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在地表上的星星,全世界最美的星形要塞!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15世紀中葉,為了應付火藥時代的來臨,出現由多組三角稜堡構成的星形要塞。這種防禦工事利用眾多相互掩護的稜角,讓入侵者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反擊,此外因為城牆擁有多重角度,即便以大砲猛轟,也很讓開闢一處寬闊的缺口進攻,因此想要拿下城池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星形要塞最初發跡於義大利,最後盛行於整個歐洲,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與武器的精進,這些曾經完美無瑕的「烏托邦之城」,逐漸失去防守功能,如今反而成了極具美感的城市設計,特別是從空中俯瞰時,就像一顆點綴地表的美麗大星星~~

*義大利・帕爾馬諾瓦

帕爾馬諾瓦(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帕爾馬諾瓦(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為了紀念1571年時威尼斯共和國和西班牙帝國主導的神聖同盟艦隊,在愛奧尼亞海的勒班陀戰役(Battaglia di Lepanto)中,擊敗鄂圖曼帝國的海軍,1593年時威尼斯共和國總督決定,建立一個革命性的新型定居點——帕爾馬諾瓦(Palmanova)。

帕爾馬諾瓦(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帕爾馬諾瓦(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這座位於義大利東北部、鄰近斯洛維尼亞邊界的小鎮,採用了16世紀所有最新的軍事創舉,呈現九角星形的它,出自文森佐・斯卡莫齊(Vincenzo Scamozzi)的設計,堡壘圍繞著厚實的城牆,帕爾馬諾瓦雖為要塞城市,卻不只考量實際的軍事防衛作用,同時也反應出文藝復興時期晚期的藝術思維。

帕爾馬諾瓦(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EyeEm)
帕爾馬諾瓦(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EyeEm)

在當時,許多有關烏托邦的想法已然成熟,並且運用到城市規劃中,帕爾馬諾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座星形同心城市擁有三條彼此交錯於主要軍用輻射街道的九邊環線,同時強調幾何和諧,每條道路都經過仔細計算,甚至城市規劃中的每個部分,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

帕爾馬諾瓦(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帕爾馬諾瓦(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護城河包圍著可以相互保護的突出城牆,並且由三道大門捍衛。其中,最內圍的第一環周長約7公里,光打造這個中心城區就耗費了30年的時間。至於整體外圍防禦工事落成時,已經是1813年了,最後要塞共由9座半月堡(ravelin)、9座稜堡(bastion)、9座眼鏡堡(lunette)和19座瞭望砲台(cavalier)組成。

帕爾馬諾瓦(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帕爾馬諾瓦(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時至今日,帕爾馬諾瓦可說是文藝復興時期完美幾何城市的最佳範例,同時也是全世界規劃最完美的星形堡壘(當然也是並世界遺產)。然而有趣的是,當時想搬到這座新城的人少之又少,原因在於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鄂圖曼帝國的襲擊,因此1622年時威尼斯還被迫赦免罪犯,同時提供他們免費的土地和建材,只要他們願意在當地定居⋯⋯

*荷蘭・納爾登

納爾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納爾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洋溢著靜謐且悠閒的氛圍,位於北荷蘭省東南方的納爾登(Naarden),讓人很難和戰爭產生聯想,然而它是荷蘭星形要塞的典型代表,獨特的城市輪廓,二戰時成為盟軍轟炸德國後返回英國的集結點!

納爾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納爾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從空中俯瞰,這座六角星形城鎮擁有堅固的城牆與護城河,它們經過多次修復,至今依舊保存完好。然而說起這些防禦工事最早的歷史,要回溯到16世紀末,來自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King Philip II)的命令⋯⋯

納爾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EyeEm)
納爾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EyeEm)

陸地面積不到22平方公里的納爾登,曾經是一座以紡織工業著稱的要塞城鎮。1813年萊比錫戰役(Battle of Leipzig)後,因普魯士、俄羅斯等國組成的聯軍獲勝,荷蘭在被占領將近20年後終於迎來解放,不料法國指揮官不相信拿破崙已經失利,依舊對納爾登進行長達好幾個月的圍城,直到1814年5月才撤退!

納爾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納爾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如今昔日的隆隆炮聲已經遠離,納爾登也失去了早期的重要性,甚至在2016年時和默伊登(Muiden)與比瑟姆(Bussum)合併成霍伊瑟梅倫(Gooise Meren),不過它的堡壘在志願者的保護下,如今依舊以荷蘭堡壘博物館(The Dutch Fortress Museum)的姿態延續生命~~

納爾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納爾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這座博物館以構成六角星型的其中一座堡壘——Turfpoort堡壘為根據地,並且在四座炮台裡展出與防禦工事、駐軍生活、荷蘭水線(Dutch Water Line)和納爾登歷史相關的收藏。此外,每年4~10月,遊客可以搭乘從水上後門碼頭出發的博物館船,在護城河東側進行遊覽。

*丹麥・卡斯特雷特

卡斯特雷特(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卡斯特雷特(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擁有指揮官之家、兵營、監獄、彈藥庫、教堂、甚至風車等設施的卡斯特雷特(Kastellet),是北歐保存最完好的堡壘之一。這座位於哥本哈根的五角星形要塞,曾經和哥本哈根堡壘城牆環相連,如今只剩下克里斯蒂安港(Christianshavn)的部分保留下來⋯⋯

卡斯特雷特(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卡斯特雷特(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儘管目前主要當作公園和歷史遺跡使用,不過這片鄰近長堤(Langelinie)、位於知名小美人魚銅像後方的建築,依舊有部分區域當作軍事用地。駐守當地的丹麥士兵,讓人對它的歷史有著更鮮活的記憶~~

卡斯特雷特(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卡斯特雷特(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1626年時,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King Christian IV)下令在哥本哈根北部海岸,興建一處守衛港口的前哨站——聖安妮堡壘(St. Anne's Redoubt)。當時這位雄心壯志的國王,希望將它打造成成提供庇護的城堡,不過礙於財務問題,最終只能放棄。直到1640年代中葉,才由他的繼承者腓特烈三世(King Frederick III)完成計畫。

卡斯特雷特(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卡斯特雷特(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1658~1660年瑞典國王卡爾十世・古斯塔夫(Karl X Gustav)圍攻哥本哈根後,丹麥委託荷蘭工程師亨德里克・魯斯(Henrik Rüse),協助重建和擴張這座防禦工事。儘管新城堡被命名為腓特烈港要塞(Citadellet Frederikshavn),然而人們更習慣稱呼它為卡斯特雷特。而它,為日後1807年對抗英國的哥本哈根戰役(Battle of Copenhagen)提供後盾!

卡斯特雷特(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卡斯特雷特(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堡壘南北兩側分別矗立著一道荷蘭巴洛克風格的大門,護城河被稱為鐵匠線(Smedelinien)的外牆,分為內外兩個部分,昔日的五座堡壘如今成了美麗的綠地,堡內的指揮官之家直到2008年都還是丹麥國防部長的官邸⋯⋯令人眼睛一亮的還有出現在國王堡壘(Kongens Bastion)的磨坊風車,必要時能為要塞里的人提供麵粉和去殼穀物,確保基本的生存需求。

*日本・五稜郭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你一定聽過德川幕府,也知道江戶時代,但是蝦夷共和國呢?這個出現在幕府末年的政權,由新選組和部分舊江戶幕府勢力,在蝦夷地箱館、也就是今日的北海道函館市,建立於1868年12月15日。然而短命的它,只撐了6個多月,就在隔年的6月27日退出歷史舞台⋯⋯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1868年4月,在經過一連串與明治政府的談判後,德川宗家交出了大本營——江戶城。幕府海軍的八艘軍艦北上蝦夷地,占領箱館的五稜郭和松前城,當作對抗新政府的根據地。當時,剛落成不久的五稜郭(1866年落成),成為蝦夷共和國的主要堡壘。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在隨法國軍艦前往箱館港的副艦長儒勒・布呂奈(Jules Brunet)的指導下,箱館奉行所負責製造機械與彈藥的武田斐三郎,1855年時設計了五稜郭。外圍總長約1.8平方公里的護城河,環繞著五角星形堡壘和一座半月堡,並且利用興建護城河時挖掘出的泥土,在堡內興建了寬30公尺、高7.5公尺的土堡,捍衛著奉行所、兵糧庫、廄舍、地牢等建築設施。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深受西方文藝復興風格影響,這座在亞洲非常罕見的堡壘,成為亞洲稜堡的代表作。與傳統日本堡壘相比,五稜郭牆壁上的砲台數量更多,同時減少了大砲無法射擊的盲點。即使如此,卻依然無法阻止德川幕府的頹勢,為德川殘餘勢力劃下句點的戊辰戰爭,正是在此上演!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五稜郭(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事過境遷,揮別了沈重的歷史,五稜郭在1914年時以公園之姿對外開放。此外,1913年起,為紀念發行一萬號,函館每日新聞以10年的時間在五稜郭種植染井吉野櫻,現在每年都有1,600棵櫻花樹在春天綻放,讓它成為北海道最知名的賞櫻勝地~~

*俄羅斯・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Photo by Roman Pimenov\TAS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彼得保羅要塞(Photo by Roman Pimenov\TAS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和俄羅斯大部分城市不同,聖彼得堡的名字充滿異國風情,據說因為彼得大帝在歐洲遊覽時深受當地文化影響。因此當他1703年下令興建一座新城市時,選擇聖徒彼得為守護聖人,並且以此命名。而這座昔日的俄羅斯帝國首都,首先出現的建築,是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堡羅要塞(Peter and Paul Fortress)⋯⋯

彼得保羅要塞(Photo by Peter Kovalev\TAS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彼得保羅要塞(Photo by Peter Kovalev\TAS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為了爭奪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俄羅斯沙皇國和瑞典在1700年時展開了一場長達21年的大北方戰爭(Great Northern War)。因此,彼得大帝在距離海灣約5公里遠的入海口處、涅瓦河北岸一座名為兔子島(Hare Island)的地方,打造了防禦工事,以防止瑞典襲擊新首都,而它也成為日後聖彼得堡發展的基石。

彼得保羅要塞(Photo by Alexander Demianchuk\TAS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彼得保羅要塞(Photo by Alexander Demianchuk\TAS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然而這座六角星型要塞,從未實現過預想的軍事目的,反而成為一座關押高層或政治犯的監獄,提倡無政府共產主義的哲學家兼作家克魯特泡金(Peter Kropotkin),以及因《罪與罰》和《卡拉馬助夫兄弟》聞名至今的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還有針對俄羅斯帝國起義的十二月黨人等,都曾關押於此,也因此讓它有了「俄國的巴士底監獄」的別名。

彼得保羅要塞(Photo by Alexander Demianchuk\TAS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彼得保羅要塞(Photo by Alexander Demianchuk\TASS,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由多梅尼科・崔茲尼(Domenico Trezzini)設計,聖彼得堡羅要塞興建於1706~1740年間。以彼得保羅大教堂(Peter and Paul Cathedral)為核心,要塞內的建築全都圍繞著這座擁有123公尺高鐘塔的建築而建,它的地位有多重要,從彼得大帝到亞歷山大三世所有沙皇(彼得二世除外)都長眠於此,便不難得知。

彼得保羅要塞(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彼得保羅要塞(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iStockphoto)

要塞內的其他建築包括:仍在運行的聖彼得堡鑄幣廠、擁有惡名昭彰牢房的Trubetsloy堡壘,以及城市博物館⋯⋯有趣的是,原本為了抵禦瑞典的屏障,如今卻成為聖彼得堡最受歡迎的夏日戲水地點。堡壘城牆俯瞰的沙灘,每到夏天遊客蜂擁而至,特別是岸邊舉辦沙雕節時,這點彼得大帝怕是連做夢也意想不到吧!?

文字/Iris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