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頭暈、胸悶、心悸不容忽視 恐是缺鐵性貧血警訊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貧血類型,約有10-20%的人面臨此問題,尤其在年輕女性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較為普遍。世界衛生組織對貧血的定義為男性血紅素低於13g/dL,女性低於12g/dL,根據紅血球體積大小,可區分為小球、正球或大球性貧血。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曾彥勳醫師提到,缺鐵性貧血患者可能長期受到頭暈、全身虛弱、手腳冰冷、心悸等症狀的困擾,容易被誤認為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或其他內分泌代謝疾病。

示意圖/PHOTO AC

一名43歲黃小姐,長期有頭暈、全身虛弱、手腳冰冷、心悸等症狀,近幾個月開始出現胸悶,以及輕微活動就會呼吸困難,懷疑自己是否有心臟或腦部疾病,求診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曾彥勳醫師。經檢查發現為缺鐵性貧血,經過六個月以上的治療和飲食衛教調整,黃小姐貧血狀況得到改善,不適症狀也逐步獲得控制。

曾彥勳醫師指出,缺鐵性貧血的常見症狀包括極度疲憊、虛弱、皮膚蒼白、胸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頭暈、頭痛、頭重腳輕、手腳冰冷、舌頭痛或發炎、指甲脆弱以及異常渴望不營養的食物(如冰或澱粉)。食慾不振在嬰兒和兒童身上可能更為明顯。成因包括腸胃道血液流失、女性月經量過多或營養吸收不足等,門診常見的小球性貧血主要有缺鐵性貧血和海洋性貧血,其中海洋性貧血以遺傳為主,較難有效治療;缺鐵性貧血一般則以腸胃道血液流失,女性月經量過多,或營養吸收缺乏為主,只要找出病因進行治療,一般都能獲得不錯的改善。曾彥勳建議,要改善缺鐵性貧血的飲食習慣,可以選擇肉類、蛋類、海鮮、深綠葉蔬菜、豆類和堅果類等適量補充。同時,患者應避免隨餐飲用茶葉或咖啡,以免影響鐵質的吸收。

曾彥勳提醒,缺鐵性貧血不容忽視,長期頭暈、心悸、胸悶等症狀可能是警訊。若有相關症狀,患者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檢查和治療,以免延誤病程。同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適當補充鐵質和維生素C,有助於改善缺鐵性貧血狀況。

延伸閱讀
口罩解封恐感染猴痘?醫呼「免擔心」不會臉貼臉感染機率低
別高興太早!沒失戀沒減肥卻變瘦是警訊 當心是這2種病前兆!
18歲正妹半夜劇痛以為腎結石 她送醫「生下女兒」嚇傻:生理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