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論】電力三國演義之剪刀石頭布

經濟部長郭智輝的海外種電論,凸顯出核能廠走向退役後的缺電壓力亟待解決。
經濟部長郭智輝的海外種電論,凸顯出核能廠走向退役後的缺電壓力亟待解決。

上星期,產業電價又漲,從官府衙門到各行各業,不斷跑出荒謬驚嘆劇情,讓人看得目不暇給。譬如,本來醫院沒優待,電費漲足14%;而菸草批發零售業凍漲。後來醫院抗議,說救人的不打折,卻優待賣菸的。於是,經濟部改了戲碼,醫院凍漲,菸草批發零售業漲足14%。

又譬如,經濟部長郭智輝2度公開表示,要去日本、菲律賓種電,再用電纜送回台灣。之後,他又在立法院對上述發言道歉。諸如此類怪現狀,所在多有,看來看去,就讓人看出了端倪,發現這許多年來,電力這碼事壓根就是三國演義,三個關鍵因素彼此糾結混戰,一物剋一物。

這三個元素分別是核電、基層民眾、以及電價。核電便宜,每度發電成本,核電1.1元,天然氣3.4元,綠電5.2元。然而,民意卻剋核電,閹了核能電廠。民進黨拿反核當神主牌,不過,若無民意支持,這神主牌也顯不了靈,作不了法。反核民意高漲,能量遠大於擁核民意,於是,馬政府封了核能四廠,蔡政府與賴政府逐步廢了核四與原有三個核能廠。電力又貴又缺,7月底還停掉核能三廠一號發電機。

便宜核電逐漸凋零,只好拿天然氣、綠電填充補空,於是,電價節節攀高。電價上去,無論產業還是民生,都受不了,連聲哇哇叫。未來數年,資訊產業要設置十座數據中心,台電董事長說了,若申請用電量超過500萬瓦,又設在桃園以北,台電不供電。產業如此,民生亦然,電費一漲,百物皆漲,民意當然跟著叫。

就這樣,核電剋電價,電價剋民眾,民眾剋核電,如同剪刀石頭布,一物降一物。不過,這場電力大亂鬥,已經接近尾聲。現在,全台灣只剩下核三廠二號機運作,並且明年也要除役。就此,剪刀石頭布破局,就剩下電價死死咬住民眾,然後,上演各式拍案驚奇神劇。

神劇之一,就是高鐵、捷運等民生動脈交通工具,咬牙扛住電價攀升壓力,死不漲價。就說台北捷運,自呱呱墜地以來,28年間,從未漲過票價,頂多,就是取消悠遊卡8折優待。這,也算是世界奇蹟。不曉得,這奇蹟還能續航滑翔多久?

早在40多年前,蔣經國手下財經5人小組,就決定興建翡翠水庫與核能四廠。然而,國家財力有限,無法同時並舉。後來,決定先造翡翠水庫,再建核四廠。當時台灣社會氛圍平靜,若是當時決定先建核四,就能解決後來缺電、漲電價壓力。然而,那樣一來,後來時代轉變,環保、綠色家園思潮興起,翡翠水庫恐怕也造不成。水、電兩事,總得犧牲一樣,結果是保住了水,缺了電。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論】敗部復活賽折戟沉沙
【鏡論】台灣人究竟是不是中國人
【鏡論】練兵要先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