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中文課、赴新疆遊:中國文化外交攻勢瞄向印尼穆斯林

齋戒月的第一個晚上,印尼穆斯林在首都雅加達的伊斯蒂克拉爾大清真寺內參加名為 Tarawih的晚間集體祈禱。 (資料照片:2024年3月11日)

台北 —

“我的中文名字是小颯,我做(在)伊斯蒂克拉爾工作。我今年…43歲了,這樣講對嗎?”透過視訊鏡頭,颯帕瓦迪(Saparwadi)略顯靦腆地向美國之音記者展示了他剛學到的中文句子。作為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的公共關係和禮賓部門的工作人員,他對中文課的開設感到興奮。

中國正在為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這座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提供免費中文課程和前往新疆的訪問行程。分析家指出,這顯示中國正透過文化外交擴大對印尼穆斯林的影響,不僅成功改善了許多印尼穆斯林對中國的印象,也讓雅加達政府在新疆問題上保持沉默。

中國無償贊助印尼清真寺中文課

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1978年對外開放。颯帕解釋說,由於大量遊客來自中國大陸,而他們不會講英語或印尼語,這導致導覽工作十分困難。 “我們就希望安排我們的員工能說上幾句華語,以為他們服務。”

他說,在將中文課計畫提交給中國駐雅加達大使館後,使館方面欣然同意協助他們籌備課程並無償贊助,使目前的學生人數愈來愈多,就連學生組成也相當多元。

自課程開設以來,參與人數不斷增加。颯帕說:“我們一個禮拜上兩堂中文課,分別是星期二跟星期四。(今年)三月的第一堂課才25個人,但是現在我們有兩堂中文課了,差不多有40到45人。中文課其實只有幾個學生來自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還有許多不同宗教背景的學生也來上中文課。”

颯帕也提到,許多學生對免費中文課程讚賞有加,課程還提供了申請中國留學獎學金的機會,甚至能夠更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而這些都是他跟其他同學認為非常難得的學習經驗,他補充說:“我們不僅學到中文,還有機會了解(中國)文化、留學、政府和政策等等資訊。我現在對於中國抱著非常、非常正面的看法!”

中國成功改變印尼穆斯林的觀感

對此,印尼拉登·拉赫曼伊斯蘭大學政治學講師伊木朗(Imron Rosyadi Hamid)指出,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是印尼、甚至是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更是印尼的國家清真寺之一,可以說是“伊斯蘭教偉大的象徵”,如今中國在此設立免費中文課程,換來清真寺員工及印尼其他一些穆斯林人士對中國讚譽有加,顯示北京已經成功對印尼穆斯林塑造極為正面的形象,也正不遺餘力對其進行文化宣傳工作。

伊木朗告訴美國之音:“我認為中國文化宣傳政策對印尼穆斯林產生非常顯著的影響,對中國作為世界新超級大國,(印尼)特別是穆斯林群體對其抱持正面評價。這種對當地來說適恰的方法與政策,具有一定效益。”

伊木朗表示,中國近年來也透過積極與印尼兩個最大的伊斯蘭組織,穆罕馬迪亞(Muhammadiyah)以及伊斯蘭教士聯合會(NU)的合作,贏得印尼穆斯林的信賴,這是印尼過往不曾出現的情況,也反映出印尼對中國文化的顯著轉變,畢竟數十年前,印尼政府曾發起對當地華裔的歧視政策。

伊木朗說:“像中國這樣的贊助課程並沒有在蘇哈托(Suharto,印尼第二任總統)掌政的1966年至1998年間出現,當時政府禁止所有政治和社會場域出現中文字。但是現在透過這些活動,印尼穆斯林覺得中國政府非常歡迎和關心他們,包含印尼和其他國家的穆斯林社群。”

清真寺員工可免費前往新疆

但中國對印尼穆斯林的贊助不僅限於提供中文課。颯帕說,去年他與清真寺的其他同事受中國政府邀請前往新疆,且包括機票、住宿等在內的全部費用由中國政府承擔。這趟被颯帕稱之為「圓夢之旅」的行程,讓他對新疆產生了與過往截然不同的看法。

颯帕說:“我們2023年11月去了中國十天,也在那次旅程中透過中國駐雅加達大使館的邀請去了新疆。新疆的發展跟我在媒體上看到的資訊很不一樣,媒體也說(新疆)有很多地方不安全,但新疆似乎不是如此,發展也比我預期得還要好。我也認為中國有給予新疆民眾宗教信仰的自由,這次去新疆改變了我及其他同事對於過往新疆的想法。”

然而,颯帕也坦承,由於這趟旅程完全由中國駐雅加達大使館所安排,中國官方人員“全程陪同我們在新疆所有行程”,也就是說,他與其他同事並未有機會獨自前往安排行程之外的地方。

片面認知與溫和政策:印尼在新疆議題上的沉默

颯帕對新疆極為正面的評價,似乎與中國大力宣傳的「新疆美好敘事」相當一致,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近年來印尼政府對新疆的態度,但與國際組織及一些西方國家看法卻大相徑庭。

聯合國和多國政府曾指出,中國對新疆的維吾爾族和其他穆斯林少數群體的待遇可能構成反人類罪行,美國和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國家則是更直白地以「種族滅絕」字眼,來形容北京在新疆對少數民族穆斯林的鎮壓。但中國一直否認這些指控。

儘管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對新疆議題保持了沉默。 2022年10月,印尼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投票反對新疆人權辯論案。而在2018年時,印尼穆罕馬迪亞及伊斯蘭教士聯合會曾公開譴責中國對維吾爾族採取的行徑,更要求中國政府對此做出解釋。

印尼總統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印尼伊斯蘭教士聯合會活動人士穆納瓦(Munawar Fuad)指出,自2018年以來,中國透過一系列外交手段成功贏得了印尼穆斯林的支持。這也解釋了為何中國在伊斯蒂柯拉清真寺開設的中文課程並未引發爭議或反感,也使得當地穆斯林改以較溫和方式,評論中國的新疆政策。

穆那瓦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實質上,穆斯林領袖和伊斯蘭社區強烈譴責任何地方一切形式的謀殺、屠殺、歧視或種族或宗教清洗。儘管一些西方國家和社會對新疆事件予以譴責和嚴厲制裁,但印尼政府的官方觀點、以及主流伊斯蘭領袖和伊斯蘭界寬容的觀點和態度,更占主導地位。”

印尼帕森丹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安東(Anton Minardi)則認為,即便一些印尼穆斯林對新疆的態度趨於溫和,但實際情況恐比表面看起來更為複雜。安東強調,受到訊息管控和行動限制,雖然颯帕或是一些印尼穆斯林民眾親身前往新疆,但並未看到當地的真實情況,回國後卻又把與當地有限的接觸誤認成全貌,恐怕導致印尼穆斯林對於新疆局勢,僅存在片面認知。

安東告訴美國之音:“我的一些曾經訪問過新疆維吾爾族的朋友說,即使他們到當地的清真寺,他們也只能在新疆警察的帶領下,在清真寺內部祈禱幾分鐘的時間,而且他們不能跟新疆穆斯林維吾爾人進行更長、更深入的對話,等於是從外面(而不是從內部)了解新疆情況。”

對此,美國之音就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員工、及其他印尼穆斯林團體能否在新疆進行自由旅行等相關問題,致信並致電給中國駐雅加達大使館請求置評,但至截止日期前未獲回應。

中國挺巴勒斯坦 更強化印尼穆斯林對其好感

除了新疆問題,中國與印尼在以巴衝突議題上的立場趨於一致。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0月14日才對以色列外長斯拉埃爾‧卡茨(Israel Katz)喊話說,加沙的「人道災難」應該結束;另一方面,印尼副總統則是在上星期剛於在老撾首都萬象落幕的東盟峰會上呼籲日本、南韓和澳洲「盡快承認」巴勒斯坦。

拉登·拉赫曼伊斯蘭大學的伊木朗認為,近年來,中國在以巴衝突上與全球穆斯林國家都選擇力挺巴勒斯坦,北京去年還為巴勒斯坦多個派別舉行特別會議,顯示“中國的政策對於穆斯林國家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特別是經濟和文化合作的公共外交非常有幫助”,自然也使得印尼穆斯林對中國更有好感。”

意識形態分歧會影響雙邊關係嗎?

帕森丹大學的安東也指出,中國對巴勒斯坦的熱切支持,為其在某些印尼穆斯林眼中塑造了“良好形象”,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與穆斯林世界的關係。但他也強調,印尼過往曾發生包含「930事件」(G-30-S)等著名的反共運動,因此即便中國與印尼穆斯林關係日益密切,共產主義對印尼穆斯林民眾來說仍是個敏感話題,這種歷史遺留的意識形態分歧可能成為未來影響雙方關係中的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