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影片「鳳梨心較大、果皮有裂痕,很有可能打了生長激素」?

事實查核報告#2468

網傳影片「鳳梨心較大、果皮有裂痕,很有可能打了生長激素」?

發布日期/2023年7月13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7/13版】

一、專家表示,品種、季節等因素都會影響鳳梨果心的大小,且只要水分劇烈變化、氣溫高,也都會造成自然的裂果。也就是說,鳳梨心大小、果皮裂不能用來判斷鳳梨有無使用生長調節劑。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二、專家指出,植物體內會產生各種生長激素,參與植物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等所有生長過程,但在符合特定條件下也可以用人工方式額外加強,也就是使用生長調節劑。在合法與合理使用下,植物生長調節劑並不會產生藥害問題。

背景

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7月6日起流傳一段長度43秒的影片,內容為一名男子教大家觀察鳳梨判斷是否有打生長激素。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傳言稱「鳳梨心比較大、表皮有裂痕就可能打了生長激素」,是真的嗎?

(一)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果樹研究室副研究員官青杉表示,果梗(鳳梨心)是輸送養分的組織,鳳梨大,果梗就會大,反之亦然,且鳳梨也會因為品種、採收的季節不同而影響果梗大小。另外,水分劇烈變化、氣溫高等環境因素,都會造成裂果,因此傳言講的兩種觀察方式無法直接判斷鳳梨有無使用生長調節劑。

官青杉表示,品種特性、植株大小、生產季節等因素,都會影響鳳梨果心的大小,例如臺農17號金鑽鳳梨即屬大果心品種;鳳梨在台灣是全年都有產出的水果,一般而言,因為天氣炎熱生長較快速,在鳳梨果實大小相同的前提下,夏秋兩季產出的鳳梨果梗會比冬春採收的鳳梨來得大。

至於裂果跟使用生長調節劑也沒有關係。官青杉說,只要環境變化大,例如過度乾燥、雨水過多、溫度太高等,都會造成自然的裂果,因此,傳言講的這兩種方式無法直接判斷鳳梨有無使用生長調節劑。

官青杉表示,在符合特定條件之下,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等生長調節劑是栽培過程可以合法噴灑使用的,某些種類的生長調節劑可以讓細胞增加、肥大,因此可增加果重、讓果實長得比較大。不過,並不能因為果實及果梗較大,就直接判定有使用生長調節劑。

官青杉說明,早年鳳梨罐頭外銷加工時期,曾有在原料果上使用生長激素藥劑的情形,當時使用的原因為可增加果實周徑與提高水分含量,但缺點為果實品質較差、不耐貯藏,且鳳梨會變得比較不甜。不過,由於現今鳳梨多為鮮食,品種高糖度低酸度,農民不需要再噴生長調節劑,以免鳳梨甜度下降。

(二)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生物藥劑組研究員袁秋英表示,網傳影片說法不足採信。

袁秋英解釋,生長調節劑種類很多,例如萘乙酸鈉的確會促進果實肥大、增加果重,但另一種益收生長素可促進開花、催熟,用在鳳梨上並不會讓果心變大,表皮也不會破裂,因此網傳說法不能用來判斷有無使用生長調節劑。

綜合以上,品種、季節等因素都會影響鳳梨果心的大小,且只要水分劇烈變化、氣溫高,也都會造成自然的裂果,因此網傳影片的說法並不能用來判斷鳳梨有無使用生長調節劑。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7/13版】

一、專家表示,品種、季節等因素都會影響鳳梨果心的大小,且只要水分劇烈變化、氣溫高,也都會造成自然的裂果。也就是說,鳳梨心大小、果皮裂不能用來判斷鳳梨有無使用生長調節劑。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二、專家指出,植物體內會產生各種生長激素,參與植物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等所有生長過程,但在符合特定條件下也可以用人工方式額外加強,也就是使用生長調節劑。在合法與合理使用下,植物生長調節劑並不會產生藥害問題。

補充資料

植物生長激素、生長調節劑什麼

(一)官青杉表示,植物生長激素、植物荷爾蒙是植物本身就會產生的,與動物荷爾蒙完全不相關;植物生長期間有許多不同的植物荷爾蒙在作用,並參與整個發育過程,例如乙烯在植物體內可自行合成產生,作用是讓果實後熟,但也可以用人工方式外加,稱為生長調節劑。

官青杉表示,植物生長調節劑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一般來說微量使用即可,因為這些成分在植物體內原本就存在,農民只是用人工方式額外加強而已。

(二)袁秋英表示,植物體內本來就會有天然的生長激素,舉凡細胞分裂、發芽、葉片生長、開花、果實成熟等各個生長階段,都要靠不同的荷爾蒙作用。植物與動物生長激素,兩者結構完全不同。

袁秋英表示,生長調節劑可分為多類,每種都有特定的使用對象與情況,不可以隨便亂用,就連同一種蔬果的不同品種間都存在差異。生長調節劑使用微量就能達到調節效果,只要是合法登記使用就不會產生藥害問題。

綜合以上,植物體內會產生各種生長激素,參與植物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等所有生長過程,但在符合特定條件下也可以用人工方式額外加強,也就是使用生長調節劑。專家表示,只要合法登記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並不會產生藥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