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點滴及抽血不能打在左手臂?引起心肌梗塞?誤導說法!專家詳解

網傳「點滴及抽血不能打在左手臂」的內容,指稱「35 歲的男性心肌梗塞是因為點滴打左臂」,「心臟在左邊,偏涼的液體從左胳膊進入,引起心肌痙攣、猝死」。專家表示,點滴流速非常緩慢、一分鐘幾毫升而已,而休克病患大量投給輸液時甚至會兩手同時打點滴,因此沒有哪一隻手比較好的問題,平常都打左手是因為國人通常是右手為慣用手,所以打左手比較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而已。


點滴及抽血不能打在左手臂?

原始謠傳版本:

昨天見到一位朋友,她說她的丈夫35歲,突然沒了。平時身體很好。我說一定是心梗,她說是。我說,他輸液一定是左胳膊。
她先說不是,馬上找照片一看就是左胳膊,她特別驚訝。
你怎麽知道?我簡單告訴他道理。她說以後一定記住,太重要了!
這些道理至今未引起重視。心臟在左側,偏涼的液體從左胳膊進入,一旦引起心肌痙攣,如果處於擴張狀態,電擊有可能使心臟重新跳動;如果處於閉合狀態,人的生命即在危機之中。
這種情況在一些知名人士中也有發生。有的僅僅一個感冒輸液,即導致猝死。但是,不屬於醫療事故。因為沒有法規明確:輸液不許在左胳膊上實施。
劃重點:輸液、抽血在右胳膊上實施比較安全。人氣與天地陽氣從左向右旋轉。一旦液體偏涼,循環至左側心臟區域時,已經緩和。
以上忠告很重要,中醫能夠理解,但還沒有受到足夠重視。
轉發為了防止悲劇繼續發生!


主要流傳這張圖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有些藥物在施打的過程中,的確要考慮藥物的流速、反應的半衰期時間等等,但即使如此,打左手跟打右手基本上是差異不大的,只有像是一些心律不整的急救藥物,在施打的時候會打左手、自動推藥,而且打完之後甚至刻意要把左手舉高,增加流速的時間讓藥物能夠快速地回流心臟、刺激心跳,儘快發生作用。

但是謠言中說的不是打針、而是點滴,柳朋馳表示,點滴的流速非常慢,控制的流速都是 1 分鐘幾毫升而已,像這樣不會很快的流速,謠言說「偏涼的液體從左臂進去、引發心機痙攣」是不太會的,點滴通常非常慢,除非是休克的病人,醫學上稱為「輸液的挑戰」,故意要給病人大量快速的水分補充,用輸液帶動、讓體循環衝上來,這時候也不會因為左手或右手而有太大差異,為了要搶救、為了盡快建立靜脈輸液的通道,就會左邊、右邊同時有人嘗試著去打,看誰先打上、就用誰的那一條,又或者兩邊都同時打上、就兩邊同時都留著,因為對病人來說多留一條就是多一個機會,可以快速地給藥,增加給藥的速率和效果。

柳朋馳指出,不管是打針還是打點滴,其實不是左手或右手的問題,而是「非慣用手」,下針的地方可能有皮下出血或是肌肉痠痛等等不適症狀,所以要留著慣用手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沒有一定要打左手或右手,只是選擇非慣用的手

此外,也因為是非慣用手,所以比較缺乏鍛鍊而使血管會比較細,慣用手血管會比較大條,所以通常在優先考慮非慣用手的情況下,如果非慣用手的血管太細、狀況不好比較難打,那就可能考慮還是會犧牲一下在慣用手打,可見打哪一隻手並非絕對、也沒有醫療上的必要,而是生活功能上的綜合考量而已。

柳朋馳指出,例外情況是特殊族群才有選邊打的問題,例如乳癌或者是淋巴切除的病人,單側「禁治療」所以只好打另外一隻手,或是單邊的血管已經打過、血管破了,這些情況別無選擇才會一定要在某一側手臂施打

柳朋馳也補充說明打針不挑邊的其他案例,2021 年 7 月有一位醫學院退休的免疫學教授聲稱mRNA的新冠疫苗打右臂比打左臂好,因為離心肌較遠、比較不會心肌炎,但被指揮中心及醫界糾正澄清 mRNA 是肌肉注射,與左手右手無關。此外,衛福部為了推動長者施打肺炎鏈球菌與流感疫苗,只要醫師評估就可以同步施打、兩手肌肉注射各打一針,也就是俗稱的「左流右肺」,可見下針在左手、右手,打靜脈還是肌肉注射,真的沒有選邊的問題

針對謠言所稱,「人氣從左向右旋轉」、比較像是意指人體的體循環是從心臟的左心室打出來,然後經過全身血管回到右心房,但柳朋馳強調,人體在循環的時候沒有所謂的左到右的問題

從左心室的大動脈出來、是同步往全身的小動脈血管送、再到小靜脈,回到大靜脈、右心房,都是全身的血管網絡同步處理,雖然若以脊椎為中線的話,主動脈其實有一點點偏左邊,而下腔靜脈有點偏右邊,但沒有說主動脈打出來的時候因為比較主動脈自己比較偏左、左邊先有血再往右邊送,正確的情況是全身動脈都同步。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 - 柳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