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在藥局玩桌遊、學化妝!他們用「有溫度陪伴」取代賣藥

早上9點,雲林虎尾一家外觀神似文青咖啡館的店裡,一樓的體適能區傳來70歲長輩踩踏健身車「嘿咻、嘿咻」聲,吧台區有顧客試喝營養品:「喔,這款口味太甜,我爸可能不喜歡。」

走上2樓,資生堂美容講師正講解上妝技巧:「腮紅要輕輕繞圈,卡有人緣⋯⋯,」另一個教室裡,長輩們在玩桌遊,嘻嘻哈哈竟像群孩子。


這家店不是健身房、咖啡館、更不是美容教室,它是惠生大藥局。今年第8屆的「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也由它跟明志科大合作設計的「掌中戲-預防銀髮失智桌遊」奪下金獎。

「我開藥局,是希望顧客不要吃藥。」惠生大藥局第二代老闆廖俊吉說,「『上醫治未病』(最高明的醫術是預防疾病)。以前顧客都是有病痛、唉聲嘆氣上藥局,現在他們笑咪咪的來社交。」

「雲林縣年輕人口外流嚴重,常見老顧老、長者沒生活重心,聽地下電台買黑藥丸,越吃身體越糟的很多。」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藥劑部主任廖玲巧說:「惠生大藥局跟很多機構合作,做醫療諮詢、體適能、有溫度的陪伴,全台灣很少藥局做得到。」

這是一個地方小藥局,串聯醫院、大學、企業,一起守護全台第二老的縣市(編按:老年人口占比僅次於嘉義縣),也讓自己在連鎖藥局紅海闖出新路的故事。

第二代接下惡夢般家業
統整4千品項建POS系統

為什麼開藥局卻不希望人買藥?來自廖家人的切身之痛。第一代廖茂庸1960年代拉著車沿街替人包藥,還有「寄藥包(台語)」的經營方式:把紅藥水、強胃散、正露丸等藥放在顧客家中,每個月盤點用了多少,再收錢補藥。

寄藥包存了錢,廖茂庸安定下來開了惠生大藥局,「惠」是他的妻子徐素惠。「我媽媽熱情嗓門大、愛管閒事,朋友有難她一定幫、夫妻吵架也勸和。」廖俊吉回憶,逢年過節因為診所不開門,她都照常營業、全年無休,「連除夕想拉下鐵門,都有人喊等一下,我從小每天包藥包到做惡夢。」

廖俊吉是獨子,雖然娶了藥師太太劉素汝,卻從沒有想要接下這個讓他做惡夢的家業,他選擇讀電機,畢業後賣過車、當過藥廠業務,全都是業績第一名。但是家中最大的支柱,忽然倒下了。

「我媽媽第一次中風時才40歲!她都在顧別人,沒有顧自己。」病榻上的母親,掛心的還是藥局,廖俊吉決定返家,卻發現這家小藥局從家庭常備藥、內外傷用藥、調劑用藥、生活用品⋯⋯,品項居然高達4千項。

「那時沒有POS系統,進出貨、記帳全靠腦記、用手寫。」電機系出身的廖俊吉只好用DOS(編按:磁碟作業系統)寫程式,又花了3天3夜幫每樣商品編碼、鍵入系統,他說得很哀怨:「一張A4紙印上條碼,裁切成200張,我一張張貼上每張商品⋯⋯,沒想到工程師回家接藥局,還是在賣肝。」

土法煉鋼出台灣藥局第一個POS系統,他跟朋友成立資訊公司,抱著印表機和工具跑遍全台,支援各地中小型藥局建置系統,結交不少同業朋友。

那是台灣藥局的黃金年代。1990年代後期,藥局賣母嬰用品大賺錢,廖俊吉陸續開了5家店。又靠著同業打群架,向海外紙尿布廠商大批進貨,售價比軍公教福利中心還便宜,吸引大批婆婆媽媽上門。

「貨不夠賣,顧客捧著現金上門,我還叫她明天再來!」他回憶:「一家店一天賺10萬元是常態,如果做促銷,一天(營業額)甚至可以到100萬。」

然而這段黃金年代不到10年,更便宜的大賣場搶走了人潮,接著連鎖藥局興起,讓小藥局吃足苦頭。他一開始也試著打價格戰,但後來發現,為價格而來的人,也會為了價格而走。廖俊吉望著原本擺滿婦嬰用品的空蕩蕩店面,陷入低潮。


第三代接班重建「集散地」
櫃台變聊天區、改開運動處方

2014年,徐素惠在多次中風後離世,當時在日本求學的孫子廖昱喬沒來得及趕回來見最後一面,非常悲痛。「阿嬤中風躺了半輩子⋯⋯,我覺得應該從預防出發,延緩長輩進入長照的時間點。」廖昱喬說:「阿嬤說,從前藥局是社區大小事集散地,甚至淹水、地震時,大家第一個想到是來我家避難。我能不能再重建一個這樣的聚會點?」

廖昱喬望著老藥局的閒置空間,想起在日本看到的「10坪健身房」,長輩在裡面活動筋骨兼社交,決心跟父親提出改造計畫。廖俊吉一開始同意,但看到兒子的詳細企畫,吃了一驚。

「建築外觀要找(日本知名當代建築設計師)伊東豊雄的弟子佐野健太設計,還有健身器材費用、內部改裝等,算一算要花上千萬!那麼大手筆,能回收嗎?」父親很懷疑,但兒子認為,藥局要創造與客人的對話空間,「很多人討厭進藥局,是因為空間被貨塞得很局促,還會被強迫推銷。」

一開始兩代爭論不休,最後是跟第二代一同工作多年的資深藥師蕭秀惠看不下去,主動擔起了溝通角色。她讓廖俊吉回想起自己當初做POS系統也跟老父親爭執,也修正了廖昱喬過於理想的想法。

「接班最難、卻也最重要的就是老臣。」廖昱喬說:「有時候跟父母說不通的,我會去找她,她就居間溝通到成功,甚至安慰我:『如果錢不夠,我也出一份!』」有藥師反彈,她也第一線做教育訓練,讓藥師不僅談藥、還跟顧客閒話家常、安排體適能課表。

廖昱喬把藥局改成溫暖放鬆的空間:貨架距離拉寬、櫃台拉長成為吧台、店員像酒保般和客人談天,顧客在藥局量血壓、血糖,一有異常,可以透過App傳給家屬,或是連線傳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大雲林分院,讓醫師快速掌握病況。

另一端的樂齡健身房,每組器材都會記下運動數據、連結AI運算出貼近個人體能的運動處方,跟著螢幕示範動畫,就能按部就班鍛鍊肌力。廖昱喬說:「很多人擔心長輩有沒有運動,其實如果長輩在惠生,運動數據會同步到子女的手機App,想偷懶都不行。」

接著,他將2樓改成「樂齡學堂」,導入各種合作課程,包括與資生堂合作化妝療法、與莿桐鄉農會合辦烹飪課,或邀請醫師來講解營養保健課。

從被動配藥到主動預防
結合設計、醫療業,走出新路

在改變經營方針下,惠生的營收不降反升,尤其結構產生大幅轉變:以往占比高達5成的母嬰用品,下滑至不到2成;但保健飲品的營收上升到超過5成。母嬰用品的毛利低,僅約16%,但保健飲品卻高達40%以上。

「我一世人種田,退休後很寂寞,之前車禍受傷一直不好,曾經覺得自己活夠了⋯⋯,」顧客張小姐說,「現在整天來運動、上課,還會跟朋友比誰的腿力好,因為健康,就會想多吃保健產品來保養,怎麼樣都比吃藥好啊!」

採訪當天,幾個藥局老闆低調參訪,其中一位表示連鎖藥局已成紅海,唯有多元化經營才有可能拓展新路:「惠生的做法很特別,能創造顧客黏著度。」

「藥局其實是相對封閉的產業,惠生打破產業藩籬,積極結合設計跟醫療產業,」台灣設計研究院產業創新組副組長許盈盈說,「對台灣高齡產業發展幫助很大。」

位在鄉下的小藥局,看多了老老照護趨勢,反而動得比城市還快。「人」是未來智慧健康最重要的核心,而藥局從過去被動配藥的角色,化被動治療為主動預防,也為藥局找出一條除了價格戰外的新路。

更多商周文章
從星宇頭等艙被批太弱,看行銷硬道理:別讓客戶有過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