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食物冰太久,胰臟癌致癌關鍵竟是冰箱」?

事實查核報告#3082

網傳「食物冰太久,胰臟癌致癌關鍵竟是冰箱」?

發布日期/2024年6月21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6/21版】

近期國內一談話節目及部分新聞媒體報導稱「食物冰太久、食物發霉不丟、使用材質不明鍋具煮食」等3行為是胰臟癌致病原因,是真的嗎?

一、醫師表示,目前胰臟癌的致病原因不明,傳言提及的3個飲食習慣,確實對健康不好,但並非造成胰臟癌的原因,傳言說法錯誤。

醫師也說明,胰臟癌風險因子包括高血糖、慢性胰臟炎、抽菸、飲酒等。「風險因子」指的是有關聯但未確認因果關係,「致癌」則是已有明確的因果關係,兩者意義不同,不能混為一談。

二、營養師表示,傳言及媒體報導都把重點放在「食物在冰箱冰太久」,但此舉主要是導致食物中毒,或花生久放產生黃麴毒素致肝癌等,並不會導致胰臟癌;另外,使用材質不明的鍋具煮食,風險是可能會重金屬中毒,也跟胰臟癌無關。

網傳提到的3個不良飲食習慣的確可能造成健康風險,但並非節目及報導所稱,找到胰臟癌的致病原因,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國內媒體有談話節目邀一毒理學博士宣傳其新書,該專家提到「食物冰太久」、「食物發霉不丟掉」、「使用材質不明的鍋具」等3種不良飲食習慣容易致癌。該談話節目在畫面壓上「『癌王』胰臟癌原因找到了!毒理博士揭3地雷」等標題。

節目播出後,多家新聞媒體跟進報導並引述節目內容,稱「毒理博士揭冰箱致癌關鍵 慟認『媽媽的癌症是省出來的』」、「毒理博士母『癌王復發病逝』 他揭3大NG行為:和冰箱有關」、「最慟的一課!毒理博士母『癌王復發病逝』  致癌關鍵竟是冰箱」等,均直指冰箱是胰臟癌致癌關鍵。

許多民眾也在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用戶分享上述媒體報導內容。

圖1-3: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傳言稱「3大壞習慣,胰臟癌原因找到了」,是真的嗎?

(一)研究胰臟癌的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沈延盛表示,目前胰臟癌的原因仍不明,傳言提及的3個不良飲食習慣,確實對健康不好,但並非造成胰臟癌的原因,傳言說法錯誤。

沈延盛表示,目前醫學研究尚未找到確切導致胰臟癌的基因變異,也沒有真正明確的環境因子,以生物統計來說,抽菸、飲酒、嚼檳榔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僅為一般人的2倍,其實風險並未特別高,至於高血糖和胰島細胞減少也只能說有關聯,未確認兩者為因果關係。

沈延盛舉例說,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李文華院士的研究團隊在2019年發表研究,發現高糖可能會讓胰臟細胞變異甚至癌化,但這只能顯示高糖是胰臟癌的風險因子之一,並非直接致癌。

「風險因子」指的是有關聯但未確認因果關係,「致癌」則是已有明確的因果關係,兩者意義不同。沈延盛表示,傳言將兩者混為一談,並把風險因子直接等同於會導致胰臟癌,這是錯誤的解讀。

(二)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目前已知酒精、高血糖、慢性胰臟炎等是胰臟癌的風險因子,但胰臟癌確切成因仍不明,傳言提到的3種不良飲食習慣均無法直接與胰臟癌連結。

黃淑惠表示,傳言及媒體報導都把重點放在「食物在冰箱冰太久」,但此舉主要是增加食物中毒風險,或花生久放產生黃麴毒素致肝癌等,並不會導致胰臟癌。另外,使用材質不明的鍋具煮食,風險是可能會重金屬中毒,也跟胰臟癌無關。

(三)查核中心檢視台灣癌症基金會官網資訊,可知造成胰臟癌的確切原因至今不明。在胰臟癌風險因子中,也並未列出食物冰太久、吃到發霉食物或使用材質不明鍋具等。

此外,根據台灣癌症防治網官網刊登、由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士弘及內科部教授廖偉智撰寫的文章也提到,以最常見的胰管腺癌來說,目前成因仍不明,風險因子則包含年老、胰臟癌家族病史(1.7~1.8倍)、抽菸(1.5~2.2倍)、糖尿病(1.4~2.2倍)、慢性胰臟炎(2.7~5.1倍)等,BRCA1/2等某些基因變異也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

(記者:曾慧雯;責任編輯:陳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