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腳臺東就能醫 65歲婦人左腳延長3公分走路不痛了

臺東65歲的張媽媽長年受長短腳之苦,引發踝關節變形及踝關節炎,年紀越長疼痛加劇,經建議前往臺東基督教醫院求診,由骨科醫師吳欣翰為其進行脛骨延長手術,成功使左腳延長3公分,經過一年的踝關節矯正及融合後,終於可以安心走路。

 

張媽媽在約莫45歲時,左小腿脛骨及腓骨幹骨折,雖治療後骨頭順利癒合,但是骨折處有輕微歪斜,導致腳內踝生長板受損,兩腳長度越差越多,腳踝歪斜越來越明顯,關節也漸漸變形,成年時,兩腳長度差距達3公分。

 

50多歲時,張媽媽感到左腳劇痛,因畏懼開刀,僅吃止痛藥及針灸治療,效果有限,直到去年11月實在疼痛難耐,接受大女兒建議前往東基就診。隔月月初,張媽媽接受踝關節矯正、融合及脛骨延長手術,使用健保給付的環形骨外固定器,每天依指示調整鋼架上的刻度延長骨頭,順利延長3公分。

 

吳欣翰指出,張媽媽是他診治過長短腳病人中年紀最長,也是到東基後第一位接受脛骨延長術的案例。他強調,礙於年齡及骨質的限制,長短腳越年輕處理越好,一來可以降低術後感染的風險,二來可以減少回院處理的次數,對病人及家屬有很大的幫助。

 

在家屬協助下,配合醫囑照護傷口,並積極回診,是年長的張媽媽復原過程順利的關鍵,大女兒田張世春慶幸的說,媽媽過去因腳痛鮮少出門,今年10月又開始定期參加據點的活動,「當初誤打誤撞登門求診,沒想到竟碰到了專家」。

 

吳欣翰表示,生長板是兒童長高的原因,受損年齡愈小後遺症便愈厲害,然而和成人相比,孩童的骨頭成長速度快、併發症少,他呼籲,當孩子因骨折、感染、腫瘤、燙傷等因素可能傷及生長板時,應早期並定期接受小兒骨科醫師的評估,越早發現生長板受損,能選擇的治療方式越多,也越符合微創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