的要死,卻沒有人敢出來串聯或者是找個什麼立法委員來抗議, 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有一點點動作,恐怕就不只查水錶,甚至完全停止供應, 讓你生意垮台,家庭完蛋! 等到市場被清理出來很大的空檔之後,就讓拍他們馬屁的財團來介入,大賺一筆! 我現在就完全懂了,為什麼不管你怎麼罵,不管他們出了多少的差錯,他們完全穩坐泰山,誰都沒有辦法動他們的農委會主委和衞服部招集人的寶座! 這一個國家,從口罩到疫苗,到雞蛋,簡直是全面性的,包山包海的官商勾節,以孝敬美國老大,日本大哥, 完全是置老百姓的安危生活福祉而不顧!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雞蛋的產製流程

經 MyGoPen 查詢,依據《報導者》於 2023 年 3 月「蛋說從頭:從種雞到生產,一顆蛋上桌需要多少時間?台灣能自行培育蛋種雞嗎?」報導,雞蛋的產製流程大致如下:

(1)「種雞場」約以 1:10 的比例進口公的、母的「蛋種雞」,為了避免禽流感,進口後必須隔離檢疫 14 天。
(2)飼養 125 天,把小種雞養成可交配的大種雞。
(3)再養 70 天、約為 30 到 32 周齡的種母雞,其產的蛋孵化率才會比較高。
(4)經過 21 天孵化期後,公的雛雞安樂死人道處理,母的就是商用「蛋雛雞」,目前過程已達 231 天。
(4)商用蛋雛雞在一日齡時,會被種雞場賣到「中雞場」,由中雞場接手飼養約 75 天「蛋中雞」,再賣給「蛋雞場」。
(5)蛋雞場買進 75 日齡的蛋中雞,飼養 60 天後,成為穩定產蛋的「蛋雞」,距離上一代的種雞進口已達一年之久。
(6)135 日齡、穩定產蛋的蛋雞,到大約 1.5 歲到 2 歲左右時產蛋率下降、逐漸淘汰。


蛋種雞自美進口約佔 46% 尚有法、加、巴

傳言提到「台灣所有的蛋雞的進口,只限於美國」,但根據上述報導及 MyGoPen 求證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傳言應為誤植,台灣進口的應為「蛋種雞」而非「蛋雞」,蛋雞應來自台灣本土廠商,產業上游的中雞場,而中雞場的來源則是更上游的種雞場

MyGoPen 實際詢問江文全,他表示台灣進口的蛋種雞並不只侷限於美國,以去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主要來自美國 、法國 、加拿大、巴西這 4 個國家,其中美國占比最大、約為 46%,其次法國占 30%,加拿大約 16%,其餘則是巴西,這是依照業者需求的市場機制,並且符合檢疫規定的結果,傳言說「只限於美國」並非事實。


飼料進口最大來源國巴西、阿根廷

傳言還提到「所有的蛋雞飼料,也必須跟美國購買」,江文全強調「絕對沒有這樣的情況」,目前進口大宗物資當中,飼料用的黃豆跟玉米主要都來自所謂的穀物生產國,包括巴西、阿根廷、美國,甚至部分的歐洲國家;其中美國甚至不是主要的進口來源國,反而是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較多,是最主要的進口國


50% 不生蛋? 公、母選別所致

傳言提到「美國賣出來的蛋雞,即使 50% 以上的不能生蛋,但台灣的進口商也不能有任何異議」,江文全指出,台灣進口的都是「蛋雞的種雞的雛雞」,也就是小雞、而不是「種蛋」,所以既無孵化率,也無育成率只有一半這樣的講法

這些進口進來的小種雞經過飼養,變成足齡的大種雞,也就是上述(4)的階段時,種母雞產的蛋孵化、破蛋之後,只會留下母的雛雞,將來養大之後用來當做蛋雞用,而其餘一半左右的公雛雞,在台灣的做法是安樂死人道處理,國外則已有早期公母選別的技術和設備,但國內因為價格等因素目前並沒有引進。

除了澄清 50% 的問題以外,傳言說「美國賣出來的蛋雞,即使 50% 以上的不能生蛋,但台灣的進口商也不能有任何異議」,若傳言指的是「產蛋率」,江文全強調,種雞產蛋率有 9 成 ,然後隨著生理周期、產蛋周期等自然因素變化,種雞場的整體產蛋率基本上都會維持在 8 成以上;也就是 MyGoPen 整理、上述(3)的階段。

江文全指出,50% 的數字無法活存的不是雞,而是業者和整個產業,50% 的數字甚至比蛋雞場的產蛋率還低,不管是種雞場還是蛋雞場,這樣的經營效率業者絕對會賠錢、也無法運轉整個產業。而依據《報導者》報導,「台灣因為飼養環境不佳,蛋雞產蛋率普遍只有 7 成」,遠低於「原廠飼養手冊高峰期可達 95% 到96%;後期也有 8 成」。


蛋種雞進口總量管制 產銷協調機制

傳言還提到「台灣的進口商也不能有任何異議,盤商的群組好幾百個人......都罵的要死,卻沒有人敢出來串聯或是抗議......查水錶、停止供應、生意垮台」,江文全表示,種雞進口數目現行確實是由協調機制處理,採總量管制而非壟斷機制 ,蛋種雞的進口數量是依據《畜牧法》規定,在畜產會的平台下進行的產業協調機制,主要是著重在產銷調節,每年滾動調整,過去每年約 17 萬隻到 20 多萬隻 ,去年則高達 35 萬 8 千隻,今年依產銷需求預估約為 34 萬隻,所以並沒有所謂的限制、也沒有一定的一個數量

另外民眾也不用擔心蛋種雞進口量增加,導致後續蛋賤傷農等蛋價起伏的問題,江文全強調還有配種與否的後續各種調節機制,不是進口進來就通通都要配種,會依照市況進行配種繁育以符合供給及需求,此外由於近兩年雞蛋供應較為吃緊 ,目前國內蛋雞的雞群也比較老化、生產效率低導致成本提升,這也是為什麼這二年會進口比較多的蛋種雞以進行世代交替的優化。

江文全強調,雞蛋是生鮮食品、動物是活的,產業既有天然環境因素、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素,整個雞蛋、蛋雞產業,從種雞到蛋雞的生產過程,產業分工其實非常清楚,產業體系下所有的運作都是按照效率跟市場機制運作 ,如果哪個環節有狀況,也會連動到其他的環節,這是產業鏈的狀態,呼籲民眾不要誤信傳言、誤解產業。


結論

(1)蛋種雞進口國為美國、法國 、加拿大、巴西,其中美國占比最大約為 46%,但並非如傳言所說全都只能從美國進口。

(2)雞飼料進口國以巴西、阿根廷為主,美國雖為來源國之一、但並非最大來源,也不是傳言所說,飼料只能跟美國買。

(3)傳言「50% 的雞不能下蛋」,但種雞產蛋率依周期從 8 到 9 成不等,下蛋、孵化後,有一半機率為公雛雞、以人道安樂死處理,傳言所說 50% 不能下蛋可能誤解,其實是公母雛雞選別所致,而非種雞下蛋率。

(4)蛋種雞進口總量管制係依法進行的產銷協商,每年依供需滾動調整,近二年即因需求增加而擴大進口量、並非壟斷或限制固定的數量。

資料來源:

農委會 - 雞蛋產銷資訊
食力 - 進口蛋種雞補足雞蛋缺口!農委會:增加進口量、每週可供應50萬隻蛋雛雞給蛋中雞場 (2023年3月10日)

諮詢單位: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 - 江文全

👉現搶麥當勞57折即享券,即買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