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高架化嘉義市翻轉之路才剛要開始

鐵路高架化嘉義市翻轉之路才剛要開始

嘉義市鐵路立體化早從從民國80年起就開始倡議,經歷近30年波折,終於在今年三月獲中央同意,納入行政院前瞻計劃中,預定年底動工,用以縫合市區。嘉義市長涂市長滿心歡喜,強調,鐵路高架化不只帶入硬體建設,也要導入軟體思維和「智慧運輸」概念,把觀光、產業發展、市區居住環境一併改善。

對於市區鐵路立體化,以及市府檗劃的美好遠景,嘉義市民並非都能認同,各方看法也不一。有人認為此舉確實可以解決鐵路阻隔市區發展現狀。但也有人反對,認為鐵路高架化反而會衝擊舊城區原有能量和發展,嘉義市傳統風貌如何活化,令人質疑。

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已經確定要正式啟動,建城三百年的嘉義市地貌和景觀將從此翻轉。嘉義市民莫不關注未來發展和改變,一名蕭姓高中生在與蔡英文總統座談時,也針對此事提出個人看法,他以個人生活經驗認為阻礙市區交通順暢因素,反倒是阿里山森林鐵路影響比台鐵大,學生更建言政府或許可以將鐵路高架化近三百億元經費,用於道路交通改善和都市更新,或許效果更好。只是學生的理性想法,在意識形態和政績考量下,焦點早已模糊。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助理教授陳正哲認為,絕對不能忽視鐵路高架化,對舊市區的衝擊。

嘉義市面積僅六十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三十萬人,是台灣本島最小的縣市,但人均單位所享有的文化資產數目,以及單位面積內擁有文化資產百分比都位列全國前三名,長榮大學土地與環境發展研究中心副執行長周佳音表示,為避免鐵路高架化後舊市區沒落,必須要擬定更實質發展內容,透過容積和建蔽率,進行都市更新和舊市區再造,尤其是具特色老屋更要活化再利用。

本身是嘉義人的成大都市計劃學系教授陳彥仲對於嘉義未來的景觀改變也表達看法,他認為嘉義舊市區具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從事大規模硬體開發建設之際,如何保存嘉義市的文化之美,是最重要的課題。

走過三百年歷史,嘉義市城市發展將邁入全新的生命週期,交通動線的改變,市區發展能量的轉移,東西區的縫合,嘉義市能否在林業歷史文化的根基上,真正掌握雲嘉區域的門戶地位,絕對不是單一的鐵路高架化建設所能達成。要重塑嘉義市城市新風貌,這條路還很遠!

(中廣龐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