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對未來賴總統的幾點期許與提醒

賴清德以些微差距勝選總統,但面對人才招攬、年輕票流失以及國際關係等問題仍待解決。
賴清德以些微差距勝選總統,但面對人才招攬、年輕票流失以及國際關係等問題仍待解決。

2024年全球第一場民主選舉上週六在台灣落幕。賴清德以不到100萬票的差距擊敗了侯友宜與柯文哲,成為下一屆中華民國總統。

這個勝利贏得有點殘缺,民進黨在國會的席次從穩定過半掉到剩51席,連國會最大黨都不是。這就是台灣人民那種微妙的民主平衡感。

對於新總統,除了恭賀與期許之外,我們也必須提醒他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首先,便是他執政團隊的問題。平心而論,他這次的選戰可能是民進黨創黨以來打得最差的一場。好險最後有推出〈在路上〉的廣告,否則整場選舉毫無亮點可言。這跟賴清德的個性與用人有很大的關係。他必須體認一個事實,他自身的格局並不高,如果未來身邊都是一些唯唯諾諾之人,可以想見他的執政團隊一定很快就陣亡。如何招攬新的人才加入團隊,並且在他身邊安插一些敢說真話的人,成為他第一個嚴肅的課題。

其次,是他與年輕人之間的關係。如果民進黨有派人去選前之夜的凱道,他們就會理解,民進黨其實已經失去大多數年輕人的支持與信任。即使在民進黨眼中,柯文哲是如此不堪,不過,短時間之內,我們看不到這些凱道的柯粉重回民進黨懷抱的跡象。這些年輕人厭倦藍綠到了極點,以至於連柯文哲這樣的人都被視為偶像與希望。

如何說服年輕人再給民進黨機會,於是成為賴清德任內重要的課題。如果做不到,很有可能他只能當4年的總統。

第三,他的兩岸政策何去何從。蔡英文總統在8年內,兩岸的發言從來沒有出過差錯。即使壓力再怎麼大,她依然謹守分寸,並未讓國際社會將台灣視為麻煩製造者。賴清德做得到嗎?一個小小的總統電視辯論會便脫口而出說了「中華民國是災難」,未來如何在更大的壓力下守住尊嚴與底線,成為他最大的考驗。中國的威脅只會越來越大,不過,民進黨的選票卻越來越少。不難想像,中國一定會給台灣更大的壓力,透過民間、透過國會,甚至透過國際,這不是賴清德把「台獨」兩個字拿掉便能安然度過的。他準備好了嗎?

最後,這場選舉的意義並不是如賴清德在勝選演說中所講的,「在民主與威權之間,我們選擇站在民主陣營這一邊。」都已經選贏了,還要把在野黨打成威權那一邊,這種演說只是凸顯自己格局的低落。總統應該要團結所有人。賴清德贏了,不過,他還不像一個總統。他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學。新總統加油。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觀】我們都在民主的路上
【鏡觀】總結三黨的兩岸政策
【鏡觀】賴清德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