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總統府與江湖 張榮豐

張榮豐離開政界後,回歸學術界和民間,現任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提供企業策略諮詢服務。他長年研讀統計、數學,會議室牆上掛著三角函數、算式構成的「數學時鐘」,他隨手就是一份賽局理論PPT,講演著數學模型與推導公式。
張榮豐離開政界後,回歸學術界和民間,現任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提供企業策略諮詢服務。他長年研讀統計、數學,會議室牆上掛著三角函數、算式構成的「數學時鐘」,他隨手就是一份賽局理論PPT,講演著數學模型與推導公式。

曾任兩岸密使、「兩國論」起草人之一、研擬「十八套劇本」因應台海危機的張榮豐,擁有超過10年兩岸談判、田野調查經驗,是李登輝執政班底裡的隱形人。他三十多歲受李登輝拔擢,陳水扁國安團隊亦曾重用他,卻於扁政府時期離開國安會,回歸民間。

學者幼時的志願其實是當畫家,不曾想過成為總統人馬。他半生低調行事,卻也自認白目。他的前老闆李登輝於今年離世,如今他又回到兒時成長的山村,過著半隱居生活。張榮豐近日接受本刊專訪,透露在李登輝執政12年間,他共寫下15本日記,本刊取得隻字片語,隨著他的口述,將記憶重新開箱。

1988年1月,李登輝接任總統,是年9月,張榮豐第一次見到李登輝。彼時李登輝招募的幕僚團開始運作,張榮豐被聘為大陸小組成員,三十多名團員多是李登輝熟識的學者,33歲的張榮豐年紀最輕,被唱到名時,李登輝一愣。

張榮豐(右)和老闆的合照極少。圖為2000年,李登輝(左)於卸任前夕,和張榮豐在辦公室合影。(翻攝自張榮豐臉書)
張榮豐(右)和老闆的合照極少。圖為2000年,李登輝(左)於卸任前夕,和張榮豐在辦公室合影。(翻攝自張榮豐臉書)

張榮豐小檔案

  • 出生:1954年

  • 現職: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

  • 學歷:政大統計系、政大經濟研究所碩士、政大東亞所博士、台大EMBA

  • 經歷: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總統府幕僚團成員;國安會諮委、副祕書長;中華經濟研究院一所所長、副院長

政治啟蒙 源自於叔公被槍斃

「介紹到我時,總統好像很驚訝,那個表情就是,好像弄錯了。」張榮豐至今記得李登輝的滿臉問號,「郭岱君(前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趕緊跟總統解釋,如果要研究中共政治,就是張榮恭;若研究中共經濟,就是張榮豐…總統可能覺得有點尷尬,也許他原來要找的不是我…後來經過解釋,他點點頭。」

這天張榮豐身穿輕便運動服,領我們回到他的桃園老家。小山村民風純樸,青年人口嚴重外流,如今他回到成長的地方,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這天張榮豐身穿輕便運動服,領我們回到他的桃園老家。小山村民風純樸,青年人口嚴重外流,如今他回到成長的地方,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說不定,老天爺真的弄錯了。近日共機頻繁擾台,侵門踏戶有時,「第四次台海危機」山雨欲來;遙想90年代,少時的他沒想過會進入政壇、沒想過進入李登輝的國安團隊,更沒料到在1996年台海危機時,會由他來起草「十八套劇本」因應措施、負責情報分析與建議方案。

張榮豐在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的辦公室接受訪談,他的白髮隨意漫在頭頂,眉間有二道極深的鑿痕,思考時常無意識地轉筆。他是資料控,桌邊擺著一台電腦、一落紙本,他從中抽出一份彩色列印的文件,是一份經掃描後列印的遺書。他的手指撫過黃紙上的深漬,來回搓著一處灰印,「這就很清楚…這是眼淚的淚痕。」

張榮豐對政治的啟蒙,是一宗年代久遠的死刑。

他出生於1954年,叔公張仕賢在他出生前遭槍決。當張榮豐終於見到叔公的面貌,已比叔公多活了2倍人生。「他被槍斃是1951年9月18日…他28歲就過世了,沒有結婚。」他指指張仕賢的遺照,拍攝地點是刑場。與此同時,他見到叔公的判決書,「用紅筆寫著槍斃,蔣介石批的。」

  1. 張仕賢遭槍斃前留下遺書,上面仍留有淚痕。遺書內以日本語法寫成「葬式一切不要」,意即交代不需舉辦葬禮。(張榮豐提供)
    張仕賢遭槍斃前留下遺書,上面仍留有淚痕。遺書內以日本語法寫成「葬式一切不要」,意即交代不需舉辦葬禮。(張榮豐提供)
  2. 張榮豐的叔公張仕賢遭到槍斃,臨死前留下遺物清單。(張榮豐提供)
    張榮豐的叔公張仕賢遭到槍斃,臨死前留下遺物清單。(張榮豐提供)

超過半世紀,張家長輩不願談論叔公,張榮豐只記得父母常說國民黨軍隊如何暴虐,例如早年父母常帶體弱的哥哥搭公路局巴士到處求醫,一回,巴士行駛時超越一輛軍車,立刻被截停,軍人上車,對著司機沒來由的一頓揍。「每當他們提到這件事,就會提到我叔公被槍斃。」話題通常也在這裡停住。

考東亞所 想搞懂共產黨是啥

張榮豐生長於桃園龜山的小山村張厝,村民世代務農。山裡的學校沒升學壓力, 同窗們畢業後就去當學徒,張榮豐是少數繼續升學的人。高中時期,他拒絕加入國民黨,導師因此給他寫了封文情並茂的信:「你們未來都是國家菁英,應該加入國民黨才能奉獻給國家。」他不理,回家卻也不敢告訴家人。

學術與政治,原不在人生藍圖中。幼時張榮豐擅畫圖,「高中時,老師出了一個白目的題目,要全班畫蔣總統,很多同學畫得跟猴子一樣。」他筆下肖像卻神似黑板上方的那幀老蔣,老師見了他草草畫就的「作品集」,鼓勵他報考師大美術系,他心生嚮往,卻遭家中長輩反對。一來沒錢補習,二來父母認為畫畫沒前途,張榮豐便依各校傳統排名填志願表,誤打誤撞進入政大統計系。

張榮豐自幼有繪畫天賦,退伍前正值蔣經國、謝東閔就職。他回憶,當時被政戰官「硬拗」畫壁報。圖為他與蔣經國、謝東閔人物肖像作品合照。(翻攝自張榮豐臉書)
張榮豐自幼有繪畫天賦,退伍前正值蔣經國、謝東閔就職。他回憶,當時被政戰官「硬拗」畫壁報。圖為他與蔣經國、謝東閔人物肖像作品合照。(翻攝自張榮豐臉書)

大學畢業後,張榮豐又念了經濟研究所,進入中華經濟研究院工作,是第一批進入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台灣學者。1988年,年輕學者張榮豐和同事準備了好幾個研究題目:「農村改革以後,釋放很多剩餘勞動力,他們怎麼利用這些勞動力來做加工出口?台商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溫州最早出現私營經濟,(中國)大部分都是計畫經濟,我們想去看:計畫經濟之下的私營經濟是什麼樣子?」研究還沒做完,部分同事就身心崩潰,完全無法適應工作環境。洗手間沒有門,當時有團員因此吵著要回台灣,有同事無奈勸道:「那你上廁所時就買一份《人民日報》,把自己的臉遮起來。」

彼時沒有經濟學者能預料,中國經濟即將翻天覆地,有朝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那時還是非常落後。」他回憶,回程飛機在香港啟德機場降落那一刻,全機的人拍手慶賀。

張榮豐在統計系、經研所受到縝密的邏輯訓練,一路研讀數學讀到彈性疲乏;又因任職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研究大陸經濟,必須對中共有所了解,彼時台灣剛解嚴,許多中共政經相關資料仍被管制,他便決心報考政大東亞所博士班。

報考東亞所的另一個原因,仍是叔公。「我對我叔公的心路歷程很好奇,為什麼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會去參加中國共產黨?共產黨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就想,這背後一定有原因,不是我們看到課本上講的那樣。」叔公的死,一直是他心裡的問號。他後來輾轉得知,叔公在日治時代曾在海南島當警察,回台就遇上國民黨接收,彼時高度通貨膨脹,治安敗壞。與此同時,中共派人來台發展組織,叔公與友人祕密參與「台灣省省工委」龜山支部,約30人被抓,其中5人遭槍決。

千萬別說 你在幫李總統做事

1988年,張榮豐成為李登輝的總統府幕僚團成員,彼時最尷尬的,恐怕是老家的父母。那幾年,父母忌提兒子在台北的工作。他談起小山村居民們對國民黨的拒斥與厭惡,「(爸媽)那時搞不清楚李總統到底是什麼角色?只知道他是國民黨,媽媽就覺得兒子是替國民黨做事,要我回到村子千萬不要提到自己在幫李總統做事。」

剛入府時,張榮豐與老闆互動不多,見面總是生疏。李登輝開始注意到這名年輕學者,起源於張榮豐自香港買回一份轉口貿易資料,以及他田野調查後手繪的一份走私地圖。

張榮豐重視田野調查,圖為三十多年前,他前往福建平潭進行調查後,手繪的兩岸走私示意圖與田調筆記。(張榮豐提供)
張榮豐重視田野調查,圖為三十多年前,他前往福建平潭進行調查後,手繪的兩岸走私示意圖與田調筆記。(張榮豐提供)

採訪這天,他拿出三十多年前的那份手繪地圖影本,紙上簡潔勾出中國南方的蜿蜒海岸,台灣海峽以西自福建、廈門到東山島,以東有蘇澳、新竹、台南和高雄,中間是平潭島。平潭,兩岸走私的中心;他比對從香港買回的海關統計資料,談當時的調查方法:「這一份是香港的海關統計,這裡有編號,就是所謂的SITC(國際貿易標準分類)…然後根據產品(分類),可以看到我們(台灣)每年賣給他們(中國)產品結構上的不同。然後你大概可以推測,(中國)農村的人到城市打工,需要很多消費品,這些消費品很可能從台灣買,但台灣(在帳面上)沒賣給他們,所以就是小額貿易,就是所謂的走私。」

當年他實際田野調查,發現兩岸走私槍械毒品,「最有名的就是黑星手槍(中共在1954年後開始生產的軍用手槍)。」他意外發現,當年最紅的走私品是「鴿子牌雨衣」,在中國被視為台灣名牌,「我聽都沒聽過,太搞笑。」李登輝讀了報告,對年輕學者有了印象,「他(李登輝)學農業經濟,很重視農村調查,所以他就會約我去談話。」

我非Yes man 自認白目頂撞老闆

張榮豐曾說90年代的總統府仍留有封建遺緒,他聽不慣詰屈聱牙的繁縟官腔,在總統府見到某些人,「那些人一輩子學的都是為官之道,穿朝服、講官話、寫說帖、對上逢迎拍馬,對下耍官威,對同僚用心機。」乾脆繞道閃人,連招呼都省了。朝臣穿西裝,內臣穿夾克;前者是政務官,後者是沒有臉孔的幕僚。其實李登輝曾贈送他一些西裝面料,讓他去訂製西裝,然而他從未使用,總是夾克一披就進總統府。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小小的會議室中,有一大塊白板,張榮豐談起戰略,常不小心就把白板寫得密密麻麻。他為人謹慎,這天知道我們要拍攝,擦去較敏感的說明文字。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小小的會議室中,有一大塊白板,張榮豐談起戰略,常不小心就把白板寫得密密麻麻。他為人謹慎,這天知道我們要拍攝,擦去較敏感的說明文字。

年少的學人與老闆偶爾意見不同,有時直抒己見,還曾咄咄逼人,「我會問他(李登輝):『你當時不是說要做那件事嗎?』」老來回想,其時固然白目,「但我不是Yes man。」

張榮豐至今留有15本日記,撰寫期間橫跨整個90年代,那是他在李登輝身邊的學習和思考。「其實我們做這工作應該是不能留日記的。」執行任務時,事涉國家安全或密等較高的事件,都寫入作戰日記,留在國安會了;私人日記裡保留青年和長者的互動和對話,瑣碎的日常都是民主化的襤褸,日記裡大多是李登輝的非官式談話,能一窺強人的真性情。15本冊子裡,裝著青年幕僚的大志與挫敗,也記下領導人如何衡量各方利益、又如何在現實中妥協。例如以下這一則:

1996年6月10日 星期一

我向他(李登輝)提到黑金問題是民眾最為關切的議題,這件事一定要督促內閣很快的做出成績。Lee反問我:「什麼是(黑)金的問題?有什麼界線?」我承認金權介入不是有一個非常clear out(明確)的界線在那兒,但是像工程招標、制度的改進,讓各財團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是起碼的標準。至於黑道進軍國會,這已是有目共睹,再不做是不行的。Lee說這方面要有個辦法限制黑道不要介入政治,我說可以借鑑日本的經驗,把黑道局限在某一範圍內活動。

我再度提到為什麼不走向大聯合政府的案子?當時總統不是有這樣的構想嗎?是不是政治生態調整的事不做了?Lee說這個有二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民進黨本身亂糟糟,沒有一個可以溝通、可以負責的對象,以致失去了時機。另外,最重要是國民黨內部的反彈比想像中嚴重,例如我(李登輝)用了一個A當國策顧問,結果(引起反彈)…Lee說反彈最厲害的是B。

又如這一則,可以從中一窺李登輝「和敵人打交道」的哲學:

1992年2月10日 星期一 天氣雨

傍晚6點在台北賓館,李總統請幕僚人員吃飯。席上由各組提出報告,李認為目前大陸政策不快不慢,而外交上則應尋求突破,他認為今天最可能突破的地方是菲律賓,應努力一下。席上,C特別提到應到南部瞭解民眾對憲改的感覺。在李總統的談話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他舉俄羅斯及波海三小國為例,因為同我們中斷了近40年,現在一下子要建立關係,竟然連不起來,原因是彼此人脈全缺,因而Lee鼓勵我們不妨多與大陸上非官方人士來往,並建立友情或人脈,以免將來有一天人脈全無。另外,他希望此一幕僚小組能夠成立一個祕書處以加強橫的聯繫,並要D寬列經費,但最後D卻無回應。

日記裡的「Lee」是他的前老闆;A、B、C、D,皆需隱去其名,當中不乏政壇長青樹。出刊前,張榮豐反覆向我們確認,人名千萬要馬賽克。

  1. 在李登輝任內,張榮豐寫下的15本日記,他近日把回憶開箱,慎選較不敏感的片段,翻拍後提供本刊,並叮嚀我們千萬要把人名馬賽克。(張榮豐提供)
    在李登輝任內,張榮豐寫下的15本日記,他近日把回憶開箱,慎選較不敏感的片段,翻拍後提供本刊,並叮嚀我們千萬要把人名馬賽克。(張榮豐提供)
  2. 在李登輝任內,張榮豐寫下的15本日記,他近日把回憶開箱,慎選較不敏感的片段,翻拍後提供本刊,並叮嚀我們千萬要把人名馬賽克。(張榮豐提供)
    在李登輝任內,張榮豐寫下的15本日記,他近日把回憶開箱,慎選較不敏感的片段,翻拍後提供本刊,並叮嚀我們千萬要把人名馬賽克。(張榮豐提供)

低調行事 巷口大叔竟是密使

2006年,張榮豐(右)出席「台海危機‧10年後」論壇,發表專題演說。(中央社)
2006年,張榮豐(右)出席「台海危機‧10年後」論壇,發表專題演說。(中央社)

2019年,前總統府資政曾永賢過世,張榮豐首度在臉書上證實,1992年初,曾永賢透過關係和共軍總政系統取得聯繫,同年8月底,他與曾永賢銜命抵達香港,經澳門過拱北關後進入珠海,再赴北京密會前中國國家主席、時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組長楊尚昆。無人知曉的這趟北京之行,開啟了兩岸長達8年的私下溝通管道,直到政黨輪替才正式中斷,其間經歷2次台海飛彈危機、研擬「十八套劇本」危機與應對情境、1999年「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等劍拔弩張的時刻,這條祕密管道多次派上用場,有效減少彼此誤判。對於朝野吵到近日的九二共識存廢議題,張榮豐只是淡淡地說,「我們當年沒有九二共識,還是能見到楊尚昆。」

直至去年底,張榮豐(左)才在個人臉書證實,1992年曾與總統府資政曾永賢(中)一同祕密赴中,在北京密會前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右)。(翻攝自張榮豐臉書)
直至去年底,張榮豐(左)才在個人臉書證實,1992年曾與總統府資政曾永賢(中)一同祕密赴中,在北京密會前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右)。(翻攝自張榮豐臉書)

中共元老周恩來曾說,情報工作「機密但不神祕」,張榮豐穿梭兩岸多年,每回進中國總是穿著很一般,「該保密的要保密,但不要把自己搞得很神祕,你搞越神祕,就變成別人的目標。你如果是一般大叔,沒人理你。」

那幾年,大叔張榮豐頻繁進出中國和其他國家,行蹤連妻子都不知。無心從政的人成了總統的人馬,他對家人始終有虧欠感,形容妻子過了好多年單親媽媽生活。直到近日,張榮豐才說了實話,表示當年曾赴以色列出任務,妻子抗議,「她說為什麼很多事我都沒跟她講?我說:『我告訴妳也沒用啊,妳除了擔心,還能幹嘛?』」

張榮豐(右)被李登輝、陳水扁(左)兩任總統重用;2003年,陳水扁頒發張榮豐「二等景星勳章」,表彰他的任內貢獻。(中央社)
張榮豐(右)被李登輝、陳水扁(左)兩任總統重用;2003年,陳水扁頒發張榮豐「二等景星勳章」,表彰他的任內貢獻。(中央社)

2000年,陳水扁就任總統,張榮豐接任國安會副祕書長,短短3年後,他辭官離開扁政府,外界浮想聯翩。一般認為,張榮豐的請辭,是李扁關係降溫指標之一。直到辭官,媒體刊出他的照片,鄰居才發現這個常晃到巷口買冰、愛與人抬槓的短褲大叔,竟是大隱隱於市的高手,便當店老闆看了電視,對他的妻子喊:「原來妳先生在總統府工作!」

台北政壇從來不缺文膽與幕僚,張榮豐離開政界後,回歸學術界和民間,現任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提供企業策略諮詢服務,將賽局理論應用於危機管理、談判與衝突、戰略規劃、兵棋推演。「我還是江湖兒女。」他說自己並非出身世家,無意仕途,誤闖政壇後,本該回民間。

回歸山村 放下所有社會座標

李登輝下葬後幾日,張榮豐領我們回到成長的小山村,耐心地解釋各種作物,國安背景令他習慣避著鏡頭,而今在熟悉的山裡拍照,他竟在意起頂上銀髮,嘟噥著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闊別台北江湖,張榮豐近日回到老家,家門口的陡坡旁是一片橘園,他自初中就在住家附近的橘園打工、幫人挑橘子,貼補家用。
闊別台北江湖,張榮豐近日回到老家,家門口的陡坡旁是一片橘園,他自初中就在住家附近的橘園打工、幫人挑橘子,貼補家用。

「但我不是名將啦。」他近日搬回老家,幾乎隱居,「所有的政壇恩恩怨怨都忘記了,你回到那個地方就滿平靜的。」他每天在山中步行健身,來回一趟山裡,像走了一趟超市,叔伯嬸姨會塞來一堆蔬果,「回到那邊,可放下所有社會座標。沒人care你當過什麼總統幕僚,鄉親不會跟你談這個,人家也沒興趣。」

「人家比較有興趣是,今年冬瓜如何,南瓜怎樣。」他往土墩上一蹲,指指坡上的芭蕉和溝裡的姑婆芋,腳下的台北政壇還在擾攘。


更多鏡週刊報導
【總統府與江湖番外篇】電話聊到一半男聲打斷「總統要找妳爸」 李登輝幕僚女兒被嚇哭
【總統府與江湖番外篇】江湖兒女曾是做工的人 化名「王曼妮」賺稿費
【總統府與江湖番外篇】談李登輝「空包彈事件」 張榮豐:中共謀略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