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多影片「昨天下午屏東里港龍捲風」?

事實查核報告#2672

網傳多影片「昨天下午屏東里港龍捲風」?

發布日期/2023年10月25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0/25版】

社群平台近期流傳2支屏東里港龍捲風影片,有傳言稱「昨天下午發生」,有傳言未寫出時間點,查證如下:

一、網傳2支影片的事件,是2014年7月19日的屏東里港鄉的龍捲風事件,並非近期事件。

當時龍捲風於屏東里港大橋旁的河道上形成,並登陸附近陸地造成當地農作物、建築物如農舍嚴重損失。

二、氣象署指出,台灣至今共觀察到有116個龍捲風案例(陸龍捲、水龍捲),每年平均約發生6個。

台灣研究龍捲風專家指出,台灣陸地上產生的陸龍捲風常發生在空曠的嘉南平原,主要發生的氣候如梅雨季、鋒面來的前後等不穩定的暖濕氣流,由於路徑、時間長致災性較嚴重;海上產生的水龍捲則是多積雲導致。此外,颱風外圍處也會產生龍捲風。

由於個案少,預報和觀察不易,目前台灣並未有預警系統。但氣象署會在劇烈天氣時,有預報強烈陣風時,會在特報中提醒。空曠地區的居民以及海上工作的民眾,多留意氣象資訊即可。

網傳影片是發生在2014年屏東里港的龍捲風的真實事件,但近期流傳於社群,亦有傳言稱是昨天,部分傳言雖未交代時間,易讓人誤解為近期事件,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臉書、Line近期流傳2支龍捲風影片,一支發在大橋上,一支發生在砂石場上。有些傳言是昨日台灣屏東縣里港發生的龍捲風事件,部分傳言並未標示日期,僅稱是屏東里港龍捲風。


圖1:Line流傳訊息擷圖


圖2:臉書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2支影片是近期事件嗎?

網傳2支影片實際上都是2014年發生在屏東里港的龍捲風事件,並不是最近的事件。

其中一支影片中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上顯示「台3線 418K」路牌,並比對Google地圖,確認影片地點位於屏東縣里港鄉的里港大橋上。

進一步用圖片反搜,再用關鍵字搜尋,找到影片最早在2014年7月19日,為一名民眾將影片放在其YouTube頻道,稱是台灣里港大橋龍捲風

當時有多家媒體報導(年代新聞ETtoday)引用此影片,並稱是2014年7月19日下午2點40分左右,屏東縣里港鄉里港大橋上出現龍捲風,引起駕駛人驚呼。

另外一支在砂石廠的龍捲風影片,利用關鍵字搜尋,可查找到同樣在2014年7月有多家媒體報導(華視新聞TVBS)引用此影片,可以確認此影片也是2014年發生在里港大橋的龍捲風事件。

根據中央社當年7月21日的報導指出,2014年7月19日下午發生於里港鄉的龍捲風,造成當地民眾、農、漁、畜產的損失,損害程度以里港沿高屏溪一帶風路經過地方較嚴重,初步統計農漁畜產災損共610萬元。

因此,網傳2支影片實際上是2014年的屏東里港龍捲風事件,不是最近的事件。

爭議點二、2014年里港龍捲風如何形成?

台灣研究龍捲風專家、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劉清煌指出,2014年里港大橋的龍捲風事件其實造成不小的農作物損害,他當年有前往調查、紀錄。

劉清煌解釋,當時龍捲風是在里港大橋西南邊的二重溪河道上形成,由於剛形成的時候是在河道上,所以龍捲風捲起大量石砂,形成上胖、尾巴瘦、灰黑的樣貌。所以新聞才會幫它取名為「黑尾水龍捲」,實非專業氣象用詞。

劉清煌分析,當時正值夏季天氣不穩定,當年前幾天南方海面颱風經過,引進溫暖、潮濕的對流進入屏東,當地環境屬於空曠的河道因此形成龍捲風。

劉清煌說,當時,龍捲風初形成時捲起大量石砂,形成烏黑、巨大樣貌看似可怕,但當龍捲風穿過里港大橋登陸後,才真正開始造成災害,其登陸後繼續行走7公里,當地農作物如香蕉樹、脆弱的建築物農舍等,都被嚴重破壞。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0/25版】

社群平台近期流傳里港龍捲風影片,有傳言稱「昨天下午發生」,有傳言未寫出時間點,經過查證如下:

一、網傳影片的事件,是2014年7月19日的屏東里港鄉的龍捲風事件,並非近期事件。

當時龍捲風於屏東里港大橋旁的河道上形成,並登陸附近陸地造成當地農作物、建築物如農舍嚴重損失。

二、氣象署指出,台灣至今共觀察到有116個龍捲風案例(陸龍捲、水龍捲),每年平均約發生6個。

台灣研究龍捲風專家指出,台灣陸地上產生的陸龍捲風常發生在空曠的嘉南平原,主要發生的氣候如梅雨季、鋒面來的前後等不穩定的暖濕氣流,由於路徑、時間長致災性較嚴重;海上產生的水龍捲則是多積雲導致。此外,颱風外圍處也會產生龍捲風。

由於個案少,預報和觀察不易,目前台灣並未有預警系統。但氣象署會在劇烈天氣時,有預報強烈陣風時,會在特報中提醒。空曠地區的居民以及海上工作的民眾,多留意氣象資訊即可。

網傳影片是發生在2014年屏東里港的龍捲風的真實事件,但近期流傳於社群,亦有傳言稱是昨天,部分傳言雖未交代時間,易讓人誤解為近期事件,因此為「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台灣一年有多少龍捲風?主要在哪裡出現?

氣象署指出,根據過往統計(1998-2021),台灣總共出現156個龍捲風,包括陸上產生的龍捲風,以及水龍捲,每年發生約6個左右。

氣象署分析,若是發生在陸地其實不多,共有44個,每年平均約1-2個,主要集中在4月~10月為主,好發地點以西南部空曠地區為最多,其次為花東,則是以水龍捲居多。

劉清煌解釋,龍捲風可以分成兩類,一個是在陸地上形成的,稱為陸龍捲(land spout、tornado),在水面上形成的稱為水龍捲(water spout),水龍捲主要在海上形成,故也稱海龍捲。然而,在水面上形成的如湖泊、大河流的都可以泛稱為水龍捲。

「龍捲風並沒有一定會在何時、何地形成,主要仍與環境條件、氣候因素有關。」劉清煌分析。

台灣陸地上最常產生的龍捲風地區在空曠的嘉南平原一帶,因為複雜地形不利於龍捲風行走;主要發生的氣候如梅雨季、鋒面來的前後等不穩定的暖濕氣流。這類龍捲風路徑長、時間長,致災性比較嚴重。

劉清煌接著說,若是海上龍捲風,主要發生在花東、屏東等海域上,這類水龍捲主要是多積雲等天氣因素導致,但通常持續時間短,5-10分鐘就會消失,夏天比較容易發生,有時候也會同時出現多個水龍捲風;另外,颱風外圍處也很容易產生龍捲風,像是颱風如果經巴士海域往海南島方向走,台東、屏東就可能會出現龍捲風。

根據劉清煌過往對台灣龍捲風的研究,他說,台灣每年平均出現6-10個龍捲風,比起美國德州、佛羅里達州等地每年1500個來說非常少,但若是納入陸地面積計算,其實台灣每平方出現出現龍捲風的機率並不低。然而,由於目前台灣實際發生的龍捲風個案太少,因此並沒有像美國一樣的預測警報能力。

氣象署指出,由於預報和觀測不易,目前還沒做到預警系統。但是,氣象署會在劇烈天氣時,有預報強烈陣風時,會在特報中提醒。空曠地區的居民以及海上工作的民眾,多留意氣象資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