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吃鹼性食物?鹼化身體的方法?假借冠名研究與不實說法

網傳「鹼性食物的健康益處」貼文及圖卡,引述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說「任何疾病,包括癌症,都不可能在鹼性環境中存在」,並宣稱喝檸檬水等方式可以鹼化身體。但知名的酸鹼體質理論的提出者、自 2002 年起出版多本相關著作的 Robert Oldham Young 已於 2017 年遭美國加州法院以詐欺罪判刑,他承認無照行醫、學歷造假,並面臨多起其他訴訟。多年來有關酸鹼體質的傳言以各種版本、各種形式流傳,此次傳言應為錯誤理解、並假借冠名瓦爾堡相關研究,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鹼性食物?鹼化身體的方法?

原始謠傳版本:

鹼性食物的健康益處
“任何疾病,包括癌症,都不可能在鹼性環境中存在。”
- 奧托華伯格博士,1931 年癌症發現諾貝爾獎得主
鹼化身體的最佳方法
• 早上喝淡檸檬水
• 常喝新鮮椰子水(不包含支裝盒裝飲品, 因為都含阿士巴甜)
• 多吃深綠色蔬菜和豆芽
• 將一茶匙天然小蘇打加入水中,早上起床後喝下
我在廚房和車裡放了一袋小蘇打,每天幾次將大約半茶匙的小蘇打放在舌頭下。 讓小蘇打溶解,然後吞下剩餘的部分。 這有助於讓我保持鹼性。
Bob's Redmill 小蘇打不含鋁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研究雖與癌細胞有關 但酸性是結果、並非病因

傳言圖卡及文字引述「奧托華伯格博士,1931 年癌症發現諾貝爾獎得主:任何疾病,包括癌症,都不可能在鹼性環境中存在」,傳言圖卡為中英對照,經查證,發現早在 2019 年就有英文的其他圖卡版本,而根據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成員、印度的 The Healthy Project(THiP) 於 2021 年發表、2024 年 6 月更新的「事實真相:讓身體呈鹼性可以殺死癌細胞嗎?」查核報告:

(1)奧托·海因里希·瓦爾堡(Otto Heinrich Warburg)因發現「呼吸酶的性質和作用方式」而獲得1931年諾貝爾獎,他的研究與癌細胞有關,但這不是他研究的唯一目的,也不是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例如諾貝爾獎官的個人專頁就提到:瓦爾堡的發現「為細胞代謝和細胞呼吸領域開闢了新途徑」。

(2)瓦爾堡曾在 1926 年的論文中指出「癌細胞消耗葡萄糖並排泄乳酸」,意思是當靜脈和動脈內的血液流經癌症腫瘤時會產生乳酸,這意味著癌細胞導致血液酸化、而不是相反。該查核報告澄清表示,瓦爾堡的研究表明癌細胞確實在酸性環境中繁殖,但這是癌症造成的影響,而不是疾病的原因。「瓦爾堡效應」2016 年時甚至有專門論文「瓦爾堡效應:80 周年」進行回顧性分析,提到:不同的腫瘤為了滿足高能量需求而有不同的生物能量改變,瓦爾堡效應在所有癌症類型中並不一致。

傳言所說「任何疾病,包括癌症,都不可能在鹼性環境中存在」,多個英文原文出處直接冠名引述,並無附註論文或公開資料的出處,是否為瓦爾堡所說來源可疑;且由上述資料可知,瓦爾堡的研究雖然與癌細胞有關,但並非傳言所說的意思,傳言為錯誤訊息。


人體血液恆定為弱鹼 飲食無法改變

傳言第二組的綠色圖卡「鹼化你的身體的方式」,提到檸檬水、綠色蔬菜、小蘇打粉等,根據 THiP 的查核報告,有關酸鹼值的重點為:

(1)pH 值是包括血液在內的任何溶液,是酸性或鹼性的測量方式,人體血液的 pH 值為 7.35 至 7.45、呈弱鹼性。

(2)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AICR)於2020年發表「打破鹼性飲食與癌症之間的關聯」一文,提到「對癌症的分離細胞培養物、動物所進行的研究,並不一定代表人體內發生的情況。如果癌症周圍的身體區域呈酸性,並不代表酸性的身體環境會導致癌症。相反的,這可能是癌細胞高代謝率產生酸(如乳酸)的結果。

(3)該文也指出「飲食是不是酸性或鹼性,並非取決於食物本身的 pH 值,所謂『酸性飲食』或『鹼性飲食』是指食物在人體中消化和代謝的結果」,此外「尚不清楚飲食的差異導致的血液 pH 值的微小變化是否會對健康產生生物學影響」。

針對傳言「鹼化體質」的說法,國健署也於 2019 年 8 月諮詢包括營養、生化、食品科學的專家,羅列參考文獻並審稿後公開衛教,「檸檬水是鹼性食物,可以調整體質?」於圖文中指出:

(1)檸檬的 pH 值為 2,人體血液的酸鹼值是恆定的,並不會因為喝了檸檬水而有所改變,檸檬水能改變體質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2)一般正常人的血液酸鹼值維持在弱鹼性範圍之內,約 pH 7.35 到 7.45,且受到許多生理機制的調控,例如:呼吸、腎臟排泄與血液蛋白質緩衝等,人體血液酸鹼值並不會因為攝取酸性或鹼性食物而有所改變,喝檸檬水可以調整體質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3)所謂的「酸鹼體質」並沒有科學根據,發明這項理論的 Robert O. Young 更因此被美國聖地牙哥法院判決罰款,理由是詐欺。


而國健署 2016 年的「血液偏酸身體就容易罹癌,多吃鹼性食物可以『鹼』回一條命?」闢謠衛教則提到:

(1)所謂的酸性食物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吸收等代謝之後」,所產生的陰離子多於陽離子,也就是含有硫、磷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通常是酸性食物。反之,如果產生的陽離子較多,含鉀、鈣、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就容易在體內產生較多的鹼,形成鹼性反應,通常是鹼性食物。

(2)以六大類食物來看,五榖雜糧、蛋豆魚肉類等大多屬於酸性的食物;而奶類、蔬菜類、水果類多是鹼性食物。

(3)正常人體內血液通常呈弱鹼性,腎臟會嚴格地自動調節血液的酸鹼值,吃進過酸或過鹼的食物都會經由尿液排出、以維持血液酸鹼平衡,目前尚無任何有力證據證明飲食能改變全身的 pH 值。

此外,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也於 2023 年 8 月,邀請海洋大學食安學者針對「鹼性離子水能改變體質?專家:只是迷思!」提出說明,指出:

(1)鹼性水顧名思義就是酸鹼值偏向鹼性的水,市售鹼性水pH值約在 7.5 到 9.5 之間。

(2)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鹼性水有調整酸鹼體質、抗氧化、排毒抗癌的效果,喝鹼性水和一般飲用水對身體健康的效果是一樣的。部分業者標榜鹼性水分子更小、更好吸收,事實上也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

由上述國際查核報告及臺灣衛福部國健署、食藥署公開資料,可知傳言所說「鹼化你的身體」、「喝檸檬水」等說法為錯誤訊息。


結論

(1)瓦爾堡本人是否說過「任何疾病,包括癌症,都不可能在鹼性環境中存在」這句話令人懷疑,傳言來源都未提供確切出處。

(2)瓦爾堡的研究與癌症相關,但酸性是結果、不是原因。且近代有研究指出,瓦爾堡效應在所有癌症類型中並不一致。

(3)酸鹼食物並非指食物本身的酸鹼性,而是燃燒後產生灰燼的酸鹼值,所以食物的酸鹼性和口感、pH 值無關,例如如檸檬是酸的、但是屬於鹼性食物,而同樣被歸類為鹼性食物的鹼性水,有的產品喝起來略帶一點點鹹味。

(4)提出酸鹼體質理論的 Robert O. Young 已於 2017 年因詐欺被判刑。人體血液趨向於恆定的弱鹼性,即使代謝異常、腎衰竭等造成血液酸化或鹼化,也很少低於 7.2 或高於 7.6,並不會有酸鹼體質理論所宣稱偏離正常範圍的情況。
衛教資源:

科學月刊 - 一場如夢似幻的詐術—酸鹼體質
台灣癌症基金會 - 愛吃糖與酸性體質易罹癌 專家為你揭開癌症與飲食真相

延伸閱讀:

【錯誤】冠狀病毒pH值在5.5到8.5間變化?吃鹼性食物?謠言
【易誤解】飲料酸鹼性實驗影片?應該選擇鹼性的或中性的來喝?營養師解析
【錯誤】活在鹼性、死於酸性?改善酸性體質要多吃鹼性食物?人體酸鹼度不會因攝取的食物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