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無雨「文蛤」養殖不易 釀漁民血本無歸

長期乾旱,雲嘉南養殖文蛤大量死亡,平均損失超過20%,農委會公告辦理災害現金救助,而文蛤今年受創特別嚴重,就是因為長期不下雨的關係,但引進養殖池的海水鹽度高,也會造成文蛤死亡,就可能造成血本無歸。

圖/TVBS
圖/TVBS

一顆顆的文蛤落下,水柱像是蓮蓬頭一樣往下淋,文蛤隨著機器擺動洗澡囉要更精準篩選,必須經由人工,高矮胖瘦的文蛤分門別類,和自己的同伴集合。

文蛤養殖業者楊家泓:「不管是蛤蠣或是黑蜆仔就是抓起來,其實我們都是先經過電動篩選機,篩選清洗再分裝接下來我們分裝之後,應該是說分揀之後,我們接下來會進行吐沙的動作。」

清潔溜溜的文蛤在水裡呼吸將沙子吐乾淨,就能進入包裝環節分成真空包或是網袋包裝。

文蛤養殖業者楊家泓:「像這個網袋牠我們一袋大概都是五斤裝,然後這個斤的話用的是台斤,這個一袋市場的價格大概是80塊左右,有些可能是90、100、110、120都有,這個大概要(養)10個月,(所以等於說可能會有這兩個月的風險在),我們養文蛤就是有它的那個危險期。」

漁民最怕的就是農曆的3、6、9月,因為季節交替變化大,可能造成底土揚起有害物質,這時候就麻煩了。

文蛤養殖業者楊家泓:「最害怕的是大雨過後馬上大太陽,因為你大雨之後就是你水底裡面的藻相,一些維生素就會開始倒,倒掉之後然後你又出大太陽,大太陽高溫是最適合就是微生物繁殖的時候。」

尤其長期不雨的地區,造成水質鹽度不在標準內就會導致文蛤受損,一旦出現大量死亡漁民也跟著心死。

記者謝丹慈:「這裡是彰化的漢寶,大概有9成以上的漁塭都是飼養文蛤,而當漁民採收的時候,發現文蛤死亡的話,就會看到像畫面這樣,他們會將這些死亡的文蛤,全部聚集在這裡。」

極端氣候影響文蛤養殖變得更難,2023年5月開始就連在水中養殖的文蛤漁民,也成為受災對象。

圖/TVBS
圖/TVBS

彰化區漁會總幹事陳諸讚:「在早期他們的育成率很高,但是最近這幾年一些幾乎說,差不多只有剩下兩三成或三四成而已。」

而文蛤最怕的就是短時間內的強降雨,導致水中鹽度瞬間變淡,或是突然引入大量海水鹽度瞬間變濃,所以每兩三天就要測一次水質,甚至用顯微鏡檢查,一旦發現異狀就能及早排除。

文蛤養殖業者楊家泓:「檢測它的像是PH值,然後亞硝酸硝酸之類比較重要的參數,還有鹽度,我們後來有投入益生菌養殖,我們有用像是乳酸菌光合菌,還有枯草桿菌,去對水底還有土質去做改善,二來我們還有用科學化養殖。」

彰化區漁會總幹事陳諸讚:「這個養殖場他做有機的,他們的育成率就相當好,不會像說目前一些文蛤普遍都有一些死亡的情況。」

第三代接手之後改用有機方式搭配科學化養殖,讓文蛤的生長風險有效降低,而鹽度的把關有地區之分。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系主任林正輝:「溫度太低了牠不太會長,溫度太高的話牠也長得不好,所以在這個台南,彰化到台南這邊是比較適當的。」

要用心觀察在地氣候才有辦法在適當的地區,做最合適的因應。

圖/TVBS
圖/TVBS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系主任林正輝:「平常的鹽度大概都在海水都是,千分之30幾文蛤養殖以千分之20會長得比較快,所以像彰化地區大部分都以千分之20左右的鹽度。」

尤其台灣人愛吃文蛤根據農委會漁業署統計,2021年度全國的養殖漁塭面積有4萬3510公頃,養殖種類以文蛤8983公頃居冠,年產超過5萬噸。由於文蛤無法長途運輸,產量幾乎都是內銷,如果以1公斤平均30顆,計算一年產出15億顆文蛤,幾乎都進國人的肚子中;而年輕漁民返鄉後,也積極做改變透過特殊滅菌工法,讓熟文蛤可以在常溫下保存270天,用新的技術減緩文蛤養殖上的不容易,發揮最大效益。

更多 TVBS 報導
乾旱災情!海水鹽度高「鹹」死台南文蛤 價格蠢蠢欲動
漁民哭哭!8成文蛤碎殼腐肉堆成山 「這原因」開口笑暴斃
台南養殖文蛤大量死亡 市府查報爭取現金救助
TVBS《FOCUS世界新聞》x《天下雜誌》分析台灣缺水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