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琴鍵上的大象 俄羅斯鋼琴家 丹尼爾‧特里福諾夫

拉赫曼尼諾夫《第3號鋼琴協奏曲》被譽為「世上最艱難的演奏曲」,連拉赫曼尼諾夫也說這部作品太耗心力和體力,「我把這部作品寫得跟大象一樣。」

但沒有任何一個鋼琴家可以拒絕這個鋼琴曲中的聖母峰,28歲的丹尼爾‧特里福諾夫20歲開始演奏拉赫曼尼諾夫,演奏這部作品需要靈活的肩膀與發達的肌肉,鋼琴家閉上眼睛,跳入游泳池,在2米深的蔚藍之中,想像著鋼琴就在面前的泳池,揮動著手臂,他克服浮力,也克服了拉赫曼尼諾夫,水底下的鋼琴家馴服了大象,成為當代最受矚目的古典鋼琴演奏家當之無愧。

網路上搜尋丹尼爾‧特里福諾夫(Daniil Trifonov)與《莫扎特第23號A大調鋼琴協奏曲》,會跑出如下影片:一名男孩坐鋼琴前,頭髮蓬亂,臉頰略顯嬰兒肥,看上去宅宅的、矬矬的。男孩彈琴駝著背,身體搖搖晃晃,前俯後仰,某些時刻,因為擺動過於激烈,下巴簡直要頂到琴鍵了。可是手指在琴鍵上飛快游移,周遭氣流瞬間被他改變,琴聲悠揚宛若天籟,他的額頭和鼻尖都是汗,但臉上掛著笑,真心享受演奏。樂章在一長串纖細脆弱的音調中結束,敘事者內心千百種柔情打轉,戛然而止,欲語還休,莫扎特樂譜中那些幽轉的短句,在宅男手中變成了一聲聲的嘆息。

丹尼爾‧特里福諾夫小檔案

  • 出生:1991年,生於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

  • 重要經歷:2011年獲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和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冠軍、2018年以李斯特專輯《超越—李斯特鋼琴作品演奏集》獲葛萊美最佳器樂演奏獎

音樂世家 迅速竄紅

影片是以色列魯賓斯坦鋼琴大賽實況錄影,上傳日期是2011年6月15日,過了這一天,丹尼爾‧特里福諾夫的命運將徹底改變。

特里福諾夫20歲獲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冠軍。(東方IC)
特里福諾夫20歲獲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冠軍。(東方IC)

他1991年出生於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父母皆為音樂家,5歲學琴,10歲歲登台彈奏協奏曲,少年時代讀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院,18歲赴美克利夫蘭,拜師鋼琴名家謝爾蓋.巴巴揚。2010年,他在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初試啼聲,獲第3名,隔年,先後在魯賓斯坦鋼琴大賽和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獲金牌。

頂著鋼琴大賽冠軍頭銜,擠進職業演奏家的行列,這樣的人不少,但像特里福諾夫這樣,迅速成為古典音樂界巨星,卻是鳳毛麟角。他是各大頂尖樂團樂季的常客、每年進行大規模世界巡演,古典鋼琴家出專輯就是出專輯,但他不同,去年獲葛萊美最佳器樂演奏獎之後,他發片還要拍MV,規格比照流行歌手。魯賓斯坦鋼琴大賽後的第2,134天,他跟著義大利聖西西里亞管弦樂團來台演出。昔日的阿宅如今是古典樂界的鋼琴金童,他站在我們面前,黑色西裝外套、寶藍色線衫、金框眼鏡,閃光燈在他身上此起彼落地閃爍著。

特里福諾夫顏值亦被粉絲討論,是少數發專輯會拍MV的古典鋼琴家。(翻攝丹尼爾‧特里福諾夫官網)
特里福諾夫顏值亦被粉絲討論,是少數發專輯會拍MV的古典鋼琴家。(翻攝丹尼爾‧特里福諾夫官網)

他被古典樂權威雜誌《音樂美國》選為2019年度藝術家,琴藝被拿來和年輕的李希特和霍洛維茲相提並論,大前輩阿格麗希讚美他:「他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精湛技巧,他的指尖有柔情和魔鬼二面,我還未聽過這樣的音樂。」記者會上,主持人在他身上加諸一頂又一頂的冠冕,但他低著頭,盯著地板瞧,手指不自覺地敲打節拍,彷彿這一切都與他無關似的。

不畏病痛 堅持演奏

專訪本來排定在記者結束後,一小時的時間內訪問加拍照,但經紀人說,特里福諾夫先生今天還沒練琴,訪問說取消便取消了。對他而言,彈琴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特里福諾夫的專注在樂壇上極其出名:有一次,他在葛濟夫指揮倫敦愛樂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上,中途停電了,他坐在台上,毫不猶豫地在黑暗中繼續演奏;有一次,他上完瑜伽課被台階絆倒了,摔出輕微腦震盪,但仍堅持上台;還有另外一次,他手腕受傷,但打著繃帶就在倫敦完成獨奏會⋯⋯

特里福諾夫2年前與慕尼黑愛樂樂團合作拉赫曼尼諾夫《第2號鋼琴協奏曲》,神情投入。(東方IC)
特里福諾夫2年前與慕尼黑愛樂樂團合作拉赫曼尼諾夫《第2號鋼琴協奏曲》,神情投入。(東方IC)

訪問推遲到他練琴結束,在回到飯店之後,吃晚餐前進行,採訪時間約莫是一曲《莫扎特第23號A大調鋼琴協奏曲》的長度。因為這次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以下簡稱《拉三》),第一個問題即是第一次演奏《拉三》的心情?「我接觸拉赫曼尼諾夫其實非常的晚,大概20歲左右吧,彈《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那已經是到美國的時候,第一次聽到《拉三》應該是12、13歲的時候,看了一部電影《鋼琴師》(Shine)。 這首曲子不但技巧上很難,而且相當複雜,但卻是拉赫曼尼諾夫真實內心的表達,曲子充滿自我懷疑、痛苦,心理跨度很大,要將不同的情緒合而為一,演奏《拉三》是非常艱鉅的任務,演完之後,會讓音樂家感到非常虛脫,但我相信沒有人可以拒絕拉赫曼尼諾夫。」

水中彈奏 練延展性

是了,當然是《鋼琴師》了。這部1996年出品的電影,描述澳洲鋼琴家大衛‧赫夫考(David Helfgott)和父親之間的衝突,赫夫考在比賽中演奏父親從小就想讓他演奏的《拉三》,結果精神崩潰。該作品以其濃烈的情感表達和艱深的演奏技術聞名於世,常被認為是「最難演奏的鋼琴協奏曲」,連作曲家本人拉赫曼尼諾夫也說這部作品太耗心力和體力,「我把這部作品寫得跟大象一樣。」據說拉赫曼尼諾夫在首演之後,也因為太過疲累,而拒絕了觀眾的安可。

訪談過程中,特里福諾夫不時地揮動手勢,彷彿演奏般,來應對問題。
訪談過程中,特里福諾夫不時地揮動手勢,彷彿演奏般,來應對問題。

但沒有任何一個鋼琴家可以拒絕這個鋼琴曲中的聖母峰:「當我來到美國,我試著分析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發現詮釋這部作品需要靈活的肩膀與整個上半身的肌肉。然後我開始在游泳池中練習彈奏拉赫曼尼諾夫。」

以為自己聽錯了,但鋼琴家確實是這樣說的:「沉入水中,想像著鋼琴就在面前游泳池中,每一個抓水、划水,練習身體延展性,也可以掌握音符之間的距離,了解到從這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需要多少力量。說這首曲子是寫給大象,這樣說法太不優雅了,但它確實很耗費體力。」

特里福諾夫去年11月與義大利聖西西里管弦樂團來台演出,座無虛席。
特里福諾夫去年11月與義大利聖西西里管弦樂團來台演出,座無虛席。

鋼琴家閉上眼睛,沉入2米深的蔚藍之中,在寂靜空間為找出正確的聲音,他補充說他從俄羅斯戲劇導演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作品中得到啟示,他的表演「方法」專注於「體驗」給定角色,而不僅僅是「展現」他。

山中健行 愛騎單車

「我有聽他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一鋼琴奏鳴曲》,」他的老師巴巴揚在一次的訪問如此說道:「我發誓一位俄羅斯貴族就在我眼前,他非常了解拉赫曼尼諾夫以及俄羅斯文化。有一些學生,你在五年後聽到他們的演奏,會覺得有點丟臉。但丹尼爾不是,你會知道就算明日你不復存在,他熱情、自律和自我批判,會使他成為一個偉大藝術家。」

28歲的特里福諾夫(中)在記者會現場與工作人員核對流程,露出孩子一樣的神情。
28歲的特里福諾夫(中)在記者會現場與工作人員核對流程,露出孩子一樣的神情。

訪談過程中,鋼琴家偶爾會優雅地揮動手勢,來應對問題,彷彿演奏。當彈琴內化成身體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手指是否總是不自覺地敲擊著?他沉吟片刻,然後說:「作夢的時候會吧。」

鋼琴家持續演奏,從夢的裡面彈到夢的外面,職業鋼琴家的日子維持著這樣的節奏,周而復始地重複著。問鋼琴家不彈琴時,會做什麼呢?「游泳、健行,我喜歡在山中健行,像是大象一樣的健行。」他呵呵地笑了二聲:「還有騎單車,之前與紐約愛樂合作,演奏前會在街上騎一回車,想著曲子結構鋪排的事。」不彈琴的時候,還是想著曲子的結構,難道沒想過不是鋼琴家以外的人生嗎?「教鋼琴或者變成作曲家吧。」

公園拍照 暫離鋼琴

鋼琴家呼吸著音樂,活在音樂裡,似乎沒有別的人生,但是當我們最後要求他在飯店的鋼琴旁邊合影拍照,他又拒絕了:「可以不要嗎?我的生活一直在跟鋼琴合照⋯⋯」下班時間,我們穿梭在車流中,衝到飯店對街公園拍照,他坐在花園抿嘴笑著,證明自己離開鋼琴還是可以很帥氣,但沒有鋼琴的人生也僅僅是這樣短暫的片刻。昨天抵達台灣,今天記者會,明天演出,後天離開,前往下一個城市演奏,鋼琴家的人生就是從這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從這個音樂廳到那個音樂廳。

特里福諾夫笑稱終年在世界各地巡演,自己難得有不跟鋼琴合影的照片。
特里福諾夫笑稱終年在世界各地巡演,自己難得有不跟鋼琴合影的照片。

這一夜,鋼琴家坐下來演奏,當特里福諾夫按下第一個琴鍵,整個音樂廳的氣氛再度被他改變。快速32分音符、顫音、大手和弦、雙三度音、雙六度音、雙手齊跳、雙手反向跳躍、雙手反向大八度。鋼琴家下手全是超高技巧,但他臉上仍掛著優雅的笑容,攀登古典音樂的聖母峰,對他而言宛若山丘散步,像是大象一樣的健行。

鋼琴家持續演奏,情緒是高貴的,而非傷懷,飛快地彈奏,但並非機械性的快速,而是有明確方向,在快速中推動著音樂前進,把我們帶上古典音樂的第一高峰,看著沿路的花草,也看著山川壯麗風光。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丹尼爾‧特里福諾夫專訪一】不論停電或腦震盪 他仍堅持上台演奏
【丹尼爾‧特里福諾夫專訪二】為征服宛如大象的艱難樂曲 他沉入泳池中練習
【丹尼爾‧特里福諾夫專訪三】除音樂之外沒有別的人生 厭煩與鋼琴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