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麻油治百病?網傳各種外用、外傷功效?當心傷口感染風險!醫師詳解

網傳「麻油用法」,提到對三十幾種病症有效,包括各種外傷傷口、跌打損傷,感冒、子宮、失眠、漱口殺菌等等。但專家表示,麻油並非抗生素無法殺菌,麻油本身並非無菌製造、塗抹傷口反而增加感染機會;而塗患部治跌打損傷、抹下腹部溫熱子宮、傷風感冒時擦身體能排毒,這些外用用途都只是增加氣血循環、不能誇大說成治病。


麻油治百病的訊息

原始謠傳版本:

台灣製的白芝麻油很好 。用來油拔或按摩也可以 。 (麻油用法,更新補充版)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推廣麻油的好處,我的兩個孩子,沒吃過藥打過針,完全就是用麻油將他們帶大的,麻油是我們家的萬用藥,身邊的朋友學生用了都直說真的很有效。大家一直在問我我該如何使用麻油,我決定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 麻油有很強的消炎消腫的效果,在中醫裡,麻油去瘀,瘀就是氣血不通,氣血不通就是能量堵塞了,麻油能夠將能量疏通。 煮飯用的麻油即可,黑白芝麻油都可以。白芝麻油在古時候古人拿來淨化排毒。我自己是用白芝麻油。 不用花大錢買有機,可以直接跟工廠拿,可以問問老一輩或鄰居附近哪裡有工廠在提煉麻油。只要是純麻油即可。 以下的用法是外用,塗薄薄的一層即可。不要洗掉或擦掉。 刀傷、燙傷、刮傷 撞傷、跌傷、瘀青黑青 流血、扭傷、肌肉痛 蚊蟲咬傷、防蚊 皮膚癢、皮膚發炎私處不適、尿布疹、皮膚長疹子、皮膚乾燥、中暑、風疹、去斑。 我們壓抑的情緒形成一股能量卡在我們的體內,造成身體不適,如疼痛,痠痛,悶痛等等,可以在不舒服的地方擦麻油,麻油會將卡住的能量鬆開並釋放出來。 早晚喝一小口麻油,打通體內的氣血,還可補氣。 睡前胸口擦麻油,喝二小匙麻油可以幫助睡眠。異位性皮膚炎或是濕疹: 當體內毒素情緒毒素沒有出口時,就會透過皮膚排出。麻油無法止癢,但是能夠加速排毒。 拉油漱口:空腹,含一小匙麻油在嘴裡漱口十五到二十分鐘,吐掉。預防口腔問題,所有藏在口腔內的細菌與病菌會隨著油拉掉。 燙傷時,不要沖冷水,冷水會將熱氣往內壓,熱氣無法出來,就會出現水泡。麻油能夠迅速將熱氣排出,直接擦麻油,每15分鐘擦一次,很快就消腫,不會起水泡,不留痕跡。 麻油是天然的乳液。 發燒,流感,病毒感染或感冒可以全身擦麻油加速排毒。 小孩或大人受到驚嚇可以全身擦麻油將負能量排出,穩定能量場。 小孩或大人情緒不穩,可以在脊椎上擦麻油,用手沿著脊椎往下刷下來。 子宮寒冷,婦女病可以每天擦在下腹上。 大人可以每天將麻油擦在手掌和腳掌上,將負能量排出,也可排毒。 胸悶,難過,心神不寧將麻油擦在胸口上,穩定心。 負面情緒,憤怒累積在身體裡,擦整個背部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傳言說「黑白芝麻油都可以、我自己是用白芝麻油」,但傳言後面卻都使用「麻油」一詞,根據一般民眾口語習慣,「麻油」又稱為「黑麻油」、「胡麻油」,若是用白芝麻則稱為「白芝麻油」或是「純香油」,但也有香油是使用黑芝麻油加植物油作成的調和油,但少有人將「白芝麻油」簡稱為「麻油」,由於傳言對麻油用於外用、內服以及各種疾病或症狀等各種說法混雜交錯,提到的相關病症高達三十幾種,以下查核內容用下列方式區分、以利敘述。


(1)傷口感染

傳言提到的外傷功效包括:

1. 刀傷、燙傷、刮傷、撞傷、跌傷、流血、蚊蟲咬傷、防蚊、皮膚癢、皮膚發炎、私處不適、尿布疹、皮膚長疹子、皮膚乾燥、中暑、風疹、去斑。

2. 異位性皮膚炎或是濕疹: 當體內毒素情緒毒素沒有出口時,就會透過皮膚排出。麻油無法止癢,但是能夠加速排毒。

3. 燙傷時,不要沖冷水,麻油能夠迅速將熱氣排出,直接擦麻油,每 15 分鐘擦一次,很快就消腫,不會起水泡,不留痕跡。

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傳言提到有關麻油外用的部分,最嚴重的錯誤應是燒燙傷的處理,基本上「沖脱泡蓋送」是絕對優先的處理方式,燙傷時最重要的就是散熱,但傳言卻說先不要沖水、把麻油敷上去,這是非常不正確的作法,麻油本身的特性就是比較黏稠,有點像是油膏類的屬性,既不會散熱還會把熱悶在皮膚裡,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柳朋馳指出,麻油提煉的過程並不是無菌的,把麻油敷在燒燙傷的皮膚上,還會增加後續感染的風險,同樣的道理,異味性皮膚炎可能也有傷口,同樣增加患部的感染風險,而異味性皮膚炎是過敏、免疫的問題,除非傳言能提出科學實證麻油能抑制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發作,否則傳言誤導病患以為這樣做有效,會害病患延誤病情或越弄越糟。

柳朋馳指出,傳言的說法應是利用麻油的滋潤性來保養皮膚,但其實滋潤皮膚最無害的就是凡士林,既不用擔心添加物、香料等問題,而且滋潤度夠強、還很便宜,即使是異位性皮膚炎都能用,但若是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則要搭配藥物介入才會有效, 而藥物就是用來抑制免疫、避免過敏發作,這是麻油無法做到的藥性。


(2)外用活血化瘀

傳言提到的外用塗抹功效包括:

1. 如疼痛,痠痛,悶痛等等,早晚喝一小口麻油,打通體內的氣血,還可補氣。

2. 瘀青黑青,在中醫裡,麻油去瘀,瘀就是氣血不通,氣血不通就是能量堵塞了,麻油能夠將能量疏通。扭傷、肌肉痛。

3. 子宮寒冷,婦女病可以每天擦在下腹上。 大人可以每天將麻油擦在手掌和腳掌上,將負能量排出。

4. 麻油是天然的乳液。發燒,流感,病毒感染或感冒可以全身擦麻油加速排毒。

傳言提到麻油對瘀青、扭傷、肌肉痛的說法,比較像是國術館跌打損傷拳頭師的「藥洗」、藥油的用法,但是不管是微血管破裂的瘀青、關節軟組織的扭傷,或是肌肉在運動後所產生代謝物質導致肌肉痠痛,這些症狀造成的原因都不同,傳言說法統統以麻油促進血液循環一概而論並不適當

傳言提到「子宮寒冷可以將麻油擦在下腹、排出負能量」的說法,柳朋馳先以較常見的「吃」麻油為例,而麻油雖然中醫的屬性分類為「性味甘平」,但一般人多有麻油燥熱的既定印象,那是因為麻油在烹飪的過程中,常會添加了米酒、薑等食材,吃完會有全身發熱、發汗,或是溫暖、正能量的效果,但這種效果主要並不是來自麻油本身,導致民眾容易誤解麻油可以能量疏通、氣血循環,再加上古代人的飲食來源並不像現代人多,吃個麻油煎蛋感覺比吃一顆水煮蛋更補、更有能量感,但其實就是麻油比水煮或清蒸提供更多熱量且黏稠感讓人有滋補的錯覺而已。

傳言說的「用擦的」吸收率比吃進肚子裡更低, 透過皮膚吸收的路徑在醫學上稱為「經皮吸收」,主要是作用在局部組織,並不可能會大量吸收,且皮下脂肪一大堆、還有各種器官,根本無法到達目標器官,無法指定就是要到子宮去,而不是旁邊的大腸,或是在子宮前面、更表淺的膀胱,傳言的說法並不具有「專一性」。而如果是把麻油當按摩油使用,搭配針灸穴道、按摩的手力確實有可能產生溫熱的感覺,但頂多就是油被搓熱、身體表面的局部血液循環提升而已,講成溫熱子宮、甚至坊間流行的「暖宮」一詞,都屬誇大。


(3)其他功效

傳言提到的其他功效包括:

1. 小孩或大人情緒不穩,可以在脊椎上擦麻油,用手沿著脊椎往下刷下來。睡前胸口擦麻油,喝二小匙麻油可以幫助睡眠。

2. 含一小匙麻油在嘴裡漱口十五到二十分鐘,吐掉。預防口腔問題,所有藏在口腔內的細菌與病菌會隨著油拉掉。


市售芝麻產品已萃取 麻油有效劑量不足

此外,柳朋馳也表示,芝麻本身有維生素 E 等脂溶性維生素能安定神經,民眾常在電視廣告上看到芝麻明、芝麻素等幫助睡眠的市售保健食品,這些產品都是利用生物科技從芝麻中萃取相關的有效成份,且添加 GABA(γ-Aminobutyric acid,γ-胺基丁酸)等其他輔助睡眠的成份,其劑量及效果根本不是吃芝麻能吃夠的,正常飲食也不可能喝到那麼多麻油。

傳言還提到「含麻油漱口、可去掉口腔病菌」,柳朋馳強調,用油漱口基本上沒有殺菌效果,而且噁心的不得了,即使漱口吐掉但口腔還是沾滿了油,反而可能因此增加反胃噁心感;而麻油也有油耗味,塗在情緒不穩小孩的身上,療效既無實證反而可能因為不好的氣味讓小孩更加不適。


麻油調味即可 高熱量酌量使用

柳朋馳強調,古代人喜歡麻油、覺得是滋補聖品,但現代醫學、營養學的角度則把麻油當作是油品分類的一種,凡是油品都是高熱量、每克熱量都高達 8 到 9 大卡,麻油雖然含有一些很好的維生素、抗氧化物等有益成份,但不至於到每天吃一點點就能達到全身各種病症足以很明顯改善的效果,柳朋馳指出,根據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油脂類每天 3 茶匙(約 17 毫升、15 克) 到 7 茶匙(約 39 毫升、35 克)、堅果種籽類 1 份,在總量控制、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麻油的合理角色可以當作是調味劑,例如煮麻油雞時,專業的建議是雞腿本身已有雞油,麻油作為起鍋前加一點點的調味效果而已,柳朋馳以月子餐為例,現代的月子餐已大量減少麻油的使用量、甚至有些月子餐一個月吃下來一滴麻油都沒有,提醒民眾麻油和其他油品都是高熱量,切勿因為天冷而在烹調時以為滋補而過量使用。

根據國健署的建議,「一般植物油,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芥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胡麻油等,都屬於不飽和脂肪含量(85% 以上)較高的油,適合作為家庭低溫方式之烹調用油」,而「牛脂、豬油因飽和脂肪含量(34% 以上)較高,熔點高、氧化安定性佳,較適合作為高溫油炸油使用」,但「由於飽和脂肪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民眾應盡量減少油炸食物的攝取,也就是說,不論油炸食物是採用哪一種油,基本上對健康都是不好的」,而「反式不飽和脂肪,比飽和脂肪更不健康」。

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則顯示,「黑芝麻油」每百克的熱量為 881 大卡,維生素 E 總量為 176 毫克,油酸則為 3 萬 9606 毫克,亞麻油酸為 4 萬 2385 毫克,同樣也是芝麻、但是是白芝麻提煉的「白芝麻油」則為 884 大卡、61 毫克,油酸、亞麻油酸則與黑芝麻油相近,比較一般民眾常用的「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欖油」、「奶油」、「豬油」,黑芝麻油的維他命 E 含量較高,但就像國健署上述的建議,各種油類有其不同營養及使用特性。


資料來源:食藥署 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結論

芝麻油如果用作外用、外傷使用,並沒有殺菌、避免感染的效果,反而還因為本身並非無菌製造、還可能增加感染風險。傳言說麻油通氣血治跌打損傷、溫熱子宮等,應該只是透過按摩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屬誇大的說法。

不管是黑芝麻做的「麻油」,或是白芝麻做的「香油」,和其他油品一樣都是每克 9 大卡的高熱量食物,不能因為麻油富含維他命 E、較有黏稠感而誤以為是滋補聖品而過度攝取。

芝麻雖有安定神經的成分,但是市售相關產品都是經過萃取技術提高劑量,正常飲食的情況下吃芝麻、喝麻油,都無法獲取相同的有效劑量。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好油」「壞油」分清楚 切莫傷健康!
主婦聯盟 - 食用油怎麼選?常見油品介紹與推薦!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

延伸閱讀:

【易誤解】祖傳趕走螞蟻蟑螂蚊子的秘方?蒜頭麻油九層塔?偏方缺乏科學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