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影片「睡覺時鼻涕倒流滲進大腦,造成失智,大力吸鼻可治療失智症」?

事實查核報告#3073

網傳影片「睡覺時鼻涕倒流滲進大腦,造成失智,大力吸鼻可治療失智症」?

發布日期/2024年6月18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6/18版】

近日網路熱傳影片稱鼻涕倒流進腦部,造成失智症,只要用力吸鼻就可治療,這是真的嗎?

一、腦神經內科醫師表示,傳言稱「睡覺時鼻涕會倒流進腦部包裹海馬迴」是錯誤的敘述,目前也沒有任何醫學證據顯示用力吸氣可治癒失智症。

針對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失智症,目前僅能以藥物延緩病症惡化速度,無法治癒。

二、耳鼻喉科醫師表示,臨床上沒有「用鼻子大力吸氣就能治療疾病」的案例。

此外,一般人鼻涕倒流是流到鼻咽部後,再到喉嚨,因此患者的喉頭經常會有異物感、覺得喉嚨有痰。有些患者會覺得眉心部位不舒服,這是因鼻竇炎導致,倒流的鼻涕不會進入腦部。

傳言描述錯誤的致病原理和治療機轉,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網路流傳一則長度5分鐘的影片,內容稱「睡覺時鼻涕會倒流滲入腦部,包裹海馬迴,造成失智」,並宣傳一種名為「共振帽」的器材,稱透過頭戴此器材、以鼻子用力吸氣,就能治療失智症。

圖1-2:通訊軟體、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網傳影片稱「睡覺時鼻涕會倒流滲入腦部,包裹海馬迴,造成失智」、「戴共振帽、用力吸氣可以治療失智症」等,是真的嗎?專家看法為何?

(一)桃園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醫師徐文俊表示,傳言稱「睡覺時鼻涕會倒流進腦部包裹海馬迴」是錯誤的敘述,完全沒這回事,目前也沒有任何醫學證據顯示用力吸氣可治癒失智症。

徐文俊表示,失智症包含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以及其他因素導致的失智症,例如營養失調、腦部腫瘤等。對於其他因素導致的失智症,只要找出可逆性病因,針對病因治療,例如補充維生素B12、移除腫瘤等,治療後有機會恢復。然而,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失智症則不會恢復正常,目前僅能以藥物延緩病症惡化的速度。

針對鼻涕是否倒流入腦?徐文俊說明,頭部外傷患者如果顱底骨折、裂傷,腦脊髓液可能自裂縫滴流,鼻腔分泌物也有可能會進入腦內,造成腦膜炎,但不會造成失智症。

(二)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教授級主治醫師羅盛典表示,臨床並沒有「用鼻子大力吸氣就能治療疾病」的案例。

羅盛典表示,網傳影片稱「鼻涕會在睡覺時倒流滲入腦部、包裹海馬迴」,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鼻涕幾乎不可能進入腦部,一般人鼻涕倒流是流到鼻咽部後,再到喉嚨,因此患者的喉頭經常會有異物感、覺得喉嚨有痰。

羅盛典表示,有些鼻竇炎患者會覺得眉心部位不舒服,但這也不是傳言講的「鼻涕倒流進腦部」,而是前篩竇(位於雙眼中間的小空腔)鼻竇炎導致。即使採倒立姿勢,倒流的鼻涕也不會進入腦部,只會在額竇附近而已。

(記者:曾慧雯;責任編輯:陳偉婷)

補充資料

失智症該如何治療及預防?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官網資訊,失智症包含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及其他失智症,其中以阿茲海默症佔最多。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但是針對失智症的藥物,可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或延緩疾病的進行。

失智症的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如膽鹼酶抑制劑、NMDA受體拮抗劑等)與非藥物治療(如認知訓練、音樂治療等),雖然沒有辦法阻止或恢復已經受損的大腦細胞,但透過治療,希望可以增進患者的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並且延後患者被送到安養中心的時間。

為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預防失智症發生,建議民眾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同時減少危險因子。

例如每週2次以上至少30分鐘的規律運動、多從事可刺激大腦的心智活動、採地中海飲食、多參與社交活動和人群接觸、維持健康體重等。並應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頭部外傷、抽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