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金星馬特維.德敏登臺 展鐵肺實力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長笛家馬特維.德敏( Matvey Demin ) 是國際大賽常勝軍,也是當代樂壇閃耀的長笛金星,在臺灣「長笛教母」樊曼儂邀請下,今年首訪臺灣進行北、高兩地巡演。2場訪臺首演音樂會30、31日於高雄衛武營、臺北國家演奏廳登場,精選經典與當代長笛曲目,透過獨奏、雙長笛與鋼琴演出,以高超技巧演繹,一展常勝軍鐵肺實力。

馬特維‧德敏精選長笛經典,除了巴洛克時期音樂家泰勒曼的無伴奏長笛幻想曲,還有改編自小提琴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中的《鐘》、柴可夫斯基《憂傷小夜曲》;另有當代管樂音樂家霍利格為長笛獨奏作品《沉默之歌》、法國當代作曲家亨利.杜提耶為長笛而作的小奏鳴曲,以及臺灣音樂家許常惠為長笛而作的作品《盲》。

這次音樂會,邀請到國內知名鋼琴家徐嘉琪合奏,並同邀國內長笛中生代最出眾演奏家黃貞瑛擔任客席長笛,雙長笛與鋼琴演出19世紀法蘭茲與卡爾.多普勒兄弟作曲,歌劇《弄臣》幻想曲。

馬特維‧德敏9歲時由祖母啟蒙長笛,他前往德國漢諾瓦和慕尼黑深造,師事作育英才無數的安德烈雅.利伯克奈赫特教授(Andrea Lieberknecht)。他的音樂家生涯贏得許多大獎,是國際大賽的常勝軍。如2010年在慕尼黑舉行的ARD音樂比賽中獲得特別獎;2013年德國于爾岑舉行的「庫勞國際長笛比賽」中獲得首獎。2014年在南非比勒陀利亞舉行的UNISA國際管樂比賽,獲得首獎及三項特別獎。

新象藝術總監、長笛教母樊曼儂慧眼識英雄,在2017年的奧魯斯管樂大賽開始關注馬特維‧德敏,當時德敏選擇以伊貝爾長笛協奏曲迎戰,贏得大獎及觀眾獎,這首協奏曲難度高,又與樂團合作無間,琴藝高超可見一班。樂評讚賞他的演出:「演奏高度敏感,技巧非常嫺熟。」樊曼儂根據30年來評比奧魯斯大賽的競賽者的經驗觀察,認為馬特維.德敏無疑是這個世代最優異的長笛音樂家。

長笛教母樊曼儂慧(右)眼識英雄,認為馬特維.德敏(圖左)是這個世代最優異的長笛音樂家。(新象藝術提供)

長笛家馬特維.德敏(中),特邀鋼琴家徐嘉琪、長笛家黃貞瑛,以雙長笛與鋼琴演出。(新象藝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