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影片「好可怕,連吃的米,都可用塑膠製成。魚目混珠,根本看不出」?

事實查核報告#1832

網傳影片「好可怕,連吃的米,都可用塑膠製成。魚目混珠,根本看不出」?

發布日期/2022年8月3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8/3版】

一、網傳影片為製作再生塑膠粒的機台設備生產塑膠粒,再生塑膠粒的尺寸接近米粒,但氣味、外型都和真米有明顯差異。

二、台灣市面並未流通塑膠假米。農糧署表示,自然生長的米,每粒形狀及胚芽缺口大小都不同,不易假造,且使用塑膠製造假米的成本,高於種植白米的成本。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近期流傳兩段影片,第一段影片長度為1分31秒,內容為工人把塑膠袋放入機器中,製造出一顆顆米白色物體,並壓字「制作大米」;第二段影片長度為2分21秒,影片中人聲稱自己買到塑膠假米,兩種米煮出來的黏稠度不同。

同時,與影片搭配的傳言包括「好可怕,連吃的米,都可用塑膠製成。魚目混珠,根本看不出。」、「真假!?米也有塑膠假米,大家要小心啊!政府應該把關更注意!可怕😱」、「終國假米生產事業!」、「塑膠米製作流程.....」等。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3: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稱正在「製造大米」,是否屬實?

(一)根據農糧署於2015年發布的新聞稿指出,網路流傳影片疑將製作聚丙烯(PP)塑膠粒的製程,誤為製成米粒。

(二)查核中心於8月1日請塑膠業者協助檢視網傳影片。華世億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李先生表示,影片中的機器,是製作再生塑膠粒的機台設備。

圖4:製作再生塑膠粒的機台設備(華世億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他表示,影片中以廢塑膠袋或塑膠袋工廠的下腳料,投入機台加溫融化、過濾雜質後,再拉條、過水降溫、切成顆粒狀,而這種再生塑膠粒就是塑膠產品的原料,可製成塑膠垃圾桶,塑膠椅等。這是很普遍的機台與技術,未來塑膠產品廠商要走向減碳,都會需要添加再生塑膠粒。

李先生指出,網傳影片內容本身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影片上壓字說正在「製造大米」。再生塑膠粒的尺寸的確接近米粒沒錯,但無論氣味、外型都和真米有明顯差異,應該不太可能有人會被騙。

圖5:再生塑膠粒(華世億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圖6:雖然再生塑膠粒的尺寸接近米粒,但氣味、外型都和真米有明顯差異(華世億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爭議點二、傳言稱「市面上有塑膠做的假米」,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8月1日採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表示從未聽說台灣有人在販售「塑膠假米」,過去也沒有類似案例。

(二)針對「塑膠假米」傳言,農委會農糧署於2015年發布過新聞稿、2017年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也曾經闢謠指出,網傳影片是誤導消費者以為市面上有部分米不是自然生產,而是「塑膠米」,網傳為錯誤訊息。

農糧署表示,稻榖收穫後經礱碾製成白米,每顆米粒形狀會因生長特性略有不同,胚芽缺口大小不一,自然生長的米粒易有背溝,具有光澤,並不易被假造。此外,使用塑膠製造白米並不符合成本考量,民眾勿過度恐慌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8/3版】

一、網傳影片為製作再生塑膠粒的機台設備生產塑膠粒,再生塑膠粒的尺寸接近米粒,但氣味、外型都和真米有明顯差異。

二、台灣市面並未流通塑膠假米。農糧署表示,自然生長的米,每粒形狀及胚芽缺口大小都不同,不易假造,且使用塑膠製造假米的成本,高於種植白米的成本。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首圖:;作者:〉

 

----------end----------

謠言連結

 

 

 

 

LINE標題

第一行十八個字大概是這個長度可以參考

第二行十四個字重點字要變粗體

網傳影片:市面上出現塑膠做的假米?
經查: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