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葡萄長很密都是有用膨大劑?誤導判斷說法影片!專家詳解

網傳「健康殺手之 葡萄中的科技狠活」影片,片中提到長得很鬆散、很不均勻的葡萄是自然生長的葡萄,而長得很緊湊的葡萄則是用膨大劑、很多藥泡好幾道。專家表示,福芬素已上市超過 40 年,用於不同作物有增大果實、促進著果等不同效果,毒性低、用量省,且濫用並無好處、反而造成果實大而不熟、不甜,作為合法農藥的福芬素只要正確使用並無問題。


葡萄長得很密是用膨大劑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大顆粒葡萄用膨大劑會致癌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膨大劑毒性低 用在葡萄有增大果實效果

MyGoPen 致電諮詢曾任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主任,目前為該系名譽教授的曾德賜,他表示傳言影片中所稱的膨大劑,應該是指在臺灣被稱為「福芬素」(forchlorfenuron)的成份,瑞士的農藥、人用學名藥大廠 Sandoz 最早投入研發,後來由東京大學藥學部的首藤教授等發明,日本 Kyowa 協和發酵工業株式會社成功開發、並於1980年推出,可見這種農藥其實已經上市超過 40年,且從研發到上市的過程歷經不同國家、多個大廠參與,該成分最早由未成熟玉米的種子胚乳中分離出來,而福芬素則是化學合成的產品。

曾德賜表示,福芬素屬苯脲類、是一種毒性很低的成份,在八大類的植物生長調節激素中屬於非系統性的「細胞分裂素」(Cytokinins,簡稱 CK),過半致死量(LD50)為每公斤體重 2787(雄性大鼠)及 1568 毫克(雌性大鼠),福芬素能被莖部、葉部、子葉與發芽種子等吸收,促進發芽、延緩老化,常用的作物包括:

(1)增大果實:奇異果、鮮食葡萄、水蜜桃
(2)促進著果:洋香瓜、南瓜、胡瓜
(3)促進分枝:蘋果
(4)提升產量:馬鈴薯、水稻、小麥

曾德賜指出,福芬素在臺灣最早是於1994年開始引進,施用濃度從 1 到 1000ppm(百萬分之一)不等,視作物種類而定,例如稀釋 500 倍於洋香瓜開花前1日或當日,均勻噴施於雌花子房,就能促進洋香瓜著果;稀釋 200 倍於葡萄滿花(full bloom)後的 15 到 20 日浸漬果房,則可以促進果實肥大,但在採收前 10 天必須需停止施藥,施藥後如果遇上雨水淋洗也會降低藥效;福芬素若對眼睛具有刺激性,濃度太高也會有殺草劑性質。


中國西瓜爆裂事件影響 多種水果有相關傳言

曾德賜表示,中國曾於 2011 年 5 月發生西瓜未熟先裂事件,被懷疑與膨大劑的施用有關,新華社相關報導還登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網頁,由專家出面解釋膨大劑的安全性及裂瓜應為多種因素綜合引起,但當年事件引起很大關注,中國還是陸續傳出各種膨大劑的傳言。MyGoPen 查詢網路資料,發現新華網就曾在 2018 年報導「膨大剂会危害人体健康?这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文中提及草莓、葡萄、獼猴桃(奇異果)、西瓜,可見中國後來仍有膨大劑相關的傳言。

曾德賜指出,從上述例子就能充分說明濫用膨大劑並沒有好處,空有大果實但其實根本沒有熟是沒有用的,沒有品質可言的水果是沒有市場的。傳言影片說結實密集的葡萄是使用膨大劑、但長得稀疏的就是自然生長,曾德賜斥為「胡說八道」,葡萄果實的密集與否與品種、溫度、照顧方式 、季節都有關係,福芬素雖然確實在瓜類有促進「著果」的功能,但傳言卻說成「葡萄用膨大劑、用了很多藥、泡好幾道」是錯誤延伸、誇大亂講

曾德賜強調,傳言所說「膨大劑是一級致癌物」是錯誤說法,福芬素是合法農藥,且因為使用時點的關係,所以也沒有農殘的問題,只要正確使用並無問題;且葡萄、香瓜都算是高經濟價值的水果,以在臺灣用溫室養香瓜為例,一次收成都是幾百萬元的規模,果農不會拿這個來開玩笑,而且農藥使用其實非常專業,例如葡萄一次開花一整批,但番茄是連續性的一批又一批地生長,番茄就會有植物體累積效應的問題,番茄是用八大類植物生長調節劑當中、生長素類(Auxins)其中的吲哚乙酸(IAA),若沒有使用正確番茄會長的畸形怪狀、歪七扭八,除了使用濃度要抓好,環境溫度、不同廠牌藥劑配方的差異變化等也都需要注意,絕對不是傳言影片簡單幾句話就能隨便講的,這也是為何國內正在推動成立「植物醫師」制度的重要性。


結論

葡萄所使用的膨大劑為「細胞分裂素」,因疑似曾在中國發生西瓜未熟先裂事件而引起廣泛注意,膨大劑在臺灣稱為福芬素、為合法農藥,專家表示,福芬素 LD50 為每公斤體重 1568 毫克以上,可見毒性很低;且濫用福芬素並無好處,會造成像中國西瓜那樣空有大顆果實、卻無甜度賣相的產品。


資料來源:

農業部 防檢署 許可證查詢系統 - 福芬素

諮詢專家: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名譽教授 - 曾德賜

延伸閱讀:

【錯誤】無籽西瓜、葡萄有害健康誘發癌症?誤導培育技術說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