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半導體週期,“流水”的晶片公司

2019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遭遇了近二十年來最糟糕的一年,半導體收入下降12%至4120億美元。而2021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5559億美元,同比增長26.2%,創下歷史新高。眾所周知,半導體行業具有很強的週期性,巨大的繁榮之後是嚴重的蕭條,在過去的30年中,市場每3-5年就會出現一次低迷,平均每一次持續約12-15個月。當下,我們正進入一個偶發事件(疫情)、週期性和地緣政治效應引發的特殊半導體週期。那麼,目前的全球晶片銷售週期何時結束?在這一半導體週期下行業又將迎來哪些變化?

半導體行業難逃週期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半導體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支柱。過去四十多年,半導體行業的收入經歷了幾次大的變化:1978年VLSI項目實施下,使得日本研發出了DRAM;1980年PC時代大爆炸;2000年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乃至現在的地緣政治因素,這些都導致整個半導體經歷了不同的週期性變化(如圖1所示)。

圖1:全球半導體行業收入的週期性變化(圖源:Deutsche bank research)

半導體的供需擺錘來回搖擺,當半導體銷量達到巨大的繁榮之後,則迎來嚴重的蕭條,圖2是過去十年半導體銷量的同比變化情況。然而,半導體價格的週期性則不穩定,價格的下降要滯後於半導體數量下降(如圖3所示)。

圖2:2012-2022年半導體銷量的同比變化百分比(圖源:Forbes)

但也不包括一些突發的情況,例如2019年疫情爆發和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價格出現了異常情況,晶片價格的暴漲和暴跌不受控制。迄今為止,消費品、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週期性衰退最為明顯,在每年銷售的價值6000億美元的晶片中,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幾乎佔了一半。根據研究公司Future Horizons的資料,過去一年記憶體晶片的成本下降了五分之二。與儲存晶片相比,處理資料且商品化程度較低的邏輯晶片的價格下降了3%,GPU晶片暴跌的消息沸沸揚揚。

圖3:2012-2022年半導體價格的變化百分比(圖源:Forbes)

Future Horizons預測,半導體行業正走向自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以來最大的衰退,也是晶片製造歷史上最大的衰退之一。更糟糕的是,Future Horizons 的Malcolm Penn表示,在 2022年增長4%之後,2023年的市場將下降近四分之一,回到4500億美元。

半導體公司也受制於與供需規律相關的常規晶片週期的起伏。在整個半導體行業經歷週期性的過程中,處於產業鏈中的企業免不了要經歷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企業之間併購不斷、有的公司退出歷史舞台(最為著名的是日本儲存供應商爾必達的破產),半導體廠商的營收排名跌宕起伏(如下圖所示)。正所謂,“鐵打”的半導體週期,“流水”的晶片公司。

IC Insights統計的全球前十的半導體供應商(不含純代工廠)排名的情況

現在,整個半導體行業大約有1000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約為5000億美元。依據組成費城半導體指數的背後30家半導體企業,全球主要的半導體廠商主要包括應用材料、ASML、Brooks Automation、KLA、Lam Research、泰瑞達、輝達、英特爾、AMD、Marvell、德州儀器、ADI、博通、Skyworks、高通、Qorvo、Microchip、美光、安森美、恩智浦、Lattice、Silicon Labs、MPS、Power Integrations、IPG Photonics、Wolfspeed、II-VI、Entergris、台積電、Amkor。在經歷了去年半導體指數暴漲達到20年新高之後,今年費城半導體指數已大幅下跌。

在當下這個特殊的半導體週期中,有挑戰也有機遇。一方面,當下的形式可能會加劇企業破產的速度。近兩年來,我們已經見證了不少初創企業甚至是十多年的老企業破產,諾領科技破產倒閉、啟靈芯暫停營運、達爾美停產結業等等。據企查查統計顯示,今年1~8月期間,註冊名稱或品牌中包含“芯”這個字的實體中,有多達3470家辦理註銷登記,數量超越2021年的3420家以及2020年的1397家。資本密集型的半導體產業,不僅讓一些晶片企業難以在競爭激烈、融不到資、訂單不穩定、經營環境艱困的市場存活下來,同時也讓一部分新註冊的晶片企業打起退堂鼓。

但另一方面,週期性低迷也是企業獲得長期市場份額增長的最佳時機,或將會讓一批企業乘勢而起。在目前半導體供需結構性不平衡的新局面下,老牌半導體企業如何跨越週期,新興初創企業如何找到發力之地則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與過去的半導體週期一樣,創新性的研發和新的IC設計企業總是在市場低迷時期加速。

抵禦週期,晶片產業鏈上的公司“渡劫”

在經歷了2022年上半年強勁增長之後,近幾個月全球半導體銷售放緩,全球晶片業景氣下行,進入三季度,各家半導體廠商營收業績大部分都低於預期,這也正使得每家企業、每個終端市場都在面臨修正的處境。目前全球多家半導體廠商開始大砍今明兩年的資本支出,目前已修正的廠商有台積電、英特爾、SK海力士、美光、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南亞科、日月光、旺宏、力成等。“春江水暖”有廠的半導體企業先知,晶片企業削減資本支出是使供需恢復平衡的必要舉措。

儲存廠商如SK海力士、美光、鎧俠等均已要大砍資本支出或消減產量。例如SK海力士宣佈2023年資本支出大砍一半;美光表示要將明年的資本支出削減30%。但三星卻無意跟進,專家推測,三星可能甚至會增產NAND Flash,通過價格戰致勝。

專業晶圓代工廠商台積電日前兩度下修2022年資本支出至約360億美元,減少至少40億美元,台積電供應鏈透露,台積電的訂單從第三季度末開始轉弱,第四季與明年首季訂單持續下滑。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近日也下修今年資本支出至210億元,比原本計畫的230億元下修約一成,甚至明年也放緩晶圓5廠產能擴建的速度。

雖然半導體行業總是會出現週期性波動,但是一般來說,模擬晶片是比較能扛的。德州儀器、安森美等仍是費半指數中最抗跌的幾檔個股。與同行不同,德州儀器並沒有計畫減少資本支出或減緩新工廠的建設。在產業下行時,企業為了保障未來發展,更需要重視研發投入,德州儀器抵禦週期的做法,也將使得其他模擬晶片廠商更加難以追上其發展步伐。

晶圓代工廠和IDM廠商的擴產建廠的修正,對於半導體裝置供應商以及材料廠商來說,則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因此說,處於半導體產業鏈的所有類型的企業在半導體週期中都無法獨善其身。

晶片設計企業也面臨著週期性帶來的巨大影響。消費市場的疲軟,對於一眾依賴於消費電子晶片的晶片供應商來說,也帶來了挑戰。晶片廠商的應對之道就是押注新市場。例如,憑藉手機處理器大殺四方的高通正在向汽車領域進軍,AMD、英特爾和輝達正在爭奪需求強勁的雲端運算資料中心,英特爾還在涉足代工業務,希望在代工市場分得一杯羹。國內大部分模擬晶片企業也在向工業和汽車等高端市場應用奮進,筆者在《國產模擬晶片,走向深水區》一文中有所談及。

如上文所指,半導體週期將有利於新型技術的發展。晶圓廠產能利用率的下降,也給了一些新型晶片廠商發展的機會,像一些光晶片、第三代半導體等等。據穩懋總管理服務處總經理陳舜平表示,晶圓廠利用率的下滑給了許多微波通訊或光通訊晶片客戶絕佳的發展機會,他們都有更積極的研發投片活動,也有新客戶為了未來幾年打入新市場或新應用而與晶圓廠開啟新的合作關係。

寫在最後

任何週期性行業中的經典週期基本都是由終端使用者需求的變化驅動的,業界推測,當前的週期可能會非常長。不過,半導體行業的每一次重大低迷都隨著新技術的到來而結束,隨著如汽車、工業自動化、5G基礎設施、人工智慧和雲端運算等越來越多新的終端市場的出現,他們相比消費電子產品需要的晶片更多,需求和供應也更加多樣化。IC insights資料顯示,電子系統中的半導體含量在2021年達到33.2%的佔比,創下歷史新高。未來半導體將是一個更加穩定的業務,也是一個穩定增長的業務,渡過週期,將是柳暗花明。

文章參考

非凡的半導體週期,Deutsche bank research

什麼時候週期不是週期,Forbes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作者:杜芹DQ,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