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銀行」要來了 未來不用下載一堆銀行APP?業者:大家似乎想得很美

金管會日前指出,開放銀行第一、二階段已有穩定用量,第三階段將進入開放「交易」,最快明年上路。(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金管會銀行局在本月月中宣示,「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第三階段將要來臨,年底前,將會審核相關自律規範及技術資安標準,並開放銀行業申請,最快在明(2024)年有機會上路。

將資料「還權於民」,開放銀行第3階段最快明年上路

什麼是「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過去銀行都把客戶資料視為重要的商業資產,但開放銀行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把資料權還給人民,未來,民眾可以把自己在金融機構的所有資料打包帶走,由自己決定要把資料分享給誰,例如要把資料分享給哪一間銀行,或是第三方服務業者(TSP),通通可以自主決定,如此一來,民眾能更可以方便整合個人資料,並進行金融交易。

在台灣,金管會分三階段推動開放銀行,第一階段是公開資料查詢,也就是,把每家金融機構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內容提供在第三方業者(TSP)的界面供查詢,截至今年第一季為止,第一階段有27家金融機構、6家TSP業者加入,每月平均超過100萬筆查詢。

第二階段則是「消費者資訊查詢」,也就是,在客戶的同意下,由TSP業者提供帳戶整合服務,目前已有16家金融機構與2家TSP業者(遠傳、集保)合作,舉例來說,客戶可以在集保App一次查詢自己在各銀行帳戶餘額有多少錢。

未來要上路的第三階段「開放交易資訊」,代表未來客戶可以直接在第三方TSP業者的界面上,進行包括像是定存轉活存、信用卡分期處理等交易,可以整合在同一個APP上。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先前也表示,第三階段將開放5大類項目,包括存款、信用卡、貸款、支付及手機門號轉帳,合計35項服務內容。

舉例來說,有民眾擁有5家銀行帳戶、5張信用卡,過去只能一家家查有多少存款、交易紀錄,未來可透過第三方業者(例如集保)APP,一次幫你查詢這5家銀行存款總額、5張刷卡紀錄,而開放銀行第三階段將要進一步,可以做帳戶間轉帳、支付等金融服務。

(更多新聞/徐旭東好旺!數位帳戶僅4萬多的遠銀為何能搶下首家開放銀行第2階段頭香?)

目前國內有許多銀行與集保合作,用戶可在授權下,透過集保App查詢多家銀行的帳戶餘額以及交易明細。(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開放銀行資料共享,金融業最擔心資訊安全

對於開放銀行進入第三階段,銀行業怎麼看?

LINE Bank總經理黃以孟先前出席公開場合時表示,對於開放銀行將步入第三階段「引頸期盼」,希望第三階段能盡快實施,以目前LINE Bank推出的「快金融平台」來說,透過開放式平台與金融、非金融業業者合作,應屬於開放銀行的前哨,「對我們來說,開放銀行第三階段來得正是時候。」

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24日出席公開活動時也說,政策本身方向是好的,有助於整體資料的整合,讓客戶得到較好的體驗,若開放銀行運用得當,能創造金融機構、第三方TSP業者、民眾三方共好,「由於第三階段將牽涉交易面,內部會很仔細的評估。」

黃男州也認為,以銀行的立場來說,必須確保各項資訊安全、資料安全沒問題為前提下,慎選第三方TSP業者夥伴,畢竟只要合作上出現任何問題,銀行第一時間必須先承擔責任。他也說,開放銀行另外一大考驗將是,如何讓商業模式成形,使得參與者(金融機構、第三方TSP業者、顧客)感到有價值。

(更多新聞/台灣開放銀行腳步慢 客戶資料權恐怕只是第一道問題…)

不用再下載一堆銀行APP?銀行業者:大家似乎想得很美…

參與開放銀行第二階段的另一名銀行主管則先是潑冷水,他坦言,開放銀行目前已經來到第二階段,但一般消費者的感受並不深,恐怕第三階段的使用者也不會太多,他也表示,大家以為開放銀行第三階段來臨之後,用戶就可以在單一一個第三方TSP業者提供的APP上,查詢到所有銀行的資料,「但大家似乎想得很美…」。

該名銀行主管指出,第三方TSP提供的APP並沒有辦法給予全部所有銀行的功能,它只能提供部分、或基礎型的功能,他舉例,過去有銀行機構光是進行APP升級就斥資上億元,TSP業者有可能花這麼多金錢在上面嗎?答案恐怕是不太可能。

從消費者的立場來看,若只能提供基礎型的功能,那麼用戶還不如回到單一銀行的APP去操作,銀行主管認為,從目前開放銀行第二階段、2家TSP業者上線以來,每月平均僅有55萬筆的查詢數字來看,確實沒有很漂亮。

銀行主管也說,隨著開放銀行將進入第三階段,TSP業者恐怕也只有這2家(指集保、遠傳)可以參與,且後續這2家業者可能也會因業務考量、商業模式考量是否要進入到第三階段,「就看他們願不願意走下去」;對於銀行本身來說,開放銀行顧名思義是銀行資料要開放,不見得有利於銀行,再者,銀行端若沒有有利的商業模式,恐怕最後也將只是為了配合政府政策罷了。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雷虎的競爭者來了...國內第二家同時開發無人機、無人潛艇公司曝光
富士康與合作夥伴互告 但仍預計俄亥俄州電動車廠年產能提高到35萬輛
有人下單要外送員到立委林淑芬服務處開槍 率先發文聲援的是王鴻薇、賴香伶