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論】從馬英九出訪看認同危機

馬英九訪中所展現的國族意識,在現今台灣社會已漸淡去。(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馬英九訪中所展現的國族意識,在現今台灣社會已漸淡去。(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馬英九訪問對岸,祭了黃花崗72烈士,拜了軒轅黃帝陵墓,彰顯馬氏所堅守不退國族信念。臨行前,行政院長陳建仁說,馬英九應該告訴習近平,台灣是獨立國家。馬英九反駁,說陳建仁所言是台獨話語,我們的國家是中華民國。

台灣是獨立國家,這想法已成台灣社會主流意識,莫說「天然獨」年輕世代,就算50多歲中年人,也多持此看法。但馬英九說得一點沒錯,他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台灣從來就不是國家,只是個地區。一個國家,兩種認同,此類個案遍地皆是,這危機實在無解。

政大改了校歌歌詞,抹除了「建設中華民國是吾黨的責任」,但身分證上還是「中華民國」;護照國籍頁還有「China」這字;國歌一起頭,還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民進黨搞了多年「去蔣化」,把蔣中正改成了蔣介石,國民黨也不再「尊蔣」,但全台灣道路、小學、國中、高中、大學、戰機、鎳幣頭像,「中正」2字卻是無所不在,處處都在。

於是,就出現了歷史斷層與國家意識分歧。3月29日青年節還在,但已經沒人再提黃花崗72烈士,只剩下房地產業的「329檔期」。10月10日雙十節國慶日,連民進黨政府都大張旗鼓慶祝,可是,這國慶日卻沒了歷史根源,因為,沒人再提這國慶日起源於辛亥革命武昌起義。

每個國家,無論極權還是民主,無論左派還是右翼,都有愛國故事,都拍愛國電影。前不久,美國那兒,才剛演完《空戰群英》(Masters of the air),歌頌二戰時陸軍航空隊一百大隊血戰史蹟。台灣這兒,以前中影拍過無數軍教片,鼓吹國民黨版愛國意識。對此,民進黨知名人物曾說,823炮戰是國民黨與共產黨的事,沒有紀念意義。於是,台灣就此斷了「鼓吹愛國意識」故事題材。

馬英九所鼓吹、所堅持、所身體力行的那套國族意識形態,隨著時間推移,已經逐漸淡出時代舞台,在目前台灣社會,已經慢慢失了土壤,缺了養分。在台灣,有幾個人還在乎什麼「炎黃子孫」?還記得黃帝名為公孫軒轅?說起軒轅,眾人可能只曉得,上星期花蓮大地震,塌了天王星大樓,那大樓位於花蓮市軒轅路。

然而,舊的雖已去,卻不見新的來。要認同,要愛國,就必須有歷史,有根源,有個牌位,才能凝聚全民團結共識。台灣歷史根源,包括西班牙、荷蘭、明代鄭成功、清王朝、大日本帝國、國民黨執政時期、民進黨執政時期。審視這段歷史淵源,舊牌位或者不能拜,或者不願拜,但又推不出新牌位。這認同危機實在要命,卻又無解。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論】金融兵推劇本隱然若現
【鏡論】愚人節的驚天爆賀禮
【鏡論】周處為何狂賺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