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不只醫療與住所 法國守護長者自我價值防失能

法國創新長照(8)(中央社記者曾婷瑄蒙貝列28日專電)「和年輕人分享經歷讓人感到充滿價值。否則我們等的是什麼?死亡嗎?不,我們有豐富的生命,包括奧克文化」。參與跨世代會面的長者克伊薩克興奮地表達反饋,如同「我們鮮活的記憶」協會所說,「人只要感到有用,就能感覺掌握生命並延後老化」。

「不愁吃住,是否就是安享晚年?對70歲長者而言,在基本需求獲得保障後,他們內心是否仍渴望著什麼?」

2月2日,記者在前往法國南部蒙貝列郊區Du Salagou國中的路上,找到了有趣的回答。

走進綜合教學大樓,只見好幾位逾70歲長者分別坐在一、二樓不同地區,每人都被4至5名帶著清澈好奇眼神的國中生圍繞,用法語和地區方言奧克語(Occitan)答覆學生拋出的一個個關於人生故事的大哉問。

● 重拾被需要的感受 長者老得慢老得好

這是一場由「我們鮮活的記憶」(Nos Mémoires Vives)協會組織的跨世代會面,主要目的是蒐集長者的人生記憶和個人故事,以勾勒出更大、更全面的社會敘事,而奧克語的傳承則是重要的附加功能。

協會共同創辦人歐杭(Pauline Orain)告訴中央社,他們專門蒐集口述記憶,確保「大歷史下的小故事」都能被保存起來。

協會尤其關注年長者,主動出擊,前往療養院等地與銀髮族會面,「希望讓他們重回社會中心,建構傳承的空間、重拾被需要的感受,同時讓人們意識到社會照護長者的方式」。

歐杭表示:「在社會趨勢似乎越來越邊緣化他們(長者)之際,要如何關注他們、給予他們話語權?在長者逐漸消失、逐漸失去聲音的時候,應思考如何一起建構社會。」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局(Insee)2023年1月統計,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21.3%,為「超高齡社會」;2030年前,法國65歲以上長者將超越15歲以下青少年總數。

長者的照護與福祉早已是法國政策與社會的焦點。今年4月8日,「長者和身障者預防失能與減少孤立」相關修法正式上路,相關措施包括檢舉機構不當照護、簡化居家服務工作,同時規範養老院和集合住宅。

作為法案的第一大項,可見「預防失能」對於長者與減緩老化的重要性。「活得長」並非所有長者的想望,「老得慢、老得好」才是圓滿的追求。

● 傳承經驗創造幸福感 訓練回憶延緩失智

「但如何能健康到最後一刻?」易普索集團(Ipsos)2018年公布「自覺有用能更好地變老」報告,內容針對歐洲逾4000位長者進行調查,發現能自主活動、傳遞知識與給予建議,都能讓老人家幸福。

參與跨世代會面的長者非常開心,葡萄種植者兼奧克語作家克伊薩克(Jean Paul Creissac)告訴記者,參加活動還能講奧克語讓他們很幸福,令人覺得很自在;一方面也令人覺得「(自己)受到歡迎」。

克伊薩克說:「和年輕人分享經歷讓人感到充滿價值,否則我們等的是什麼,死亡嗎?不,我們有豐富的生命,包括奧克文化。其實我們有人只要一講奧克語,就彷彿重獲新生,眼神都在發光,回想起一些事情,想要分享。奧克語就如一把鑰匙,開啟對話的鑰匙。」

同為奧克語俱樂部的農民柯斯特(Pierre Costes)更對此感到自豪,「能面對面和年輕人訴說,讓我感到很驕傲,談我們的生命,讓他們從中汲取可用之處,照亮他們的生命」。

此外,「訓練回憶」也能延緩長者認知失能。克伊薩克說,活動對他們還有一大好處,就是能訓練記憶,「他們會提很細節的問題,我們就要快速回想,尋找記憶」。

柯斯特也說,「每天記憶都會一點點流失,若能訓練記憶力,當然就能留得久一點。在試著傳承的同時,一定會強迫深挖回憶,想起生命中某些重要時刻」。

這場跨世代奧克語記憶蒐集獲得省政府補助,錄音檔將被省政府文物庫保存。歐杭表示,他們收到從歐盟到地方單位的支持,包含法國政府「自主能力喪失防治基金」補助。

換言之,在法國,讓長者感到有用、能貢獻且與社會連結,是預防失能的重要環節。

● 讓長者感到「有用」 透過連結提升自我價值

在一份政府的預防失能行動報告中指出,認知功能也是社會性功能,「維持功能需要被稱為認知啟動的不同種類集體活動:回憶工作坊、文化活動、戲劇、電影之夜、卡牌或是園藝等」。

報告認為,銀髮族能透過活動重拾對自身能力的信心,不僅能保持身心狀態,也能更參與社會脈動。政府甚至成立「全國對抗長者社會孤立行動」(MONALISA),集結中央、地方、民間力量,訓練公民團隊志工,增進長者的社會連結,給予長者被需要的感覺。

歐杭認為,大眾常以「功能性」為照護的原則,要有吃的、住的、要乾淨,卻不夠關注長者的認同和社會層面,「我們首先要把他們視為『人』,一位因生命經驗和本身存在而重要的個人,這也是照護的一部分」。

歐杭說,很多時候長者身邊是有人,但卻無法給予長者足夠時間、空間和傾聽,後者才是他們最需要的,就是與人有連結,「比起健康,支撐他們的可能是被需要、有連結的感覺,所以我們試著喚醒民眾對於長者故事和認同的重要性」。

「我們相信,只要人感到有用、覺得人們對他感興趣,就會更有精力,感覺掌握生命,就能延後老化與失能」。

在超高齡社會的法國,如作家克伊薩克所說,記者看到重獲新生、眼神都在發光的長者,因為他們從和年輕世代的分享與對話中感到被尊重、被需要,再次感受自我價值與實踐。

長照不僅只有基本需求的滿足,這次的會面讓記者進一步省思,和法國一樣,也有台灣長者處在社會邊緣的孤立狀態,他們的靈魂深處也渴望著能再次被圍繞和被傾聽,得以把畢生故事對下一代傾囊相授。

滿頭白髮的慈祥老奶奶、退休圖書館員侯克(Micaela Roques)的話在記者腦中徘徊不去:「就像所有人類一樣,我們不想就這樣死去,而留下些痕跡就是不會完全消失的方式」。人間走一遭,法國「我們鮮活的記憶」協會將長者的生命故事用心裝箱,一一珍藏。(編輯:張芷瑄/周永捷)11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