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接觸「PFAS」可能導致癌症,各國都在管制為何台灣尚無具體明文規範?

文:眾博法律事務所(許兆慶主持律師、李盈佳助理合夥律師、翁嘉均律師)

2024年美國聯邦政府對於飲用水中的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以下簡稱PFAS)含量標準做出規範,各州政府陸續對於PFAS進行管制,包括含有PFAS製品應加註警語、逐步禁止含有PFAS的日用品銷售等。

歐盟下轄委員會,也在2024年3月提議禁止販賣使用PFAS的化妝品等相關產品,預計於同年9月將討論如何管制含有PFAS的織品、家具以及可能會與食物密切接觸的金屬製品。

由於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是近年來的全球趨勢,PFAS相關規範與管制措施對於環境永續至關重要,本文主要是向讀者介紹現階段國際間與我國,針對PFAS的相關規範及管制措施。

PFAS是什麼?

PFAS是一類化學合成物質的統稱,因具有疏水、疏油、表面活化及摩擦力小的特性而被廣泛用於表面塗料,例如:食物紙袋的護膜、食品包裝材料及防風雨衣物等,日常料理必備的「不沾鍋」則是使用屬於PFAS中的PTFE作為塗層。

另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PFAS可能存在於河水、海水、底泥、土壤、空氣、灰塵,及受環境介質污染之食物中,民眾也可能會經由空氣、土壤或食物及飲用水間接接觸PFAS;如暴量過高恐導致膽固醇及肝酵素升高、睾丸癌、腎癌發生機率增加、生育能力降低、免疫系統抑制以及甲狀腺疾病等。

甚至,日前有外媒引用德州大學研究指出PFAS不僅會長期存在環境,甚至會改變母乳跟嬰兒配方牛奶的關鍵蛋白質結構,影響嬰兒發育,不可不慎。

我國針對PFAS有什麼管制措施?

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於2024年1月24日發布新聞稿指出,我國關於PFAS的管制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規範內容一致,且環境部自112年起就透過跨部會研擬「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管理行動計畫(草案)」(下稱行動計畫草案),並持續評估全面管制PFAS之可行性,但目前行動計畫(草案)內容尚未對外公告。

目前環境部已依照先前制定的「毒化物質運作管理事項」第1點規定,發布「公告毒性化學物質及其管制濃度與分級運作量一覽表」,於2024年4月24日將包含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等多達147種全氟己烷磺酸(PFHxS)及其鹽類與相關化合物定性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納入「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之管制範圍。

此類毒性化學物質用途由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予以限制,其輸入、製造、販賣的業者都需要取得許可證,從事使用、儲存、廢棄等行為時應向化學物質管理署進行登記;運作紀錄及釋放量則須定期進行申報,另運作場所需有偵測或警報設備,於從事製造、使用、儲存、運輸達一定基準時應強制投保第三人責任險等。

以曾被作為不沾鍋塗層的PFOA為例,目前僅被允許作為研究、試驗、半導體製程、攝影底片塗層及其他生產工業製品用途,已不能再用於不沾鍋塗層。

美國聯邦政府對於PFAS的最新管制:飲用水中的PFAS含量標準

目前我國對於PFAS的管制層次主要著眼於「輸入、製造、販賣、使用、儲存、廢棄」等行為,規範的對象則是會使用PFAS化學合成物質的業者及廠商,而非直接禁止特定含有PFAS的物品銷售。

美國聯邦政府於2023年時修法,已將PFOA及PFOS列入「綜合環境反應、賠償與和責任法案」中的危害物質,促進此等物質的調查與清理,確保於洩漏、溢出時應即時通報,且於2024年建立飲用水中6種PFAS的最大容許值標準,另預計2027年監測由供應飲用水系統實施具體方案減少飲用水中的PFAS含量,並提供資金給弱勢及小型社區改飲用水水質。

我國對於飲用水中之PFAS含量標準尚無明文管制

我國關於飲用水的水質標準規定於「飲用水管理條例」第11條,明定飲用水應該符合環境部所制定之「飲用水水質標準」。

現行「飲用水水質標準」並沒有關於PFAS含量標準的規定,未來若比照美國針對飲用水中的PFAS含量進行管制,環境部極有可能將目前已經被列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的各類PFAS化學物質列入「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加以管制。

此外,我國對於事業排放的廢水及廢棄物亦無PFAS含量的管制規範,主管機關是否會在「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管理行動計畫(草案)」中一併提出?或者是透過水污染防治法、廢棄物清理法等個別法令加以管制?是否會要求含有PFAS的商品均應加註警語?或直接禁止含有PFAS的商品對外銷售?仍有待觀察。

許多先進國家已經立法對於民生用品的PFAS含量進行管制,我國就此部分尚無具體明文管制規範,而國民食安健康意識抬頭的趨勢下,建議相關業者應適時關注環境保護法令的變更(包括飲用水管理條例、水污染防治法、廢棄物清理法及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等規範),預判可能面臨的營運風險及法律責任,以降低未來法令修正實施後所造成的產業衝擊。

延伸閱讀
特斯拉發表Robotaxi後股價竟下跌?馬斯克展示了未來場景,投資人卻吞不下「夢想大餅」
價值觀外交的賀錦麗 vs. 毫無政治包袱的川普,客觀分析誰當選對台灣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