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台第一庄 顏厝寮再造榮景

逢甲大學建築研究設計中心主任呂耀中率團隊耗費1年時間,完成雲林縣水林鄉顏厝寮空間再造計畫。(張朝欣攝)
逢甲大學建築研究設計中心主任呂耀中率團隊耗費1年時間,完成雲林縣水林鄉顏厝寮空間再造計畫。(張朝欣攝)
水林鄉長許山埜。(張朝欣攝)
水林鄉長許山埜。(張朝欣攝)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顏厝寮保有1621年顏思齊率眾來台拓墾遺址,被譽為「開台第一庄」,雲林縣政府為發展水林地區觀光產業,展開「聚落文化觀光空間再造計畫」,由逢甲大學建築研究設計中心負責營造,訴說顏思齊在顏厝寮拓墾故事,並藉由再造歷史現場,讓民眾彷彿回到400餘年前時空,重現「開台第一庄」榮景。

大航海時代足跡 一探究竟

1621年顏思齊率眾來台拓墾,在水林鄉、北港鎮周邊設10寨,目前水林鄉顏厝寮還保有馬蹄型聚落、7角井等顏思齊拓墾遺址,鄰近的北港鎮北港圓環也設有顏思齊紀念碑,記錄1621年大航海時代足跡,逢甲大學建築研究設計中心2022年底接下再造計畫,2023年11月25日舉辦成果發表會,吸引眾多民眾前來一探究竟。

逢甲大學建築研究設計中心主任呂耀中表示,再造計畫以顏厝寮聚落信仰中心佑真府、顏思齊故事館為中心點,於周邊設置顏思齊與荷蘭人戰爭空間、烽火台裝置、苦楝樹下廣場、馬蹄型聚落示範空間、顏思齊故事館、思齊屋體驗區、盾牌與掩體防禦裝置意象、餘暉眺浪藝術裝置、乘風破浪藝術裝置,以及數個口袋空間。

一開始居民對於再造計畫存有疑慮,願意參與者只有2、3人,設計中心團隊挨家挨戶與居民們溝通,讓大家了解再造計畫將朝地方永續目標邁進,居民才逐漸接受,進而主動前來幫忙,10餘名居民義務從事竹編、整地等工作,讓再造空間有著滿滿在地元素。

3主題分布聚落 跨域整合

呂耀中指出,永續是環境、社會、經濟3個面向的共構,再造團隊持續挑戰跨領域的整合,尋求跨域專業者的協助,在顏厝寮計畫中,希望促成1個社區型的合作社,跨越行政、地理環境限制,以流域概念串起地方微型工作者,是日後接下來努力的目標。

雲林縣政府城鄉發展處長林長造提到,再造計畫以「社區空間」為舞台,「歷遊劇場」為形式,透過不同空間變化及場域環境特色結合顏思齊故事,以「航海、主寨生活、交易」3大主題,將其分布於聚落中,讓遊客隨著動線,逐一探訪顏思齊各階段故事,同時也能更了解聚落特色。

馬蹄形聚落等建築 有特色

其中「交易」主題還原當時開墾鹿皮交易及整裝出征情境,包含特色碉堡建築及故事牆面;「主寨生活」主題模擬當時荷蘭人攻打情境,以及當地特殊建築形態「扛厝走溪流」、「馬蹄形聚落」;「航海」主題則邀藝術家進行創作,打造海上貿易乘風破浪及踏上水林的意象裝置。

水北村長洪茂仁從小聽地方耆老講述顏思齊歷史,多年來整理出詳細的史料,他說400年前顏思齊率眾來台開墾,並於水林地區設10寨,主寨即位於現今水林鄉水北村顏厝寮,目前顏厝寮保有易守難攻馬蹄型聚落、7角井等,極具特色。

洪茂仁表示,水林鄉是顏思齊最早落腳台灣的地點,大陸顏氏宗親會曾多次到雲嘉地區祭祖,並邀他發表研究論文,也多次請他前往大陸,可見對岸對顏思齊文物的重視。顏厝寮聚落再造計畫完成後,將可提供兩岸更多的討論議題,大家一起來探討400年前先民如何渡海來台開墾,以史為鏡,進一步為後人開創更美好的新時代。

動員令─雲林縣水林鄉

● 人口數:2萬2680人(2024年2月)

● 土地面積:76.96 平方公里

● 古地名:水漆林、水燦林

● 水林鄉長許山埜的一句話:重現「開台第一庄」風華。

● 知名人物:王水深(前輔大醫院院長、心臟科權威)、洪文章(前台中高分院長)、周哲宇(前監委)、紀長(台灣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