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是長子的兒子,還是年紀大的孫子?很多人搞不明白 原來區別這麼大

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古代貴族可以娶三妻四妾。(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古代貴族可以娶三妻四妾。(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大家看古裝劇常常聽到公子、公孫、王子、王孫、皇子、皇孫、還有長子、長孫,雖然實施憲政後,已經沒皇室了,但長孫是長子的兒子,還是年紀大的孫子?許多人仍搞不清楚,想釐清這個問題,就得從「封建」兩字說起。

「封建」即為封邦建國。是國君將土地分出去,讓諸侯協助自己統治,早在殷商時期就有分封的習慣,周代還有「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這個爵位是世襲的,沒有周天子的同意,改了也不被承認,只能算作「僭號」。

古代妻子的地位遠高於妾。(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古代妻子的地位遠高於妾。(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比如春秋時期楚國、吳國、越國的國君都自稱「王」,其實就屬於僭號,後來周天子沒了,天下遍地是王,王號也不值錢了,天下共主改稱叫「皇帝」。「皇子」是皇帝的兒子,「皇孫」是皇帝的孫子,這好理解。

那麼「公子」和「公孫」呢?是公爵的兒子和孫子嗎?不然!公子在先秦是指諸侯的兒子,因為春秋時期各國諸侯不論爵位高低,都喜歡稱「公」。秦代建立三公九卿制,公卿的兒子即為「公子」,也可以說是世家貴族的子弟,「公孫」則是公子的兒子。

後宮為了讓自己的小孩成為「嫡」,鬥得你死我活。(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後宮為了讓自己的小孩成為「嫡」,鬥得你死我活。(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各國君在擬定繼承人後,這個繼承人就是太子,其餘的兒子就是公子,他們的兒子就是公孫。這些都弄清楚之後,「長子」和「長孫」就容易懂了。「長子」即為年紀最長,也就是家中排行最大的兒子。如果是妻子所生的年紀最大的兒子,那就是「嫡長子」,如果是妾所生那就是「庶長子」。

那麼長孫呢?其實就是長子中最早出生的孫子,當然這是建立在妻子生的兒子上,因為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所以妻子所生為嫡,其餘妾所生為廬。也就是說妻子只有一個,她的身分要遠高於妾,既然妾的兒子再大、再優秀也不過是普通皇子、王子,或者說公子,是做不了繼承人的。

長孫是指妻子生的第一個兒子的第一個兒子。(圖/翻攝搜狐)
長孫是指妻子生的第一個兒子的第一個兒子。(圖/翻攝搜狐)

所以長孫只能是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兒子的第一個兒子,就算這個孫子要比妾所生的年齡小很多,還是長孫。歷史上諸侯王的妾室為了名分,搞死正妻的事不少,都為的是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嫡」,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廢棄了古代的「三妻四妾」,已經沒有「嫡庶之分」了,再加上人人平等,如今的「長孫」直接可以指年齡最大的孫子。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蘆洲男遭債主追砍「臉皮被削下」 熱心阿北撿臉皮衝醫院「歸還原主」
網友都是錯的!19歲BMW男真實身分曝光 親揭車禍原因
2狂男穿內褲逛ZARA「整間店都是我的試衣間」 網揭「這間店」不意外
台東得獎民宿「浴室裝針孔」 老闆偷拍正妹挨告道歉:不再從事旅宿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