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娛樂小說界的王貞治 東山彰良專訪之一

東山彰良是旅居日本的台灣人,5歲那年,跟隨父親搬去福岡,一住就是40幾年。他在日本泡沫經濟的背景下讀完大學、就業,卻因不適應體制,辭去大企業的正職,逃入學術界,過著四處打工養家的日子,到最後焦頭爛額,連博士學位也被迫放棄。

為人夫父肩負重任,即便是最低潮的節骨眼,他也不敢再逃,直至一次偶然機會下寫起了小說,自此遁入更加遼闊的虛構世界。他擅寫犯罪推理小說,在一樁又一樁的巧妙布局中,翻轉現實的困蹇與狼狽。

49歲的東山彰良,這輩子只幹過一年朝九晚五的白領族。因為太喜歡旅行,不惜辭去航空公司地勤的工作,他說:「我好害怕被體制綁住,一想到將來再也沒機會長途旅行,只能替公司賣命,心底就非常絕望。」在文壇出道前,他四處打工養家,不能去旅行的日子,便窩在家寫小說,拿筆尖代替腳尖環遊世界。

東山彰良目前除了寫小說,也在大學兼課教漢語,週末晚上還去主持廣播節目,談論音樂、閱讀與電影。
東山彰良目前除了寫小說,也在大學兼課教漢語,週末晚上還去主持廣播節目,談論音樂、閱讀與電影。

作品超群 生活簡約

2015年,東山彰良以台灣戒嚴時期為背景的自傳小說《流》,榮獲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直木賞」,罕見的是,全體評審在首輪投票一致通過。北方謙三譽為「40年來找不到瑕疵的作品」。宮部美幸讚揚為超群傑作,東野圭吾推崇他是「娛樂小說界的王貞治」。他更是繼邱永漢、陳舜臣之後,第3位獲獎的台灣人。

2015年,東山彰良以長篇自傳小說《流》榮獲直木賞,深受宮部美幸、東野圭吾等評審的大力肯定。(翻攝網路)
2015年,東山彰良以長篇自傳小說《流》榮獲直木賞,深受宮部美幸、東野圭吾等評審的大力肯定。(翻攝網路)

頒獎完在記者會上,他被媒體要求跟純文學最高榮譽「芥川賞」得主又吉直樹合影,人家是一襲黑色排釦西裝,他老兄是輕便的牛仔褲加T恤。我們跟東山彰良約在福岡市區採訪,他側背帆布包,剛從大學教完課趕過來,照舊是隨興的T恤、窄版牛仔褲和球鞋。他的不羈除了表現在穿著,平日生活也保持簡約,數十年來不帶手機,只用電子信箱和室內電話。

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在台北市廣州街出生成長,至今仍持有台灣護照。之所以取筆名「東山彰良」,是分別紀念祖父、雙親從山東一路遷徙至彰化就業的足跡。

在他血緣裡,一直埋藏著漂泊離散的潛意識。最早是國共內戰,祖父從山東打游擊撤守到台灣,然而游擊隊非正規軍,戰功不被國民黨認可,無法落腳眷村,只好在市井經營布匹生意。接著是父親王孝廉在他5歲時,攜家帶眷去日本攻讀博士與求職。

初抵異鄉,他便意識到自己與眾不同,同學笑他是台灣人,短暫回台又被同胞說是日本人。成名後面對鏡頭,他總被問及身分認同,這次也不例外,他的回答熟極而流:「我就只是台灣出生、日本長大的一個人,若要把身分固定在一個國家,會很不舒服。我後來去中國吉林大學讀博士班,校方報紙來採訪我,文章刊出來的標題竟然是:『香蕉人的悲哀』,就是把皮剝了裡面已經西化,結尾還呼籲我回到祖國懷抱,但我沒有說過那些話啊,覺得莫名其妙。」

大學階段的東山彰良,非常不喜歡念書,經常跑去東南亞當背包客。(東山彰良提供)
大學階段的東山彰良,非常不喜歡念書,經常跑去東南亞當背包客。(東山彰良提供)

採訪過程,他一下子說中文一下子說日文,中文沒有明顯日本腔,反倒接近台灣腔,一有不熟詞彙,便馬上徵詢身旁口譯。「5歲前我跟外公外婆住,台灣對我來說比較有家的感覺,住在日本好像別人的家,我始終跟父親不親近,很少話講。」在大學教書的父親交遊廣闊,時常帶人回家喝酒到半夜,惹得東山彰良一不高興就在房間搥牆示威,「他當然很生氣,但不曾當面罵過我,都是叫母親來勸。」父子關係緊繃如蟬翼,誰也不敢先戳破。

東山彰良小檔案

本名王震緒,1968年生於台北市,1973年隨父親遷居日本福岡,1977年回台就讀南門國小,1年後返回福岡定居,迄今仍持有台灣護照。日本西南學院大學經濟學碩士,中國吉林大學經濟學博士班肄業。

2002年以推理小說《逃亡作法》出道,曾獲中央公論文藝賞、書店大賞、大藪春彥賞等,2015年以自傳小說《流》榮獲「直木賞」,另外,亦曾撰寫《火影忍者》系列小說及電影改編劇本。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一鏡到底】一生都在逃 東山彰良專訪之二
【一鏡到底】尋根與破冰 東山彰良專訪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